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增订本)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增订本)
ISBN:978-7-305-23220-6 条码:
作者: 刘淑芬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20开
定价: ¥98.00  折扣价:¥88.20
折扣:0.90 节省了9.8元
字数: 405千字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490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20
出版日期: 2021-01-04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系台湾著名学者刘淑芬先生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本书是在原书基础上的一次重要修订。作者首先以六朝建康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建康城的经济、社会、城市空间、居民、寺院等,并对比与洛阳城的差异,进而研究六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中古都城坊制,是一部研究六朝都城史和城市史的力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专攻中古城市史、中古佛教史和中占社会史,已出版《六朝的城市与社会》、《慈悲清净——佛教与中古社会生活》二书,及发表论文数十篇。

章节目录:
总序
原序(1992)
上篇 建康城
建康与六朝历史的发展
六朝建康城的兴盛与衰落
六朝建康的经济基础
六朝建康的佛寺与城市空间
六朝建康的园宅
六朝时代的建康——市廛、民居与治安
东晋南朝“钟山文化区”的形成
六朝建康与北魏洛阳之比较

中篇 社会与经济
移民潮、非汉民族和六朝商业政策的转变
三至六世纪浙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六朝会稽士族
六朝南海贸易的开展

下篇 中古都城坊制
魏晋北朝的筑城运动
中古都城坊制初探
中古都城坊制的崩解
后记(增订本)

精彩片段:
  晃晃悠悠的节奏、断断续续的过程,也许是“万事开头难”吧,从2017年3月14日“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学术座谈会”召开、计划出版系列图书至今,竟然已经三年又八个月过去了,具有“标志”意义的南京大学出版社版“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书系”首批四册,终于即将推出,它们是:
  刘淑芬著《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增订本),“甲种专著”第叁号;
  张学锋编《“都城圈”与“都城圈社会”研究文集
  以六朝建康为中心》,“乙种论集”第壹号;
  [美]戚安道(AndrewChittick)著、毕云译《中古中国的荫护与社群:公元400600年的襄阳城》,“丙种译丛”第壹号;
  [德]安然(AnnetteKieser)著、周胤等译《从文物考古透视六朝社会》,“丙种译丛”第贰号。
  既然是“首批四册”,如何“甲种专著”却编为“第叁号”呢?这缘于此前“书系”已经出版了以下数种:
  胡阿祥著《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修订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版,“甲种专著”第壹号;
  吴桂兵著《中古丧葬礼俗中佛教因素演进的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版,“甲种专著”第贰号;
  (唐)许嵩撰,张学锋、陆帅整理《建康实录》,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版,“丁种资料”第壹号;
  胡阿祥著《“胡”说六朝》,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版,“戊种公共史学”第壹号;
  胡阿祥、王景福著《谢胱传》,凤凰出版社,2019年12月版,“戊种公共史学”第贰号。
  据上所陈,“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书系”的总体设计,应该就可以嘹然了。
  首先,“书系”包含五个系列,即甲种专著、乙种论集、丙种译丛、丁种资料、戊种公共史学,这显示了我们对六朝历史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全面关注、对话学界之“学院”史学与面向社会之“公共史学”的兼容并包。
  其次,“书系”出版采取“1+N”模式,“1”为南京大学出版社,“N”为其他出版社,“1”为主,“N”为辅,但仍按出版时序进行统一编号。所以如此处理,自然不在追求“差异美”,而是随顺作者、译者、编者的意愿以及其他各别复杂情形。
  再次,“书系”虽以“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书系”冠名,但只是冠名而已,我们会热忱邀约、真诚接受所内外、校内外、国内外的书稿,并尽遴选、评审、建议乃至修改之责。
  要之,五个系列的齐头并进、出版单位的灵活安排、书稿来源的不拘内外,这样有异寻常的总体设计,又都服务于我们的相关中期乃至远期目标: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学界同仁共襄盛举的“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书系”渐具规模、形成特色、产生影响,而“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也因之成为学界同仁信任、首肯乃至赞誉的研究机构。如此,庶不辜负我们回望的如梦的六朝时代、我们生活的坚韧而光荣的华夏正统古都南京、我们工作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南京大学、我们钟情的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