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哥孛罗游记 - 百年学术论著选刊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马哥孛罗游记
百年学术论著选刊
|
ISBN: | 9787561578957 |
条码: | |
作者: |
马可·波罗 著,张星烺 译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150.00
折扣价:¥142.50
折扣:0.95
节省了7.5元
|
字数: |
136千字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604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1-03-01 |
|
内容简介: |
为反映和宣传厦门大学百年来的学术成就和贡献,挖掘厦大学术丰厚的历史积淀和传统资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学术传统的支撑,“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系列出版物”丛书下设“百年学术论著选刊”系列,以精选、重刊一批我校学者在校期间撰著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论著。 为此,学校设立“百年学术论著选刊”编纂组,在以校党委书记张彦、校长张荣为主任的“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系列出版物”编委会指导下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编纂组组长:洪峻峰;成员:朱水涌、钞晓鸿、高和荣、蒋东明、石慧霞。 鉴于学校将把收集、整理和重刊我校学术论著列入长期规划,今后分辑继续此项工作,“百年学术论著选刊”系列划定选稿范围,内容为百年来在我校工作过的已故学者在校期间撰写或出版的论著,时间以“文革”之前刊印或完成(稿本)为限;确定刊印形式,为原书、原稿影印出版。编纂组于二〇一九年三月向全校各学院、研究院征集选题,同时利用图书馆及图书数据库检索渠道搜索相关文献、查找合适选题。论著的遴选侧重名家名著,同时关注民国时期稀见版本和未刊稿本,包括未曾正式出版的油印本教材。 经学院推荐、文献检索和专家筛选,学校“百年校庆系列出版物”编委会确定了四十种入选论著。我们随即展开对论著影印底本的选择和寻访,工作得到了有关图书馆、藏书家的支持和帮助。同时,约请我校各学科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分别为各书撰写出版前言,介绍作者生平学术和论著内容价值,揭示其学术史意义及在我校的学术传承。各书前言还将汇编成集,同时出版。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二〇二〇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中国以至整个世界,人们深陷其中难免心生忐忑,本人亦不例外。然而,更令我忐忑的,是毫无征兆地接到“厦门大学百年学术论著选刊”编纂组的邀约,为张星烺译注《马哥孛罗游记》(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六年)撰写再版前言。之所以忐忑,是因为:其一,该书已纳入“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系列出版物”丛书之“百年学术论著选刊”系列,任务艰巨,“恐托付不效”;其二,张星烺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上半叶史学界著名学者,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其所译注之《马哥孛罗游记》有“世界一大奇书”之称,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是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东方的大门。与之相比,笔者“默默无闻”,难免会有自惭形秽之感,或者更直白地说,“咖位”不够。 不过,怀着对张星烺先生的无限敬仰以及凭借在中外关系史学科研究中所积累的对《马哥孛罗游记》的粗浅认识,或可斗胆一试。虽是勉力为之,但亦可算是不负学校的“重托”与信任。 张星烺,字亮尘,一八八八年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张相文为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地理学领域的先驱者,曾在一九〇九年创建著名的中国地学会,担任会长,并编辑出版了《地学杂志》,积极进行“地学救国”的活动。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得张星烺自幼便跟随父亲学习历史、地理和古典文学,得到了一定的知识和品德培养,为他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最初的基础。一八九九年,张星烺其父入上海南洋公学留学班学习,一九〇二年转读于天津北洋大学。因学习成绩优异,张星烺在一九〇六年被北洋大学选派公费留学美国,进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一九〇九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后,张星烺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生物化学。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也许为支持父亲创办的《地学杂志》,张星烺先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研究历史地理,为《地学杂志》翻译地学论文,撰写游记文章,并从一九一〇年开始向国内介绍西方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情况,着手翻译这一中西交通史的海外名著。一九二一年,国内辛亥革命胜利,受父辈革命思想影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张星烺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学习和研究条件,怀着满腔热血踏上归程,准备一展宏图,实现他“科学救国”和“实业强国”的理想。 然而,回国后的张星烺首先面对的是政局动荡的现实,抱负难以施展,同时,也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他先是任职于湖北汉阳兵工厂,继而于一九一三年担任江苏省公署实业司技正。一九一七年,又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被聘为北京大学化学教授,同时兼任该校国史编纂处特别纂辑员。也在这一年,张星烺被派往日本进行学术调研。在日期间,目睹了“脱亚入欧”的日本的发展,无疑给怀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张星烺以深深触动,他努力思考着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冲击下中国和日本发展的不同际遇——学习西方而成功的日本以及学习西方但失败的中国,这一切,或许西方才是问题之源。正如他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一书的序言中所言,“今之世界牛耳,操之欧罗巴诸国”;“研究之,足觇彼我势力之消长,我所受之于彼,彼所受之于我究若何也”。因而,接下来,他更加关注西方以及中西往来的历史,他发现外国人对于中西交通史料整理方面的研究格外重视,而中国却无人问津。于是,张星烺对研究中西交通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研究了英国学者亨利·玉尔(HenryYule)的《东域纪程录丛》等关于东西方交通的外国学者著作,也收集了大量的相关史料。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