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第三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电子测量技术(第三版)
|
ISBN: | 9787564375881 |
条码: | |
作者: |
朱英华 李崇维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5.00
折扣价:¥42.75
折扣:0.95
节省了2.25元
|
字数: |
443千字
|
出版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24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0-08-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根据教育部最新制订的高等院校本科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自主创新能力编写而成。在内容取材及安排上,以“必须”和“够用”为前提,讲清概念,强化应用。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示波测量技术,电压测量技术,集中参数阻抗的测量,时间和频率的测量,频域测量技术,数据域测量技术,自动测试系统。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电工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专科可对其中的内容进行选讲。本教材自出版以来,以其理论知识全面、内容新颖以及讲解清晰的特点受到欢迎,近年来,电子测量理论、电子测量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电子测量仪器也不断地更新。因此,本教材第三版补充了一些新内容,并对原来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重写,使之更易于理解,结构上更完善。
|
作者简介: |
朱英华,硕士,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副教授,主讲课程:电子测量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研究方向:电子测试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发表论文18篇,主编教材3部。
|
章节目录: |
绪论 习题 1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 1.1 测量误差 1.2 测量不确定度 1.3 建立测量模型 1.4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1.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1.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1.7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1.8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举例 习题1 2 电压测量技术 2.1 概述 2.2 磁电式电压表 2.3 模拟电子电压表 2.4 数字式电压表 2.5 数字式多用表 2.6 电压测量的应用 习题2 3 时间与频率测量技术 3.1 概述 3.2 频率和时间测量技术简述 3.3 电子计数器 3.4 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 3.5 电子计数器测量时间 3.6 提高电子计数器测频、测周准确度的方法 习题3 4 波形的显示和测量技术 4.1 概述 4.2 示波管及波形显示原理 4.3 平板显示技术 4.4 模拟示波器 4.5 数字存储示波器 4.6 示波器的应用 习题4 5 频域测量技术 5.1 概述 5.2 频谱分析仪 习题5 6 数据域测量技术 6.1 概述 6.2 逻辑分析仪 习题6 7 自动测试系统 7.1 概述 7.2 测试总线技术 7.3 虚拟仪器 习题7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本教材自2008年出版第二版以来,受到老师、同学以及业界科技人员的普遍欢迎,西南交通大学采用本教材教学的“电子测量技术”课程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近年来,电子测量理论、电子测量方法及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非常迅速。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曾在1999年发布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之后,随着新的国际计量标准和规范的出现,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又于2012年发布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2012)和《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JJF1059.2-2012),对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等概念给出了新定义,并明确了测量不确定度作为测量结果的一部分。目前,数字示波器已广泛应用于生产、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同时虚拟仪器技术也发展迅速,采用LabVIEW软件构建的虚拟仪器已广泛应用于测量测试领域,因此,为了保证本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我们对本教材第二版进行修订,推出了第三版。 为了使本教材在内容上紧跟测试测量领域的最新发展,我们在本教材第三版中对第二版的原有知识点进行了更新,例如,根据新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更新了第一章“测量误差及测量不确定度”部分的内容,另外我们还在第三版教材中补充了许多新内容,如数字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LabVIEW程序开发环境和程序设计等,使本教材第三版在内容上更加完善,以满足读者学习最新电子测量技术的需求。 本教材第三版提供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子课件,可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教材内容,读者可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免费获取。另外,为了帮助使用本教材教学的任课老师进行课程教学,本教材第7章中的LabVIEW程序设计部分的VI程序代码可免费提供给任课老师,如有需要请与出版社联系。 本教材自出版以来,广大读者给予了较高评价,并给出了积极的建议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对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本教材第三版的出版和修订还得到了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金炜东教授、赵舵副教授和马磊教授对本教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本教材的编写还参考和引用了部分国内外同行的资料和文献,在此谨向这些资料和文献的原作者表示感谢。 电子测量的内容极其广泛、繁杂。而且电子测量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因此,本教材不可能囊括电子测量技术的全部内容。对于本教材存在的不足和疏漏,欢迎广大读者指出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