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刑法研究(第五卷)刑法理论 II(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刑法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陈兴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用 途:学术专著
中 图:政治、法律
专 业:法学>法学类>刑法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刑法研究(第五卷)刑法理论 II(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刑法研究
ISBN:978-7-300-29128-4 条码:
作者: 陈兴良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0
定价: ¥168.00  折扣价:¥151.20
折扣:0.90 节省了16.8元
字数: 3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91284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3-1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作者从事刑法学研究以来,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有关重要讲座中的学术文章,进行全面梳理,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如刑法总论问题,刑法各论问题,整点研究,实务研讨,疑难案例分析等内容,全面体现了作者在刑法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为我国刑法学界提供了刑法学知识供给,引导读者进行刑法学的研究。

作者简介:
陈兴良:中国当代著名刑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章节目录:
目 录
三、刑法知识论(续) 1
刑法学:向死而生 2
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 37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45
社会危害性理论: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 72
违法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101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价值论与方法论的双重清理 128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刑法学的反思性检讨 159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 188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事实与理念之展开 230
刑法知识的转型与刑法理论的演进 241
评行为功利主义刑法观 265
四要件:没有构成要件的犯罪构成 268
人格刑法学:以犯罪论体系为视野的分析 283
行为科学视野中的刑法学 296
犯罪价值论 308
刑罚存在论 333
犯罪存在的个体解释 343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犯罪原因 354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 365
群体犯罪学的理论框架———行为科学在犯罪学中的运用 379
论行为科学在犯罪预防中的运用 388
四、判例刑法学 395
判例教学法:以法系为背景的研究 396
论判例刑法学的方法论特征 423
案例指导制度的法理考察 430
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考察 444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功能之考察 467
刑法指导案例裁判要点功能研究 481

精彩片段:
刑法学:向死而生







刑法学是法学中的显学,它以刑法规范与刑法理念作为研究对象,在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刑法学的命运是和国家的法治进程紧密相关的:法治亡,则刑法学亡;法治兴,则刑法学兴。自1949年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法治经历了一个从惨遭废弃到恢复重建的历史性转折。相应地,我国刑法学也呈现出一个向死而生的演变轨迹。本文以刑法学的死与生为主题,展开对刑法学的学术史的考察。



一、从清末到民国:刑法学的艰难初创



1764年被称为是近代刑法学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出版了《论犯罪与刑罚》一书,标志着近代刑法学的正式诞生。当然,刑法学被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确立,则应追溯到德国著名刑法学家费尔巴哈1801年出版《德国刑法教科书》。我国近代刑法学的发轫,以清末沈家本主持的法律改革为契机。在此以前,中华法系绵延数千年,至公元7世纪《唐律》而达致成熟,此后《宋刑统》《明大诰》《大清律》一脉相传,其律均以刑法内容为主,世称刑律。我国古代以刑律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律学。因此,律学是我国古代的刑法学。及至清末,中华法系传统为之中断,引入了大陆法系的法律体系,制定了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律学也随之而转变为法学,我国的近代刑法学借此而产生。我国学者在论及我国近代刑法学的诞生时指出:中国近代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以及其概念术语,基本上都来自日本。如中国最早一批刑法教科书、由熊元翰编辑的《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都是编译自冈田朝太郎的教材;中国第一部近代刑法典1911年《大清新刑律》不仅将日本1907年刑法典的体系、制度和原则输入国内,而且也将刑法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引入了中国,成为中国近代刑法学用语的基础。①



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的改变直接影响理论形态,甚至导致某种理论的颠覆。在我国清末,从律学到刑法学的转型,就是以古代刑律的终结、大陆法系刑法的引入为背景的。我国古代的律学并没有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论体系,而是对律文的语义分析,是以释律、解律为核心内容的。例如在清代律学的代表作之一的《读律佩觿》一书中,作者王明德对“律母”与“律眼”的归纳说明就是律学精要之所在。在《读律佩觿》一书的点校说明中,何勤华教授指出:《读律佩觿》对“律母”和“律眼”的阐述,也是富有特色的。“律母”,是指以、准、皆、各、其、及、即、若八个字,它们对人们学习法律非常重要,所以在明清的律学著作,如高举等刊《明律集解附例》、王肯堂撰《律例重笺释》等都载有“八字之义”,但解释都十分简略。只有王明德的《读律佩觿》一书对其作了进一步阐述,极为详细,也甚为深刻。“律眼”,则是王明德的创造,是《读律佩觿》一书与其他律学著作不同的很有特色的部分。这里,王明德所说的“律眼”,实际上是他认为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些关键词,与前面八个“律母”相对,如例、杂、但、并、依、从、从重论、累减、送减、得减、罪同、同罪、并赃论罪、折半科罪、坐赃致罪,坐赃论、六赃图、收赎等。王明德对“律眼”的阐述,后来成为中国古代律学的精华之一。①从“律母”与“律眼”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古代律学具有文理阐释的性质,可以说是一种法律语言学。律学对语言的依附性的特点,一方面使它具有应用性,另一方面也使它受到律文、甚至语言的桎梏。一旦语言发生重大变更,则律学赖以依存的基础全然丧失,从而导致律学的消亡。而律文与语言的翻天覆地变化,在清末同时出现,此乃我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就律文的变更而言,清末修律的主旨就是制定新法取代旧律。虽然初衷是改重为轻,通过修订法律,收回治外法权,实现变法自强。②但修法的结果是法律结构的根本性变动,修成《大清新刑律》,虽未及施行,清朝即告灭亡。但此后的《暂行新刑律》《中华民国刑法》无不以《大清新刑律》为摹本,《大清新刑律》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刑法的肇始。《大清新刑律》及《暂行新刑律》已经偏离了中华法系传统,而深受外国法制,尤其是日本刑法的影响。而且,律文的变迁同时也必然带来有关刑法理论的变化。因此,随着日本刑法对清末修律的影响,日本刑法理论也被引入我国。对此,陈子平教授指出:大清新刑律与暂行新刑律,不仅深受当时日本刑法典之影响,更为新刑律起草人冈田朝太郎个人之独特见解所左右,而从其刑法理论之主张以观,多少可推知是摇摆于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刑法思想之间。不过,当时(暂行新刑律初期)之刑法理论,皆为冈田朝太郎之见解所支配,学说亦几乎以其见解为依归,例如当时之用书,有刑法总论[法政丛编第六种上,湖北法政编辑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版]、刑法总论[法政讲义第一集第八册,李维钰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版]等版本,皆以冈田氏于北京法律学堂之讲授内容为主,而后期虽依然受其影响,却以日本牧野英一氏之近代学派主观主义理论为基础所著之“中华刑律论”(民国十五、十六年),算是引进日本刑法理论之发端。③而近代日本刑法学又是继受德国刑法学的结果。日本古代刑法,深受我国法制的影响。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1880年的刑法深受德国影响,是在德意志刑法学的影响下制定的。①而1910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则是继受日本1907年刑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间接地继受了德国刑法。德日刑法以及刑法学,成为我国近代刑法及刑法学的摹本。法条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在不同国家之间如果语言是完全不同的,则对他国的法律的继受,亦须将他国的语言译为本国的语言。但中日之间的关系十分特殊,从历史上来说,日本继受中国法,从法例到律条无不模仿,并且在日本刑法中直接采用汉字。在日本转而继受欧洲大陆法系以后,仍然使用汉字翻译有关律文。而当近代中国从日本引入近代刑法的时候,受惠于汉字,几乎在不必翻译的情况下,直接采取拿来主义。例如我国近代学者黄遵宪在1887年完成的《日本国志》一书中包含《刑法志》的内容,即是对日本1880年《治罪法》和《刑法》(《旧刑法》)的译述,因此黄遵宪是第一个输入日本法的中国人。黄遵宪对日本刑法条文中采用汉字表述的术语概念不经翻译,直接采用汉字。②这些用语沿用至今,成为我国刑法的主要词汇来源,甚至汇入我国语言体系,成为通用语言。对此,我国学者指出:语言文字是文化、学说的载体。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法律概念,既是法的构成要素,也是法学学术的基石,我们的先人以其丰富的创造力,构筑了整套古代法学概念,从而使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主要法系之一。但是,进入近代,我们的近代先辈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法言法语的创造上,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东西。中国近代法学的起步,向同文之国日本拿取现成的词汇概念。黄遵宪是第一个拿来主义者,《日本国志·刑法志》是第一部拿来主义译著。但是,他所拿来的仅仅是刑法和刑事诉讼审判方面的词汇概念,而且,因日本的《治罪法》和《旧刑法》是第一部依照西法而制定的新法,有些词汇概念尚未凝固定型。因此,这方面的拿来,也还有待以后的进一步完整和定型。①在引入日本刑法时,虽然采用的是汉字,但与汉字的本义已经完全不同,被赋予了新意。即使是刑法一词,也是从日本传入的。“刑法”一词在中国古代出现得很早,《国语·卷十四·晋语八》云:“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在班固著《汉书》中,卷二十三的标题就是“刑法志第三”。中国古代的“刑法”,实际上是包括整个法律的内涵的。因此,在清末修律制定刑法典时,使用的都是“刑律”,如《大清新刑律》《暂行新刑律》等。中国近代“刑法”一词是沈家本组织修订法律馆人员翻译外国刑法典及著作时从日本引进的。②直到中华民国1928年刑法制定时,才正式采用“刑法”一词作为法律名称,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从日本引入的采用汉字表达的法律概念,已经完全有别于古代刑律,解释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解释为使命的律学是以古代刑律的术语概念为解释对象,它对于新法的解释功能不复存在。更为致命的是稍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改文言文为白话文,刑法的表意文字发生了一场革命,由此波及法学,使我国古代律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彻底消亡。我国的象形文字源远流长,但在其形成以后逐渐与口语相脱节,形成书面用语,这就是所谓文言文。文言文被广泛地适用于诗词歌赋等文学创作,更是官方交流的语言工具,刑律也是采用这种语言表达的,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格式。文言文较难读懂,只有经过严格正规的语言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文字。对于绝大多数未受教育的社会公众来说,文言文是一种知识的障碍。在清末民初,新文学运动风起云涌,其中较为激进的一些学者甚至主张废除汉字,改采拼音文字,实现所谓“言文一致”。废除汉字,则可能使中国文化走向灭亡,其主张不足以采用。退而求其次,另一些学者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就是所谓白话文运动。主张白话文之最有力者,例如胡适先生,把文言文称为“死”的文字,而把白话文称为“活”的文字。胡适先生指出:今日之文言文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今日之白话是一种活的语言。白话不但不鄙俗,而且甚优美适用。白话并非文言文之退化,乃是文言之进化。白话可以产生第一流文学,已产生小说、戏剧、语录、诗词,此四者皆有史可证。白话的文学为中国数千年来仅有之文学;其非白话文学,皆不足与于第一流文学之列。①白话文运动取得了重大成就,逐使我国书面语与口头语合而为一,对于文化传播与教育普及功不可没。②当然,正是白话文运动,使文言文成为一种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对立。换言之,文言文有别于口语,但并不能说是一种死的语言,而是活在另一个世界的语言,它与白话文作为一种生活中的口头语是不同的。正是白话文运动,才真正使文言文成为一种死的语言。白话文运动的后果并不局限于文学,而且对法律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逢世代更替,中国古代刑律被废弃,德日刑法体例之引入。又遭遇白话文运动,使刑律的绝大部分采用文言文表达的法条不能再用,而改为贴近白话文的法条表达方式。这一变化,给以律文为解释对象的律学带来致命的打击。可以说,我国近代刑法学是另立炉灶,重新开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近代刑法学并非中学而实乃西学。在整个民国时期,我国刑法学都是围绕着刑法注释而展开的,这里的刑法是指1928年和1935年新旧更迭的两部民国刑法。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民国刑法学的基本框架,例如民国学者王觐指出:研究犯罪及刑罚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说明者,曰刑法学。学也者,自复杂现象之中,取共同点,发见共通之要素,以得秩序的知识为目的者也。刑法学,亦学之一种,故其趣旨亦同,惟刑法学的任务,以现行刑法为基础,考究其对于犯罪与刑罚所适用之原则,此自然法学派以发见古今不变完全理想的刑法为主眼,谓现行刑法不完全,而以理想的刑法,评判刑法之是非者,自不在刑法学范围之内。至若研究现行刑法,指摘其缺点,为立法者异日修改刑法之资料,固研究刑法学者所应有之责任,不过非刑法学之主要目的而已。对于现行刑法加以科学的研究者,曰刑法学。刑法学中所当研究之范围,即刑法之范围,刑法范围,因刑法意义之不同而有异,故刑法学之范围,亦依刑法意义而定之。①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