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公司金融
|
ISBN: | 9787563831623 |
条码: | |
作者: |
李新 崔燕敏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8.00
折扣价:¥45.60
折扣:0.95
节省了2.4元
|
字数: |
614千字
|
出版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84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1-03-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讲授如何将金融学的三大分析方法——货币时间价值分析、资产价值评估分析以及风险与收益权衡分析,应用于公司的投资管理决策、融资管理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决策中,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不仅是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一门理性和论实务性相结合的课程。当前多样的金融创新和复杂的金融环境已经对整个金融学科的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本书作为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始终贯彻三个结合的原则以应对未来对现在这种挑战。
|
作者简介: |
李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暨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暨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曾任证券法修改工作小组特聘专家;崔燕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
|
章节目录: |
第一篇公司金融基础
1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导论
11公司金融的概念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
12企业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13公司金融的管理目标
14税收与股东财富
1.5中国公司金融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二篇金融分析工具
2财务报表与现金流量
21财务报表的基本功能
22基本财务报表
23财务报表说明
24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3财务报表分析与长期财务计划
31财务报表分析
32长期财务计划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三篇营运资本管理
4营运资本管理与短期财务计划
41营运资本的概念及特点
42营运资本的管理
43跟踪现金和营运资金的变化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5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51现金管理概述
52现金日常管理
53现金余额管理
54有价证券投资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6应收账款与信用管理
61信用政策
62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7存货管理
71存货管理概述
72存货的日常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8短期融资管理
81短期融资来源
82融资策略
83选择融资策略应考虑的因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四篇金融证券的价值评估
9货币时间价值
91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
92复利与终值的计算
93现值与贴现
94年金
95通货膨胀与货币时间价值
96投资决策的基本准则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10债券与股票的价值评估
101价值的概念
102债券的价值评估
103优先股的价值评估
104普通股的价值评估
105金融证券的收益率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11衍生证券的估值
111远期合约与期货合约市场
112商品期货的价格
113金融期货的价格
114期权与有要求权的价格
115公司负债与资本的或有要求权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五篇风险与收益
12风险、收益与组合理论
121风险与收益
122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与风险
123投资分散化、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1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3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概述
132贝塔系数与证券市场线
13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
13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发展与替代模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六篇长期投资决策
14资本预算与现金流预测
141资本预算概述
142项目未来现金流的预测
143项目未来现金流预测与分析的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15资本预算的方法
151净现值法
152投资决策的静态评价指标
153投资决策的动态评价指标
154内部收益率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55资本预算中其他问题的处理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16资本预算中的风险与实物期权
161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162资本预算中的实物期权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七篇长期融资
17长期债务融资
171债务融资的基本特征
172长期债券
173定期贷款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18权益融资
181长期融资概述
182普通股的融资
183认股权
184优先股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19租赁
191租赁的概念与特征
192租赁的类型与形式
193租赁的优缺点
194财务性租赁的现金流
195租赁决策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20期权性质的融资
201可转换证券
202可交换债券
203认股权证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八篇财务政策
21资本结构决策
211无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
212有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
213财务困境成本及其构成
214权衡理论
215啄序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22股利政策
221股利的种类和发放程序
222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223不同的股利政策
224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九篇期货、期权与公司金融
23实物期权与公司金融
231传统投资项目评估方法
232投资机会中期权的定价
233资本结构决策中的期权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24衍生品与风险规避
241企业进行风险规避的目的
242利用期权降低风险
243期货合约
244远期合约
245互换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十篇公司战略
25公司兼并与收购
251公司重组的方式
252公司并购的动机
253公司兼并的技术
254股权收购及防御
255公司分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26企业破产、财务重整与清算
261企业经营失败
262财务危机的早期预测
263财务重整
264破产程序中的清算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27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271国际财务管理的环境
272汇率风险的管理
273国际贸易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28供应链金融战略
281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282供应链金融的演进及发展历程
283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模式
284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及现存风险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前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繁荣和稳健有利于实现和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为企业等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金融体系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这包括:规模庞大的债券市场;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和区域股权四板市场等多层次股票市场;交易日益活跃的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同样迅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些金融市场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公司(企业)的投资、融资等理财活动与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市
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这一间接筹资方式筹措资金,也可以发行有价证券到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丰富了投资品种
和企业风险管理的手段,如利用期货、期权或互换等衍生工具规避汇率和利率等风险。不可否认的是,公司的财务人员和管理层对公司金融的认知也在与时俱进,对会计和财务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越来越多地在实践中运用和完善公司金融理论。换言之,只有公司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掌握了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并对外部的资金环境及金融系统的功能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利用好金融系统做出有效的金融决策,使企业持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
公司金融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讲授如何将金融学的三大分析方法(现金流贴现分析、资产价值评估以及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分析)应用于公司的投资管理决策、融资管理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决策中,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备的基础课程。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的深化与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金融工具种类不断翻新,实物期权股、结构金融产品和私募股权等纷纷涌现,融资渠道多而杂,商业模式的作用日益凸显,新冠疫情下经济负增长、负利率、负期货价格等经济金融异象频出,所有这些都对现有公司金融理论和公司金融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提出了挑战,增大了教学的难度。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不断求索公司金融的真知,真正掌握公司金融的基本原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就能应对自如。
对很多初学公司金融的学生来说,公司金融是一门内容繁杂的课程,公司金融的内容好像是没有逻辑关系的知识堆砌。而在这本教材中,我们试图将公司金融的三大部分内容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中。
本书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质本科教材(校级精品教材),自2005年以来在本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班的教学中多次使用,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广泛好评。
本书共分为十篇。第一篇为公司金融基础,即第1章。本篇主要阐述公司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企业的组织形式及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等问题。
第二篇为金融分析工具,包括第2章和第3章。本篇阐述金融学观点在企业很多问题上的回答和解释与会计学观点的不同。金融学侧重企业的未来,且收益的测量使用现金流量;而会计是对企业过去交易的真实记录,并用利润进行收益的测量。虽然二者存
在区别,但对金融分析和长期财务规划而言,基于会计原则产生的财务报表仍然是重要的工具。
第三篇为营运资本管理,包括第4~8章。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这是公司短期资产管理决策的基本内容。本篇主要讲述有效管理公司营运资本的主要
原则,以及使投资于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的数量最小化和预收货款、应付账款最大化的方法。现金和营运资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公司资产的流动性,避免公司陷入财务困难。
第四篇为金融证券的价值评估,包括第9~11章。公司的多数金融决策从根本上可归结为资产价值的估算:公司发行债券或发行股票筹集资金需要确定价格,公司投资于某种证券时也必须确定其价值的相对高低。这关系到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本篇主要阐述债券价值评估的原则,并分别介绍债券、股票和衍生证券的定价方法。
第五篇为风险与收益,包括第12章和第13章。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是金融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承担风险是获取收益的前提条件,这一理论已被广泛认知。而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定量化描述是金融学模型的重要任务,虽然实证研究的结果对模型所描述的关系存在质疑,但无论其替代模型为何种形式,经济学家在两个方面达成了共识:其一,任何投资者都会对他们所承担的风险要求相应的回报;其二,投资者更关注的显然是那些不能分散的风险。
第六篇为长期投资决策,包括第14~16章。资本预算管理是公司投资管理决策的
基本内容。本篇主要介绍投资项目现金流的预测和运用基本准则评估项目的基本方法,并考虑风险与项目的管理期权性质(实物期权)。
第七篇为长期融资,包括第17~20章。本篇主要讲述公司融资管理决策中筹集长期发展所需资金的基本方法,以及运用股票、长期债券、定期贷款、租赁和具有期权性质的证券等方式的融资操作。
第八篇为财务政策,包括第21~22章。公司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
比例关系,它是公司融资管理决策的基础,在现实环境中,资本结构影响着公司的价值。公司的另一项财务政策即股利政策如何影响股票的价值,是股利政策理论所阐述的内容。
第九篇为期货、期权与公司金融,包括第23~24章。本篇阐述公司如何对因项目投资存在不确定性而嵌入的期权进行甄别和估值,以及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货、期权或互换)规避风险。
第十篇为公司战略,包括第25~28章。公司战略是指公司可以通过重组与融资创新,实现快速成长发展的策略。首先,介绍公司重组的目的与方式以及如何分析、评估公司重组的可能价值。其次,为顺应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投资的发展,讲述公司在国际环境中如何进行金融决策及风险管理。最后,从公司产业价值链和金融创新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公司战略。
在教学层次上,本书考虑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通用性,立足于满足高校金融学、会计学及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学需要。
在内容结构上,本书将金融学三大分析方法贯穿于公司金融管理的整个过程,以公司融资管理决策、投资管理决策及短期资产管理决策为基本框架,涵盖公司金融管理的基本内容,体现出结构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完整性。
本书的编著秉承“三个结合”的理念,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操作相结合”“历史-现实-未来相结合”。在写作思路上力求易懂与严谨,将金融学概念、理论及金融模型完整地展现出来,严格保证概念的准确性和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又尽可能地以易于理解的图形、表格及具体实例的方式加以描述,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本书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师编写,其中,李新负责第一、四、五、七、十篇,崔燕敏负责第二、三、六、八、九篇。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序言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在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实现了从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到现代金融体系的“凤凰涅槃”,初步建成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与我国经济社会实际契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路径。
经过四十余年努力,我们不断改革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持续优化完善传统信贷市场,为服务实体企业改革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建立健全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畅通实体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低效产能有序退出市场、临时困难但前景良好的企业平稳渡过难关、优质企业科学稳健发展,全力支撑我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从低端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迈进。
经过四十余年努力,我们基本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居民家庭金融服务模式。不仅借鉴西方现代金融实践,支持家庭部门熨平收入波动,实现跨期消费效用最大化;而且充分利用我国银行业分支机构延伸到乡镇、互联网全面覆盖到村落等良好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促使我国普惠金融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积极构建与精准扶贫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中优化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金融动力。
经过四十余年努力,我们探索了从国民经济循环流转大局增强金融和财政合力的有效方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财政支持与金融服务的配套机制,运用金融工具缓解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和解决财政资金跨期配置问题,增进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政策促进经济总量优化的协调性,持续提升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既避免金融抑制阻碍发展,又防止过度金融风险集聚。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深刻反思。金融理论是否滞后于金融实践,缺乏对金融实践有效的指引?金融实践是否已过度复杂化,致使金融风险难以识别、度量和分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科技发展在极大提高金融业服务质效的同时,也对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冲击。金融业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金融风险出现新的特征。在新的背景下,如何处理金融改革、发展、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关系,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已经成为世界性重大课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对上述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任务非常艰巨,使命非常光荣。为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需要建设好一流金融学科和金融专业,大规模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形成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金融人才队伍。北京正在建设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加强金融学科建设和金融人才培养正当其时。
欣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成功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正在组织出版“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系列成果”,这为打造高素质金融人才培养基地迈出了重要步伐,将对我国金融学科和金融专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并建成现代金融体系作出应有贡献,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益助力。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