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 - 中国古代旅游行家传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司马迁
中国古代旅游行家传
|
ISBN: | 978-7-5667-1381-0 |
条码: | |
作者: |
吴兴勇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2.00
折扣价:¥39.90
折扣:0.95
节省了2.1元
|
字数: |
244千字
|
出版社: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28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9-06-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旅行家司马迁的生平介绍和评述,并结合其足迹所至和创作《史记》的历史背景,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名山大川,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汉武帝时代丝路地带的国家和百姓在经济文化上的文化艺术交流以及互利互惠自由贸易的历史。
|
作者简介: |
吴兴勇,湖南省邵阳市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已出版的著作和译著有《炎黄源流图说》《卡耐基》《南丁格尔》《帝王大全》《汉族的历史与发展》《母亲》《湖南社会科学年鉴》。此外,发表论文、译文160多篇。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童年时代的游历和学习 天才生在创新年代 决定命运的分界河 十岁就能诵读古文 躬耕陇亩有助写作 耕牧之余耳闻新政 第二章 随父迁徙旅行 汉武帝下达徙陵令 司马氏的古老祖先 首次打开眼界 第三章 二十岁万里壮游 遍访长江流域名胜古迹 齐鲁文化圣地之游 赵国燕国故地之游 秦国故地从头漫游 壮游总结 第四章 扈从汉武帝巡游天下名山 郎中是皇帝的侍卫 汉武帝羡慕神仙 汉武帝具有两面性格 司马谈为封禅献身 巡游与《史记》创作 遍游天下名山 第五章 大西北之旅 冒顿单于和飞鸣镝 武帝发兵击退匈奴 力战匈奴的三大将 战地风光尽在眼前 第六章 大西南之旅 诡秘而神奇的西南 司马迁征略西南夷 天下山水都在蜀郡 夜郎国附近的游踪 寻觅往印度的道路 尾声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司马迁/中国古代旅行家传》: 西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也就是公元前145年的某天,在当时的夏阳县高门里,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市西南十八里的嵬东镇高门村,一个姓司马的家族里降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体格强健,眼睛明亮,人们都说这孩子今后必定有福气,天生一副做官的相貌。他父亲给他取名为“迁”,含有官运亨通之意,还让他以“子长”为字,“子”代表美好的男子,“长”代表长久、官长,都是些好字眼。中国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就这样来到了人间。 今天的高门村已分为东、西、北三个村庄。为了纪念司马迁,在东高门村建造了一处“太史故里”,往昔在东西高门村之间有司马迁的祖茔,现已难于寻觅。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迁生龙门”,并非说他真的出生在今韩城市北五十里的龙门山上,龙门山上十分荒凉,不适宜人居住。他这样说,是用龙门山作为夏阳的代称。知道夏阳的人很少,但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龙门山。这座山相传为夏禹所凿开,横跨黄河两岸,东部在今山西河津市北,西部在今陕西韩城市北。 龙门山西南方不远,就是大汉帝国的首都长安,那儿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每年都要发生许多影响深远的大事件。这些事件也会传到偏僻的高门村来。司马迁长到五六岁的时候,村里人纷纷传说,景帝爷驾崩了,他的第十个儿子刘彻登上了皇位,号称汉武帝。司马迁小小年纪听见人们皇帝长、皇帝短地说个不停,实在不懂得皇帝是什么。 等到年龄渐长,他听父亲说:“你可要努力学习知识啊!当今的皇帝年龄只比你大十一二岁,可一天之内要处理好多国家大事。” 司马迁好奇地问:“皇帝也是人,为什么人们谈起他来,就战战兢兢,十分怕他呢?” 父亲回答道:“皇帝与我们凡人有分别,他是天神的儿子,因此有无限的威权。” 司马迁又问:“我们高门村的普通百姓也属皇帝管吗?” 父亲回答:“我们都是皇帝的臣民,要知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司马迁不言语了,他隐约感到,自己的头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原来世界并非他想象的那样美好,除了亲爱的父母、慈祥的长辈、友爱的同辈兄弟姐妹、和善的乡亲外,还有一个高高在上、掌握大家命运的皇帝。 他也常常梦见皇帝,在他的梦中,皇帝是一条飞跃在空中的龙,不时降落下来捕捉小动物,加以吞食,甚至捕捉小孩。他有一个想法,既然皇帝这么可怕,还是待在穷乡僻壤,远离皇帝为好。 但司命之神有它自己的安排,一个人,如果命中注定他一生要和皇帝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同始同终,共荣共衰,那么,他想躲也躲不掉,他即使逃到天涯海角,皇帝也要用国家的罗网将其捕获。司马迁就是这样的命运。他小时候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长大成人后,必须在这位很有作为的武皇帝身边服务,每天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时刻体验“伴君如伴虎”的恐惧。 决定命运的分界河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他的一生也和通过龙门的黄河密切相关。龙门山被黄河一分为二,东面的龙门山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面的龙门山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如果司马迁生长在东面的龙门山附近,他就是关东人,命运也许好得多,可是他却偏偏生在西面的龙门山附近,成了关西人,也就铸就了他一生的悲剧命运。 我们翻开中国地图,就可发现黄河通过龙门山后,开始是继续向南方流,可是在与其支流渭河的交汇处,黄河忽然转折向东,形成一个九十度的弯道。就在这奇妙的黄河弯道附近,有一座雄关,即战国时秦国的门户函谷关,还有一座雄伟险峻的山岳,即“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西岳华山。 ……
|
书 评: |
|
其 它: |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生于汉武帝时代,当时华夏民族的文明史已延续了三千年,并且达到了一个全盛的阶段。司马迁家世代担任史官,掌握了国家的图书资料,这为他们家族写出一部全面总结三千年的通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被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的。 《史记》是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共同完成的。司马谈手把手地教导儿子司马迁如何写作历史书,同时让他拜当时最精通《尚书》的孔安国和思想家董仲舒为师,筹集资金让儿子到全国各地去游历。司马迁在年少时,就游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足迹踏遍了黄河两岸、长江南北,冒险攀登了包括五岳在内的崇山峻岭,拜访了各地的氏族长者,他采集到了不少史料,由此司马迁推断华夏族的文明史最早不能以帝尧为上限(《尚书》就只上溯到帝尧),还应上溯到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司马迁根据民间的传说和各种古籍资料,发现黄帝在前2550年左右就治理黄河中下游的部落联盟,黄帝时期已建立了正式的国家。黄帝之前还有著名部落领袖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等,所以司马迁断定,华夏民族到汉武帝时,已经有3000年的文明历史。 中国的历史应该从黄帝开始,《史记》就是这样写的,以《五帝本纪》为首篇。从此以后,中国各民族都采纳司马迁的意见,公认黄帝为华夏的共祖。由于司马迁的功绩,中国的历史源头比《尚书》上溯了255年。 司马迁是幸运的,他记叙的历史将近3000年,这3000年是最辉煌的年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影响世界的灿烂文化大事大多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和庄子就产生在这个时代,大教育家孔子和民本主义者孟子也产生在这个时代,当时有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思想可以自由发挥,这个时代史称“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其后即使文人学者如潮涌般出现,但他们所宣扬的总离不了先秦的诸子百家。司马迁不愧为《尚书》的编纂者周公和编年史《春秋》的主编孔子的继承人,他在他写的《史记》中给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相当的地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