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海丝文化研究 第二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海丝文化研究 第二辑
ISBN:9787561575918 条码:
作者: 王万盈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79.00  折扣价:¥75.05
折扣:0.95 节省了3.95元
字数: 416千字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页数: 292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海丝文化研究》为福建省高校新型智库“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一部关于海丝文化的系列论文集,立足海丝文化研究,致力海丝遗产传承保护,注重海丝贸易、港口物流及海丝文献整理,关注历史时期海事立法、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等内容。此为该系列第二辑。
  福建省高校新型智库“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立足海丝文化研究,致力海丝遗产传承保护,注重海丝贸易、港口物流及海丝文献整理,关注历史时期海事立法、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等内容,计划经过若干年努力,将“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打造为在海丝文化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智库,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贡献才智。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海丝文化·传承篇
泉州海丝遗迹的保护与开发
泉州高校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基于海丝文化建设视角的泉州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闽南武术在东南亚的传播策略研究
古今海上丝绸之路与闽南戏曲传承发展——以歌仔戏在菲华社区的跨界传播为例

海丝文化·历史篇
唐诗《送李使君赴泉州》中的“泉州”是今天的泉州
真谛所到梁安郡之设置年代再考
有求必应:海上丝绸之路与泉州对关羽神格的塑造
毛罗《世界地图》“刺桐”印象解读
从两宋经济结构变迁看海上丝路勃兴之缘由
宋代海外贸易政策浅论
侨批与“海上金融之路”
从侨批看19世纪末菲律宾华侨的跨国贸易
浙东学术对东亚之影响述论——以朝鲜、日本为例
试论荣西、道元著作对《禅苑清规》的参鉴——兼论南宋禅林清规的东渐
家荷帝恩:元代孙胜夫家族在泉州事迹考

海丝文化·拓展篇
明代海防同知初探
脉动:江南运河丝绸之路与清末民初江南市镇社会变迁——以南浔为个案考察市场与道路交通的交互作用
从民国时期泉州旅菲华侨证照看中国领事保护
清代以来东南海岛渔商家族发展述论——以浙江洞头为例
北魏平城丝绸之路研究——以云冈石窟和考古资料为例
丝绸之路视域下云冈石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汉代张掖郡驿置与道路交通考
论明嘉靖时期海防文献兴起的原因
试论明清时代闽浙沿海地区的海洋性地域特征——基于海洋渔业经济视角的考察
狮子文化东传中国之路
《台海使槎录》海洋史料价值探微

精彩片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热烈回应,国内相关地区和机构也快速行动,就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出台了诸多举措,“海丝文化”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谓“海丝文化”就是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物质的精神化和精神的物质化产物,历史时期的海丝贸易、海丝文献、移民、华侨华人、海丝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法律、建筑以及海洋社会经济史等都属于“海丝文化”研究范畴,从而使“海丝文化”成为一门以史学研究为主体,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政治学以及法学等学科交叉、综合运用的新学科,其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相关城市形象有无可替代之作用。
  如所周知,我国海丝文化丰富多彩,环渤海湾、环东海以及环南海等区域,都有极为丰富的海丝文化遗存。同样,历史时期的福建也给后世留下了辉煌璀璨的海丝文化遗产,从《山海经·海内南经》所谓“闽在海中”伊始,福建先民就“以海为田”“以海为生”“以海为命”,耕牧于大海,“一日不下海即无生”。天然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璀璨的福建海洋文化:从汉唐福州的甘棠港到宋元“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崛起;从长乐成为郑和下西洋多次扬帆起锚出发地到明代月港对外贸易的兴盛;从郑氏海商帝国形成到福州船政文化的兴起;从瓷器、茶叶大量输出到域外物产如甘薯、占城稻以及蔬菜、花卉的不断输入……一切的一切,彰显着福建海丝文化的魅力,影响着古代福建乃至中国人的生产方式与饮食结构。
  如果将目光转向闽南,正是宋元以来海上丝路的勃兴,昔日诗人笔下“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的荒凉闽南,由勤劳的滨海边民开发为喧嚣的市坊;“皆为利来”的“番客”和“胡商”与“皆为利往”的闽南海商的互动结果,使得闽南成为世界性海上贸易圈;明代“海禁”的有限开放,使漳州月港被誉为“闽南小苏杭”,海外贸易一度十分繁华,中外物产交流频仍,“海舶鳞集,商贾咸聚”“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不论是唐代福州港、宋元刺桐港还是明代月港、清代厦门港,都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难得的海丝文化与港口文化遗产。
  如今,“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的自然美景更使得闽南海丝遗迹令人神往,“开元古寺,悠久辉煌;万安石桥,斜横百丈;九日名山,祈风顺畅;以海为田,贸粟海上”。闽南令人陶醉的海丝文化,“作东南巨镇,起海国文明”的文化自信更令人怦然心动!如此美景、如此海丝文化更值得深入探赜,相关研究课题也就跃然纸上:“一带一路”背景下闽南海丝文化如何传承?闽南海洋社会经济何以变迁?他者眼中的闽南印象如何重构?福建海丝文明怎样书写?……这些有关闽南海丝文化的课题需要更多专家学人共同探究。
  福建省高校新型智库“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立足海丝文化研究,致力海丝遗产传承保护,注重海丝贸易、港口物流及海丝文献整理,关注历史时期海事立法、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等内容,计划经过若干年努力,将“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打造为在海丝文化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智库,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贡献才智。
  是为序。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