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国民经济史 - 千年学府文库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国民经济史 千年学府文库
ISBN:978-7-5667-1948-5 条码:
作者: 罗章龙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68.00  折扣价:¥254.60
折扣:0.95 节省了13.4元
字数: 683千字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688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0-0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中国国民经济史》远溯上古,详徵历代,止于清末,将数千年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熔铸为一部民生国计的“总传记”。首先总论中国经济进程的大势:春秋战国以前为原始经济、封建经济向国民经济的过渡时代,秦汉进入初期国民经济阶段,三国南北朝为经济逆潮时代,隋唐为帝国经济再建时代,五代宋元为经济均衡互变时代,明清为帝国经济之殿军;同时,分述众多经济领域的演进,包含经济技术、政训统一与民族创化、人口数量增殖与品质,各项改良、精进、所存优势等等,引经据典,编制表格,纵横交错地展示出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背景。

作者简介:
罗章龙(1896-1995),又名罗仲言,湖南浏阳人。曾是中共北京大学的首任党支部书记,是国内工人运动前沿的领袖,曾连续四届担任中共中央委员。1931年以后,退出政界。先后在河南大学、西北大学、华西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大(湖北大学)任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完成多部学术著作,《中国国民经济史》与《经济史学原论》并称姊妹篇。1979年以后,他应邀出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连续四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生已刊印的著述,据不完全统计,计五百多项,约三百万字。1991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奖励其一生学术研究的成果。

章节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经济进程之大势
第二章 中国经济进步之实质
第一节 经济领域之广度伸张
第二节 经济重心之深度开发
第三节 人口数量之增殖及其品质的淳固
第四节 经济技艺之精进
第五节 政制统一与民族创化之优势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史之特性
第四章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之远景

第二篇 原始经济:史前期至夏
第一章 中国经济生活之起源
第二章 传说中之经济创制者
第三章 对于经济创制传说之批评
第四章 从考古学观察中国之原始经济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经济状况之推测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及其经济生活之剖视
第三节 金石兼用时代之夏
第五章 结论

第三篇 封建王国经济:殷与西周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经济领域
第三章 公田制
第一节 公田之发生
第二节 公田划分之形式
第三节 公田制之生产力及农民之负担
第四节 公田制下之自由农夫
第五节 井田主义
第四章 封君政治
第一节 封君政治发生之原理
第二节 封建王国之建立
第三节 封君政治组织
第四节 宗法系统与封君政治之关系
第五节 诸侯对于王室之义务
第六节 王室之权力
第五章 农业时代
第一节 重农之政
第二节 农业技术
第三节 农产品
第四节 蚕桑
第六章 经济分业与官府工肆
第一节 分业
第二节 职业定位化
第三节 官府工肆
第七章 铁之发现
第一节 铁发现之意义
第二节 中国用铁时代之推定
……
第四篇 自王国经济到帝国经济之过渡时代:春秋战国
第五篇 秦汉帝国经济
第六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逆潮
第七篇 隋唐帝国经济
第八篇 五代宋元:经济均衡之瓦变
第九篇 明清帝国经济
校阅后记
重印后记

精彩片段:
  罗章龙(1896-1995),名墩阶,字章龙,曾用名文虎、纵宇一郎、沧海、沧、亢斋等。1896年11月30日出生于湖南浏阳东乡沔江村,祖辈务农,父亲曾外出沪上做工,母亲略识文字,能背诵古典。罗章龙在家乡私塾开蒙,随后进入附近的狮山书院小学,再考入县立南台高等小学读完小学。1912年,罗章龙考入长沙第一联合中学,1917年毕业。在长沙期间,罗章龙与毛泽东、蔡和森等过从甚密,曾一同组织新民学会。
  1918年,罗章龙拟赴日留学,因“二十一条事件”爆发而终止,旋进入北京大学德语系预科。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罗章龙积极参与其中。1920年初,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罗章龙与宋天放、高君宇、何孟雄等好友发起组织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任研究会书记。该学会建立了侧重共产主义图书的藏书室“亢慕义斋”,广泛搜集整理有关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各种语言文献,并加以翻译和研究。
  1920年冬,罗章龙加入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负责宣传工作,并成为该组织在北京大学的负责人。11月,罗章龙加入北京大学社会主义青年团,参与发起组织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北大期间,罗章龙与商承祖合作译出《康德传》,后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随后,罗章龙又与“亢慕义斋”德文组同学合作,将伦敦出版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较陈望道译本为早。该译本于1922年送中共中央,因中途发生意外未能公开发行。
  1922至1923年6月,罗章龙任中共北京东城(北京大学)支部书记。1922年3月至6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副书记。1922年7月作为北京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副主任兼任《工人周刊》主编。
  罗章龙在党内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开展基层工人运动。他先后领导了1921年陇海铁路大罢工、1922年长辛店大罢工、1922年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等,对中国的工人运动作出重要贡献。在党的“三大”至“六大”四次代表大会上,罗章龙均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
  1924年,罗章龙前往欧洲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又出席在汉堡召开的第四次国际运输工会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该会中国书记。旅欧期间,罗章龙游历十国,特别注意搜集马克思主义和诸多经济学流派的文献资料,在工作之余着手翻译,可惜译稿早已散失。1925年,罗章龙返国后负责主编机关刊物《中国工人》。
  1927年春夏期间,罗章龙任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宣传部主任,同时兼中共汉口市委书记、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罗章龙又任中共湖南省行动委员会执行委员,参与秋收起义领导工作,11月参加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的扩大会议。1927年11月至1928年6月,罗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秘书、党报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0年1月,罗章龙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主任、党团书记。在罗担任《中国工人》主编期间,写作出版了《中国职工运动状况(1928-1930年)》一书。
  1933年,罗章龙在上海被国民党秘密逮捕,后经蔡元培、李梅羹、杨杏佛等多方营救,历时一年多终在南京获释。1934年起,罗章龙改名罗仲言,赴河南大学经济系担任教授,开始教学生涯。1935年起,罗又兼任经济系主任,主要讲授经济史和荒政史。1938年,河南大学被迫南迁,罗章龙随校先后迁至鸡公山,辗转武汉、重庆避乱。
  1939年,罗章龙受聘至西北大学任教八年。其间(1945-1946年),罗曾赴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经济系讲学一年。1944年,罗章龙的《中国国民经济史》上册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史专著之一。该书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国内经济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近年出版中国经济史中之佳构”,史学家钱穆及经济学家马寅初等著名学者对此著作均有佳评。1945年,该书荣获中华民国教育部学术审议会奖,并被列人大学丛书,罗本人也被中华民国教育部聘为部聘教授。
  1947年,罗章龙终于回到故乡,任教于湖南大学。在此期间,罗章龙继续从事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研究,先是完成出版《中国国民经济史》下册,后又出版了《近代欧洲各国经济政策》,还先后写作了《经济合理制度》《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史年表》《政教箴言》《秦麓文存》等书稿。
  新中国成立之后,罗章龙继续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史的研究。1950年5月,罗章龙在李达主编的《社会发展史》一书中撰写了“社会主义社会”部分。罗又根据经济系教学需要,写作出版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原理》。这也是新中国研究计划经济的早期重要著作之一,出版后被许多大学作为教材,1951年再版印行。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湖南大学解散,罗章龙调往武汉,在中南财经学院(后改名湖北大学)担任教授、图书馆馆长,工作至退休。
  1979年,罗章龙复出,被调至北京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被安排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罗章龙晚年仍然笔耕不辍,发表了各类回忆文章。先后出版了回忆录《椿园载记》《椿园诗草》和译作《为人类工作——马克思生活记述》,再版了《康德传》《非宗教论》等著作。1995年2月3日,罗章龙在北京逝世,享年一百岁。
  罗章龙在学术生涯中,累计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多部。1991年7月,国务院颁给罗章龙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表彰他的突出贡献。罗章龙的主要学术著作包括《中国国民经济史》《经济史学原论》《近代欧洲各国经济政策》《中国近百年政治经济大事年表》《长江航运概况》《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原理》等。在众多著作中,罗氏自我最为看重、也最具学术分量的作品,当属《中国国民经济史》。
  民国时期,经济史的概念刚被提出,就成为学界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按照陈锋教授的研究梳理,李剑农、梁方仲、严中平、李文治、汤象龙、傅衣凌等学者都投身其中,写出了重要著作,是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在学养上,他们兼具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功底;在理论和方法论上,秉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历史实证之学。所以他们的著作奠定了中国经济史的基本研究范式,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重要的继承者。他们的研究工作对今天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