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当代性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当代性研究
ISBN:978-7-305-23963-2 条码:
作者: 吕立志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58.00  折扣价:¥52.20
折扣:0.90 节省了5.8元
字数: 350千字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34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30
出版日期: 2020-11-02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资本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经典和精华,对其进行中国化的运用研究不仅能引导人们对马克思资本理论深入思考,而且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书从方法到对象、内容到形式、理论到实践对马克思资本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研究资本与一定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特殊性,而且从马克思对资本本质和涵义的多重分析中展开了对资本外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研究。通过研究,对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进行再思考,从而启发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认识。

作者简介:
  吕立志(1959—),女,江苏盐城人,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章节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资本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现状及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价值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资本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资本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现实作用
第四节 当代中国资本发展对西方资本理论的借鉴
第二章 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在当代的再思考
第一节 资本、资本形态及其当代性概述
第二节 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立论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 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构成形态
第五节 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批判指向
第三章 资本形态从历史到当代的嬗变
第一节 资本形态嬗变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资本形态嬗变的历史轨迹
第三节 资本形态从历史到当代嬗变的人格化轨迹
第四章 当代资本形态多样化发展的动因
第一节 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形态多样性发展的客观动因
第二节 资本本性是资本形态多样化发展的根本动因
第三节 社会和谐理念是资本形态多样化发展的主观动因
第四节 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是资本形态多样性的社会动因
第五章 当代资本及形态发展的三大趋势
第一节 资本及形态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第二节 资本及形态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第三节 资本及形态发展的人性化趋势
第六章 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形态在当代中国的运用路径
第一节 夯实物质资本应有规模,转变物质资本发展方式
第二节 适度发展虚拟资本,完善资本市场,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
第三节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充分运用社会资本,实现效率与公平均衡
后记

精彩片段:
  对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当代性研究,是一个包含着从内容到形式、理论到实际、方法到对象的社会经济综合体,不仅有资本与一定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特殊性,更有资本作为当代经济和社会关系的普遍规定性;不仅有资本所反映的一般的经济和社会关系,更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的经济和社会关系。本章以马克思资本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时域为线索,通过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波澜壮阔的资本理论发展和实践运动图景,展示马克思资本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现状和发展成果。
  当代经济社会的现实历史表明,资本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范畴,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范畴,因而对资本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核心话题之一。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我们一方面看到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看到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看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另一方面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资本的发展,尤其是物质资本的发展给当代社会带来的诸如两极分化、环境污染、人性异化等矛盾。这种发展与矛盾的现实,不断地推动着资本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引发当代资本形态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使其不同程度推进了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冲击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为结束物支配人和劳动的历史开辟了新的道路。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资本一直作为一个被批判的对象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诸如“资本剥削”“资本罪恶”之类的话语,但在经历了长期的资本批判理论之后,资本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真切地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并在20世纪90年代义无反顾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了资本的核心地位,从而开拓了马克思资本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研究。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使我们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研究开始超越单纯的价值判断的范式,更多地侧重于对当代中国的运用研究,依托现实的经济载体、社会载体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研究,不仅仅是观念的、意识形态的,而且更看重资本作为社会历史过程中存在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当代现实,这样在笔者的研究中就逐步地构建起马克思资本理论与当代中国连接的平台,为马克思资本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搭建理论和实践的通道。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条件下,出现了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国家对经济实行计划调节,使社会生产能有序地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使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有所缓解,从而减轻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阶级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劳资的对话与合作;在贫富两极分化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使收入分配出现了兼顾公平的倾向;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日益突出,而且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系列变化,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中,在全球化这个包容性极强的地界之中发生、发作、发展与变化。正是这种包容性,使资本的航船逐步驶离自由资本主义的私人资本、自由市场、占有绝对剩余价值的码头,进入了人力资本、虚拟资本、社会资本、宏观管理、相对公平分配的大海,在资本理论多样化嬗变中形成社会化、国际化和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正是这种发生、发作、发展与变化,彰显了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深邃和当代价值。
  当我们把《资本论》及其手稿和马克思的其他著作中有关资本理论的论述进行较全面的学习、理解和整合时,重新认识和思考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依然为其巨大的理论魅力所折服,强烈地感受到其所蕴含的当代性意义从新的层面展现出来,面对已经变化了的历史环境,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实践,当代现实资本的发展所带来的文明成就确实要比我们以往所认识和理解的内容要丰富和多样得多。今天我们对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当代性研究,不仅仅是对资本定义或本质的单纯认识的问题,而是包含着从理论到实际、内容到形式、方法到对象的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我们既要研究资本与一定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特殊性,更要研究资本作为当代经济关系的普遍规定性,资本范畴反映的经济关系既包含着商品、货币关系的规定性,又包含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形态表现的多样性。资本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家支配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另一方面撇开其特殊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资本已经泛指在长期能够产生收入流的一切东西。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些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提高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学术地位和社会经济影响,增强马克思资本理论中国化实力和水平。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创新之后,亟待认真研究和创新的应当是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这是因为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整体结构中,既是一个剖析和描述社会生产方式性质、商品经济发育程度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学理论,一个揭示和阐述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而且更是一个展示和再现马克思主义如何去认识以及如何去参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实践过程,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识资本、掌握资本、运用资本、发展资本、驾驭资本,为“亚投行”支招、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设通途,运用资本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书  评:
 
其  它:
  《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当代性研究》以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当代性研究为主题,以期阐明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形态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作者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30多年,受所学专业和教学的影响,一直对马克思资本理论有浓厚的兴趣,对此的所闻、所想、所思、所悟积累了些资料,产生了些观点,围绕马克思资本理论展开了些研究,但碎片化,不成体系。这次借助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研究任务,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下,有机会对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问题有一个系统和比较全面的梳理与整合,这是作者多年以来的夙愿。
  《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当代性研究》的研究开拓了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在当代中国研究的新视角,从方法论的视角提出了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当代性的含义,找到了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在当代中国运用的理论平台和实践通道;在对马克思资本理论进行再思考的基础上,历史地、逻辑地梳理了马克思资本形态嬗变的历史理路和动因,阐明了资本形态多样化发展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并建构了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形态在当代中国的运用路径。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