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财政学
|
ISBN: | 978-7-5121-4159-9 |
条码: | |
作者: |
朱福兴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9.00
折扣价:¥37.05
折扣:0.95
节省了1.9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40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0-05-28 |
|
内容简介: |
《财政学》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十三五”应用型规划教材系列之一。 《财政学》由五部分共12章组成。首部分为财政理论(第1~3章),分别阐述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导论、财政的产生与发展、财政职能、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公共生产。第二部分为财政支出(第4~5章),阐述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并分别阐述了公共管理支出的特点和相关的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与科技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的有关内容。第三部分为财政收入(第6~8章),首先分析了财政收入的基本原理,包括财政收入的结构、规模及增长规律、原则,其次简要介绍了国家非税收收入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税收原理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第四部分为财政管理(第9~11章),分别介绍了政府债务及其负担与风险的管理、政府预算与国库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等专题。第五部分为财政政策(第12章),阐述了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财政平衡以及财政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等专题。 财政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财政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和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科生教学使用。
|
作者简介: |
现任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地方财政与税收研究所所长;兼任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
章节目录: |
第1章 导论 1.1 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1.1 经济学的发展与现代经济学 1.1.2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特殊分支 1.2 财政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2.2 公共选择理论 1.3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1.3.2 财政学的研究内容 1.3.3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财政的产生与财政职能 2.1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1.1 财政的词源与财政起源 2.1.2 财政的发展 2.2 财政的定义与本质 2.2.1 财政的定义及其要素 2.2.2 财政的本质与财政的公共性 2.3 财政学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2.3.1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西方财政思想和财政理论 2.3.2 自由放任时期的财政理论 2.3.3 现代西方财政论 2.4 财政职能 2.4.1 资源配置职能 2.4.2 收入分配职能 2.4.3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第3章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公共生产 3.1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3.1.1 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3.1.2 公共产品的提供 3.2 公共产品的生产 3.2.1 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 3.2.2 外部效应 3.2.3 竞争中的公共生产 3.3 公共定价 3.3.1 公共定价的含义 3.3.2 公共定价的方法 第4章 财政支出概述 4.1 财政支出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1.1 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原则 4.1.2 财政支出的社会经济影响 4.2 财政支出的分类 4.2.1 财政支出的一般分类 4.2.2 我国财政支出分类的改革 4.3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及原因 4.3.1 财政支出规模 4.3.2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相关理论及原因 4.3.3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基本特征及原因 4.4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4.4.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4.4.2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 4.5 政府采购制度 4.5.1 政府采购制度的概念 4.5.2 政府采购的原则 4.5.3 政府采购当事人和采购范围 4.5.4 政府采购的方式 …… 第5章 财政支出内容 第6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7章 税收原理 第8章 我国现行主要税种 第9章 政府债务 第10章 政府预算与国库制度 第11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12章 财政政策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自亚当·斯密开始,财政学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伴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兴起、带来的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公共选择理论、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等,已使现代财政学发展成为一门融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成为“政治的经济学”。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需要,我国财政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日渐丰盈。为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们在吸收与借鉴国内外财政学研究领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特点与要求,以及近年来我们在教材改革与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经验编写了本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以下精神:①在框架体系上既兼顾国内一般财政学教材的“财政原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一财政管理一财政政策”基本结构与顺序,又试图有所创新与突破。例如,把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财政作为逻辑起点;将政府债务与政府间财政关系列入财政管理部分加以阐述;将国有资产管理并入非税性财政收入进行分析等。②在编写内容上,力图贴近市场经济与中国现实,广泛吸收国内外财政理论发展与财政制度及政策创新的最新成果,以求能够较好地反映当代财政学的一般原理、制度与政策。在理论上有一定深度和前瞻性,在制度、政策上兼顾一般原理与中国的现实,兼顾宏观与微观,在资料素材上力求反映社会现实与最新发展。③在适用对象与编写重点上,力求兼顾通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除了考虑知识点的覆盖面与系统性以外,全书重点突出了政府公共管理支出的分析和税收相关知识的阐述,目的是使本书能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