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社会参与的阶段性演进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公民参与社区治理为例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社会参与的阶段性演进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公民参与社区治理为例
ISBN:978-7-5689-2092-6 条码:
作者: 袁晖光 范思凯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5.00  折扣价:¥33.25
折扣:0.95 节省了1.75元
字数: 122千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页数: 123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0-03-29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权利、利益和责任三个横向维度,国家、市场和社会三个纵向维度为基础构建了社会参与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社会参与评价指标体系,论证了社会参与的阶段性演化及其路径变迁的实质是以权利、利益和责任为基础的国家、市场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基于上述指标体系以公民参与社区治理为例进行评价发现,我国当前社会参与出现的主要问题既包括表面意义上的社会参与的动力和能力问题,也包括深层次的公共权力的非契约化问题、政府主导的道路选择问题、社会参与的非制度化和无序问题,以及社会参与的代表性问题。最后从权利保障、利益维护和责任培育三个维度提出公民与政府在社区治理中角色的重新定位、公共权力契约化的机制建设、从“独打保龄球”到共舞的艺术、提升社会参与权利意识和参与能力、利益分享是有效参与动力以及构建保障公民有序参与制度等六点建议。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与评价
一、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二、社会参与社区治理文献
三、社会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献
四、简要评价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
第一节理论基础
一、社会参与理论
二、社会契约理论
三、公共选择理论
四、社会自治理论
五、公共权力转型理论
六、国家与社会关系形态理论
七、协商民主理论
第二节基本概念
一、社会参与的界定
二、参与权利的界定
三、参与利益的界定
四、参与责任的界定
五、社区治理内涵界定

第三章社会参与的阶段性演进及其路径变迁
第一节社会参与的阶段性演化:一个分析框架
第二节我国社会参与的阶段性演进变迁
一、社会参与的权利确立阶段(1949—1978)
二、社会参与的利益维护阶段(1980—2010)
三、社会参与的责任回归阶段(2012至今)
第三节新时代社会参与的复杂性与融合性

第四章阶段性演进视角下社会参与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依据
一、理论联系实践
二、简洁易懂
三、可操作性强
第二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逻辑解释
一、权利保障维度考量因素
二、利益维护维度考量因素
三、责任培育维度考量因素

第五章基于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分析评价
第一节我国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历史演进
一、我国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历史演进——从身份到契约
二、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节公共权力转型期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必然性
一、社会参与是社区治理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二、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推动
三、公民权利和公民精神的体现
四、有限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电子政府的实践提供了技术保证
六、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需要
第三节社会参与社区治理个案分析评价
一、一个上海社区纠纷的案例
二、基于阶段性演进视角的分析评价
三、英国约克郡的邻里论坛制度
四、中外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社会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第一节社会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公共权力的非完全契约化问题
二、政府主导的道路选择问题
三、社会参与动力与能力问题
四、社会参与的非制度化与无序问题
五、社会参与的代表性问题
第二节社会参与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
二、自由开放的协商对话机制
三、从“独打保龄球”到共舞的艺术
四、提升公民权利意识和参与能力
五、利益分享是有效的参与动力
六、构建保障公民有序参与的制度

第七章启示与反思
第一节转型期公众参与、制度供给及政府角色定位分析
一、转型时期公众参与需求分析
二、制度供给不适应公众参与需求变化
三、政府角色重新定位
第二节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参与的路径选择
一、权利保障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前提和基石
二、利益维护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关键和动力
三、责任培育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导向和归宿

结语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中国的转型在本质上是重塑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复杂实践过程。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要求政府、市场和社会依法共同参与国家治理,要求不断扩大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为了对这一历史实践有一个深入客观的描述,本研究对转型这一伟大历史实践进行检验分析,来探究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对社会参与进程的影响。同时,围绕着权利、利益和责任三大主线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参与展开了相关研究。这一研究为研究我国社会参与阶段性演进与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和前提。
  将社会参与的阶段性演化作为一个分析框架来研究我国社会参与的实践历程、演化特征及其评价指标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研究力求通过理论研究、社会调查和实践检验,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基础上促成以下三个目标:
  一是通过将社会参与内在演化的机理同我国转型社会渐进式发展实践特色相结合,在理论预设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全新的理论研究框架。
  二是运用全新的理论框架对我国社会参与的阶段性演进及其路径变迁进行描述分析,梳理总结不同阶段社会参与的主要成因、核心特点以及当前阶段我国社会参与的复杂性和融合性。
  三是设计出一套符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特征的社会参与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反映公民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也能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公共秩序目标的要求。
  四是通过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形成的指标体系对我国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社会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社会参与的政策建议,为我国社会参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