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幻化大世界——化学助力美好生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小分子幻化大世界——化学助力美好生活
|
ISBN: | 978-7-305-23786-7 |
条码: | |
作者: |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24.00
折扣价:¥21.60
折扣:0.90
节省了2.4元
|
字数: |
160千字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144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120
|
出版日期: |
2020-09-01 |
|
内容简介: |
化学化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又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和化学品。但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化学品具有一定的污染性、毒害性以及易燃易爆的危险性,在生活中如何健康安全地使用化学品,科学地认识、正确地处理身边的化学问题,是大众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本书依托南京大学“化学与材料科普基地”(南京市及江苏省挂牌基地),结合江苏省科协科普部关于“20202年江苏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的要求”,围绕着以下主题:1、化学品天天见(身边的化学品)2、舌尖上的化学、3、食品中的化学魔术(食品添加剂)4、食品安全卫士(食品的化学污染)5、美妆知多少(化妆品)6、洗洗刷杀(日化用品)7、云想衣裳(衣物纤维)8、化学万花筒(五花八门的化学问题)、9、来点能量吧(燃料和化学电池)10、化学,你好!(危险化学品和化学安全知识介绍)。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以文字、漫画、图表等表现形式,对围绕在人们身边的化学和化学安全问题进行介绍,力求用通俗易懂语言,让普通民众和青少年朋友了解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科学、规范地使用化学品,避免化学伤害,更加健康安全地生活和工作。
|
作者简介: |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化院安全委员会负责人,负责化院安全教育培训,依托化院材料与新能源科普基地编写本安全科普图书,已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对接,针对全省开展的危险化学品宣传活动,编写配套生活化学安全科普图书。
|
章节目录: |
主题一 化学品天天见 食盐 小苏打 明矾 干冰——制冷剂 酒精——易燃品 醋酸——弱酸 尿素——弱碱 洁厕灵——强酸 管道疏通剂——强碱 煤气/天然气——易燃易爆品 甲醛——有毒物质 硼砂——有毒物质 香蕉水/天那水——有毒的易燃易爆品 主题二 舌尖上的化学 食之味:酸甜苦辣咸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主题三 诱人的食品添加剂——化学魔法师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有哪些食品添加剂? 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主题四 食品安全卫士——避免食品的化学污染 外带的化学污染 加工过程产生的化学污染 食品器具引起的化学污染 主题五 美妆知多少 教你看懂护肤品成分表 洁面 保湿 防晒 美白 祛痘 谈“素”色变 …… 主题六 洗洗涮涮——日化用品介绍 主题七 云想衣裳 主题八 小电池大学问——电动自行车和汽车用电池里的化学及挑战 主题九 化学万花筒 主题十 化学(品),你好!——危险化学品及安全知识介绍 特色主题 古诗词里的化学
|
精彩片段: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也为选择了化学作为终身的职业而倍感骄傲和自豪。但是,不知何时开始,化学却和污染、爆炸、毒害画上了等号,似乎化学品就是不健康、不环保、不安全的代名词,化学和化工,都被严重地妖魔化了。 其实,化学和化学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手里拿的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随处可寻化学品,处处蕴含着化学的知识,化学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现在以及未来的社会和生活,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由小分子组成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奇妙的变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青少年及普通民众科学地认识、正确地看待化学及化学品,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一帮在实验室工作的工程师们,从日常生活出发,围绕着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们身边的化学品和化学,其中有化学常识的介绍,如:食品界的魔法师——食品添加剂,“嘻唰唰、洗刷刷”离不了的洗化用品,舌尖上的化学介绍了食物的酸甜苦辣和食品中的微量、常量元素,通过化学万花筒认识多彩斑斓的化学世界;更多的是从专业的角度,介绍化学的知识,教会大家认清化学成分、避免化学伤害,例如:物质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如何避免食品的化学污染,使用化妆品应当注意的问题,接触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事项,等等。 这是一本普及基础化学知识、学会化学防护、介绍安全健康知识的科普书。这一愿望与江苏省工程师学会推行的科普活动不谋而合,最终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 编著者希望通过通俗的文字、形象的图案普及化学知识,让人们认识化学在现代生活中承担的重要角色,并且掌握科学的方法、正确地对待化学品可能带来的危害,从而消除人们看化学的“有色眼镜”,让化学助力人们美好的生活。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