类型的新变:主旋律电影的审美想象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类型的新变:主旋律电影的审美想象
|
ISBN: | 978-7-301-31750-1 |
条码: | 9787301317501 |
作者: |
徐芳依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55.00
折扣价:¥52.25
折扣:0.95
节省了2.75元
|
字数: |
205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64页
|
发行编号: | 73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1-02-22 |
|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依据“类型理论”和“叙事理论”两大理论系统,从文化研究角度切入,以主旋律商业电影的类型做案例分析,分析其类型新变的叙事艺术和审美想象,研究其类型要素特点、形成和发展。本书从叙事美学入手,既可以抵达叙事研究中内容分析的细致程度,也可以抓住叙事元素及元素之间关系的符号学含义,对于文本进行整体而透彻的解剖,挖掘出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以及作品调动观众对于文化极大认同的原因。本书从中国内地主旋律商业电影的三个亚类型:动作片、历史片和人物传记片入手,分别阐释三个亚类型的构成动因、文化含义与意识形态等。
|
作者简介: |
徐芳依,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学士。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影视传播、电影美学与电影技术前沿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影视艺术伦理等。影视编剧、导演、制片人。 曾发表论文《电影心理学的伦理面向》《瓦解、重塑与升华:国产影视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研究》《关于中国内地电影类型的探究》等。参与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互动剧的新叙事模式研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高质量网络互动剧故事能力的发展路径》等。 主要教授课程包括影视编剧、影视导演、商业电影创作、场景创作等。同时编剧与导演了多部艺术电影、影视剧、网络大电影与网络剧等。
|
章节目录: |
目 录 C O N T E N T 1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电影新格局 16 第二节 新的文化想象:主旋律的类型审美 27 第一章 “类型”理论与本土新变 29 第一节 类型美学流变 37 第二节 本土类型新变 47 第三节 中国电影“后类型化”的思考 58 第四节 “光谱模型”的美学意义 70 第二章 类型叙事的美学要素 70 第一节 电影叙事美学的流变 79 第二节 “电影性”的叙事艺术 95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叙事元素 112 第四节 主旋律商业电影的审美叙事 117 第三章 动作片——现实合法性 117 第一节 英雄主义的流变 128 第二节 《战狼2》:英雄传奇的叙事美学 150 第三节 小结:英雄的复仇,暴力与边界 160 第四章 历史片——国家想象的当代建构 160 第一节 大历史的新叙事美学 170 第二节 《建国大业》:国家大历史重塑的叙事美学 187 第三节 小结:大国合法性,民心铸成 199 第五章 人物传记片——个人道德的审美转换 199 第一节 讲述道德故事的艺术 211 第二节 《杨善洲》:个人道德构建的叙事美学 238 第三节 小结:超越伦理,实现自我价值 247 结语 251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