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筑梦超级高铁 - 中国高铁出版工程——科普系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筑梦超级高铁 中国高铁出版工程——科普系列
ISBN:9787564378547 条码:
作者: 胡启洲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39.00  折扣价:¥37.05
折扣:0.95 节省了1.95元
字数: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超级高铁(Super-speed Railway)是一种以“真空管道运输”(Evacuated Tube Transport)为理论而设计的交通工具,具有超高速、低能耗、噪声小、无振动、无污染、安全舒适的特点。超级高铁有可能是继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之后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即第五种交通工具。
  《筑梦超级高铁》在对超级高铁系统相关术语界定的基础上,分析超级高铁系统的运营原理、系统架构、属性特征,探讨超级高铁系统的可行性,并解析超级高铁环境下的全球一体化问题。
  超级高铁系统带来的对传统轨道交通设计理念的冲击,是对轨道交通科技的提升,也是对空气动力学知识的一次检验。超级高铁系统的过度超前,使其面临着诸多争议,但科技是不断进步的,在不远的将来,超级高铁的构想将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可以成为付诸实践的交通工具。

作者简介:
  胡启洲,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南京理工大学高速铁路科学研究所所长,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raffic and transport engineering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高速铁路、交通运输工程、不确定性数学理论研究。近年来承担了3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国家铁路局研究项目1项、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项目1项、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1项、江苏省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参加了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6部、教材2部,获发明专利10多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其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章节目录:
1 绪论
1.1 超级高铁的系统研究
1.2 超级高铁的技术特性
1.3 超级高铁存在的问题
1.4 超级高铁的研发预判
1.5 小结

2 超级高铁的基本概况
2.1 超级高铁的发展历程
2.2 超级高铁的相关概念
2.3 小结

3 超级高铁的基本原理
3.1 超级高铁的系统原理
3.2 超级列车的基本原理
3.3 超级站点的基本原理
3.4 超级线路的基本原理
3.5 小结

4 超级高铁的系统架构
4.1 超级高铁的系统组成
4.2 超级列车的组织架构
4.3 超级站点的组织架构
4.4 超级线路的组织架构
4.5 小结

5 超级高铁的属性特征
5.1 超级高铁的基本属性
5.2 超级高铁的系统特征
5.3 小结

6 超级高铁的发展态势
6.1 超级高铁的优越性
6.2 超级高铁的发展愿景
6.3 小结

7 超级高铁的案例研究
7.1 美国超级高铁的案例研究
7.2 中国超级高铁的案例研究
7.3 俄罗斯超级高铁的案例研究
7.4 法国超级高铁的案例研究
7.5 小结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超级高铁(Super-speed Railway)是一种以“真空管道运输”(Evacuated Tube Transport)为理论而设计的交通工具,具有超高速、低能耗、噪声小、无振动、无污染、安全舒适的特点。超级高铁有可能是继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之后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即第五种交通工具。本书在对超级高铁系统相关术语界定的基础上,分析超级高铁系统的运营原理、系统架构、属性特征,探讨超级高铁系统的可行性,并解析超级高铁环境下的全球一体化问题。
  超级高铁系统带来的对传统轨道交通设计理念的冲击,是对轨道交通科技的提升,也是对空气动力学知识的一次检验。超级高铁系统的过度超前,使其面临着诸多争议,但科技是不断进步的,在不远的将来,超级高铁的构想将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可以成为付诸实践的交通工具。本书由高速铁路科学研究所胡启洲团队创作,团队成员主要有卞立双、姚泽宇、耿灿欣、岳民、曾爱然、谈敏佳、李晓菡、林娟娟、周浩、吴翊凯、邓洁仪、马超、宋阳等。
  “悬壶济世、普照苍生”,普及大众是我们每个人的最高境界。本书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络,由于无法找到源头,在此向原作者及相关人员表示感谢和敬意。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界同仁的无私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作为科普读物,语言通俗、图文并茂、简单易懂,适合高铁爱好者阅读,也可以作为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的读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赐教批评。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