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1978:我们的高考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1978:我们的高考
ISBN:9787565139772 条码:
作者: 谢波 程杰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0
定价: ¥50.00  折扣价:¥47.50
折扣:0.95 节省了2.5元
字数: 305千字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26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38
出版日期: 2018-1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由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78级2班全体同学为纪念入学40周年而编写。全书收入该班49位同学的高考回忆录。同学们的深情回忆反映了此间时代的风云变幻,也透露了各自的生活遭际和人生况味,尤其详细展示了当年参加高考并获得成功的经历。该书视角独特,在描述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前言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78级(2)班全体合影
1978年高考“考生须知”
我的高考——愿望、失望与希望
烟云散去是阳光
我的“大学梦”
迟到的录取通知书
幸运——高考琐事
我不平常的高考经历
欲说当年好困惑
突破——与报名资格相关的高考往事
在岁月的缝隙里等待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走读生”的回想
漫漫求学路——我的高考历程
我想读书——1978,走进南师
1978:我的高考记忆
入学琐忆
人争一口气——感谢1978,一个改变命运的年份
我的高考
1978:关于那个人生之梦
77、78,我的高考
1978:我的高考
选择
1978,我的高考
我的求学梦
我参加了1977、1978年两次高考
回眸一笑忆高考
忆高考,想南师
七八前后,恍若隔世
七七八八话高考
逝去已久的日子
乡情、友情与亲情——我的插队与高考琐忆
感激那年的高考
劫难与际遇——我的1978
七七又七八,两跳终闯关
一九七八:我的高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的上小学、上中学和考大学
我的1978“三忆”
1978,梦想成真
从蒙童到高考:一个农村娃的命运转折
琐忆我的学生时代和我的高考
高考杂忆
附录一 袁璋、朱亮、王富荣、陶洪、季士林等同学简历
附录二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级本科同学名录
编后记

精彩片段:
  《1978:我们的高考》:
  我的高考——愿望、失望与希望
  陶思炎
  1978年对我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其中有两件大事成为我人生道路的里程碑:其一,我的可爱的女儿来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当上了父亲;其二,我参加了78级高考,成了一名真正的大学生。
  在我对高等教育的向往与期待中,曾交织着愿望、失望与希望,让我切身体验到一个普通青年对时运与机遇的无奈,以及执着追求、永不懈怠的重要。
  一、愿望
  读高中时,我的愿望是通过高考进入外国语学院,将来成为一名外交官或翻译家。小时候母亲曾对我说,离我家不远的另一条小巷中有一位老木匠,他儿子因学了法语,后来在驻法领事馆做了副领事。这鸡窝中飞出凤凰的故事,让同样出自贫寒家庭的我初次闻知学外语与做外交官间的联系。
  从高一开始,我就把不少课余时间放在俄语学习上,成绩一直比较突出。在南京一中,我当年的俄语老师曾是民国时期政府驻苏联使馆工作人员,他夸我是他从教近20年来学得最好的一位学生。老师的鼓励自然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当时,每到高三的毕业季,学校会贴出几十份全国一些高校的招生简章,我每年都会挤在高三的学长中去看,并从心里羡慕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长们。当时我对北京外国语学院最感兴趣,甚至在外语课上利用做值日生汇报的机会,用俄语直接向全班做了数分钟自己志向的陈述,由老师为同学们翻译成汉语。当时我还只是高一的学生。
  在高中学习期间,我还拜访过几位暑假中回到南京的在北京学俄语或法语专业的大学生,向他们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听他们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同他们的交流更增加了我对上大学的期待。我一直在期待着,期待自己的愿望能成为现实。
  二、失望
  1966年初夏,我们终于迎来了高中的毕业季,同学们都在准备参加高考,但就在这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起初,我们不觉得它会影响正常的教育秩序,同学们一边关心着国家大事,一边还在紧张地复习迎考。可是,在6月中的某一天晚上,我们突然在学校的操场上收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有关废除高考,参加“文革”,将来从工农兵中选拔大学生的倡议,说这是由北京男四中和女一中的学生们提出的。我们中间有个别同学竞还当场欢呼:“哦,不考了!不考了!”他只看到自己从高考的压力下暂时解脱,而不知道自己有可能永远失去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高考遥遥无期,这是我求学路上的第一次失望。而第二次失望,是1973年的工农兵上大学采取了自己报名与推荐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在经过五年的插队务农和进厂当工人之后,我的心中又燃起了求学的热望,决定去报名。然而,当时对报名者的年龄有严格的限制:不得超过25岁,即1948年7月前出生的不可报名166届高中生大多是1947年出生的,这样,我们连自荐的机会也没有!
  “四人帮”倒台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1977年恢复了高考,我心中又燃起了新的希望。但是很快又被打入了“另册”,当时的规定是:年满30岁的和结了婚的不能报考!66届高中生正好满30岁,不少人已经成婚,这样我就再次被无情地挡在高考大门之外。后来得知,77级新生中也有已婚的和满30岁的入学,但不明白我当时所在的扬州地区是严格执行了省里的规定呢,还是他们自以为是地制定了“土政策”来限制报名人数。总之,为这高考,我再次因命途多舛而感到深深的失望。
  三、希望
  1978年,我在邗江县建筑设计室工作,有天下午领导通知说,全体人员都到会议室去听有关今年高考的文件传达。我想,对我们66届的高中生来说,77级不让报名,78级还不一样,此事与我无关,只能听听而已。当时传达的是中央文件,在说到报考条件时有这么一句:凡“老三届”的中学生,年龄、婚否均不限!我惊喜不已,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终于等到了重燃希望之火的一天!
  我带着这一喜讯回去,告诉刚生了女儿还没出月子的妻子,她躺在床上点头表示支持。我感激她的理解及把我的希望也作为她和我们小家的希望!当年夏季,天气特别炎热,孩子出世后琐事繁多,家里只有我小妹妹来帮帮忙,我整天忙前忙后的,没有多少时间复习备考。常常是把妻子、女儿忙定后,我才能赶紧复习,往往直到躺下睡觉时手中还拿着书本,不一会儿书本就滑落砸在身上,惊醒后我还撑着继续看书,书又再次滑落,又惊醒再看,如此反复……
  我靠着自己较好的基础总算顺利通过了高考,其中外语(俄语)得了90分,可惜当年外语成绩只作参考,不计人总分,最后总分为390分,最高地理87分,最低数学68分。若加上外语,总分可达480分。虽然我还有读外语专业的愿望,然而78级的专业录取规定是:25岁以上的不得填报外语专业!这样,我只能改弦更张,选择了中文专业,并被录取到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