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徽集 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张舜徽集 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译
|
ISBN: | 7-5622-2853 |
条码: | 9787562228530 |
作者: |
张舜徽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30.00
折扣价:¥25.50
折扣:0.85
节省了4.5元
|
字数: |
325千字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38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4-04-01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广校雠略自序(3)
卷一
校雠学名义及封域论二篇(7)
目錄板本校勘皆校雠之事(8)
目錄学名义之非(9)
著述体例论十篇(9)
古人志在用世不得已而後著述(10)
古代著述皆可目为史料(11)
拟古著书之始(12)
著作编述钞纂三者之别(13)
编述体例(14)
太史公书为编述之正体(15)
钞纂之书不可混於著述(16)
钞纂之书日盛而著述日衰(16)
官修之书无关著述(17)
施教之书与著述異体(18)
著述标题论八篇(18)
古人著述皆书成之後始有大题(20)
《论语》《孟子》之名皆後人补题(21)
一书而数易大题者宜详其变革(22)
著述自为篇题起於记事之书(23)
诸子名篇新異为著述之始衰(23)
经传篇题多经後人增损(24)
古书分章别题皆後人所加(25)
篇中之标题(26)
卷二
作者姓字标题论五篇(27)
古初著述不自署名之故(28)
魏以後学者始自名其书为子(28)
说经之书称氏皆出於後人追题(29)
後世著述自题某学之谬(30)
著述自题姓字之始(31)
补题作者姓字论四篇(31)
误以传学之人为著书之人(32)
误以後师之书为古人之书(32)
误以注述为著作(33)
误以承学为先师(33)
援引古书标题论八篇(33)
称引书名之失实(34)
称引书名之从省(35)
称引书名有不宜从省者(36)
称引书名有增新於其旧者(37)
称引官修诸书不当标举一人(38)
书有名近而实殊者不可连举並称(39)
称引篇目不可据後人改本删标题字(40)
称引篇目不可误连注述之名(40)
卷三
序书体例论五篇(41)
序书之正体(42)
序书之变例(43)
後人移古书序目於篇首(43)
後人著书不复为敍传之故(44)
传注家序书之体(45)
注书流别论二篇(45)
注述之业不外十科(47)
集解义疏体例(49)
书籍传布论二篇(49)
简纸与篇卷(50)
印刷术盛行後之利弊(51)
书籍散亡论二篇(51)
书之亡佚不尽由於兵燹(52)
书籍散亡之跡(53)
簿錄体例论四篇(53)
簿錄所载未必能概一代之全(54)
史志之不同於官簿私錄(55)
著錄之例一书不嫌重见(56)
造书目者止錄当代著述始於王俭《七志》(57)
部类分合论七篇(57)
五经总义(58)
起居注与实錄(58)
纪事本末(59)
史钞(60)
时令(61)
谱錄宜归类书(62)
小说(62)
卷四
书籍必须校勘论二篇(63)
辞句误夺一字误衍一字之关係(64)
字体误增一笔误省一笔之关係(65)
校书非易事论四篇(65)
校书贵任专才(66)
校书必资众手(67)
校书必熟於羣籍(68)
校书必深於小学(69)
校书方法论六篇(69)
不可轻於改字(70)
取相类之书对校(72)
据古注以校正文 (73)
类书及古注不可尽据(74)
旧本书不可尽据(75)
宋刊本不可尽据(76)
清代校勘家得失论三篇(76)
考证家不妄改字(77)
考证家之校勘复有专门博涉二派(77)
金壇段氏之勇於改字(79)
审定伪书论三篇(79)
汉人辨伪之法(80)
伪书不可尽弃(81)
古书多附益之笔(82)
搜辑佚书论五篇(82)
辑佚之依据(83)
古人援引旧文不可尽据(83)
辑佚之难於别择(85)
辑佚之必须有识(86)
辑佚为学成以後之事(87)
卷五
汉唐宋清学术论十八篇(88)
辨章学术始於太史公(89)
郑氏校注羣经实寓辨章学术之意(90)
经师家法亡於东汉(91)
唐初诸儒论学有不同於後世者(92)
唐代史学实有承先启後之功(93)
昌黎韩氏实开两宋学风(94)
宋史分立儒林道学二传之故(95)
两宋诸儒实为清代朴学之先驱(96)
宋人经说不可尽废(97)
宋世私门校书之盛(98)
清代兴起之师(99)
乾嘉诸儒囿於治经之弊(100)
乾嘉诸儒著述非初学所能读(101)
道咸以下清学渐衰(102)
道咸以下学者依附乾嘉之弊(103)
道咸以下学者模拟著书之非(104)
羣经新疏未必尽善(106)
专精与博通之辨(107)
凡书五卷十九论一百篇
附錄三种
汉书艺文志释例(108)
毛诗故训传释例(133)
世说新语注释例(147)
汉书艺文志通释
汉书艺文志通释自序(165)
汉书艺文志通释(167)
一艺文志敍论(169)
二六艺略(177)
(一)易(177)
(二)书(188)
(三)诗(198)
(四)礼(208)
(五)乐(217)
(六)春秋(222)
(七)论语(236)
(八)孝经(241)
(九)小学(246)
三诸子略(256)
(一)儒家(256)
(二)道家(281)
(三)阴阳家(301)
(四)法家(308)
(五)名家(313)
(六)墨家(317)
(七)纵横家(321)
(八)杂家(325)
(九)农家(335)
(十)小说家(339)
四诗赋略(348)
(一)屈原赋之属(348)
(二)陆贾赋之属(355)
(三)荀卿赋之属(361)
(四)杂赋(364)
(五)歌诗(366)
五兵书略(373)
(一)兵权谋(373)
(二)兵形势(379)
(三)兵阴阳(382)
(四)兵技巧(385)
六数术略(391)
(一)天文(391)
(二)曆谱(396)
(三)五行(400)
(四)蓍龟(406)
(五)杂占(409)
(六)形法(413)
七方技略(418)
(一)医经(418)
(二)经方(420)
(三)房中(422)
(四)神僊(424)
张舜徽主要著作(427)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