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 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4-5岁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丛书
|
ISBN: | 9787565146527 |
条码: | |
作者: |
李旭 刘晶波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58.00
折扣价:¥55.10
折扣:0.95
节省了2.9元
|
字数: |
251千字
|
出版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92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30
|
出版日期: |
2020-09-01 |
|
内容简介: |
《0-6岁儿童家庭养育指导丛书》共6本。每本书都分为三篇,第一篇为"儿童家庭养育常规与警示箴言",第二篇为"儿童发展关键期与养育指导",第三篇为"儿童发展进程与养育指导"。三篇内容从宏观教育观念,到中观教育规划,再到围观教育行为,层层深入,逐步细化,最终落脚在
|
作者简介: |
李旭,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南京市建邺区幼教教研员,主要从事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早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参编著作有《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社会教育与活动设计》、《记录幼儿成长的100种方法》、《图标:幼儿园课程实践新视角》、《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小中大6册)、《幼儿全人发展·教师指导用书》(小中大6册)等。刘品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前教育学”博士学位点负责人,“儿童社会性发展与道德教育”方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学前教育“国培计划”专家,中美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九三学社成员,“儿童-成人”互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与社区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市青秀城幼儿园兼职园长,南京市华德福幼儿园志愿者园长。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科学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艾默里大学(社会学系)、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学系)从事研究工作。20多年来主持国家等各级课题17项;主讲国家、省级双语课程;出版专著、高校教材5部、译著6部,幼儿园教材2部,发表专业论文140余篇;获国家等各级奖励9次。
|
章节目录: |
丛书使用说明 序一 序二 篇 3—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纲要 篇首语 章 儿童观与教育观 第二章 家庭教育的基本观念 第三章 合格父母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家庭教育原则 第五章 家庭教育法则 第六章 家庭教育戒律 第七章 家庭教育智慧 第八章 学习品质培养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章 性格品质培养 本篇重要参考资料 第二篇 4—5岁儿童敏感期与教育指导 篇首语 4—5岁儿童敏感期与教育指导一览表 本篇重要参考资料 第三篇 4—5岁儿童发展进程与教育指导 篇首语 章 48—50个月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50—52个月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 52—54个月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54—56个月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五章 56—58个月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 58—60个月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本篇重要参考资料 附录部分 附录一:儿童权利宣言(节选) 附录二:儿童权利公约(节选) 附录三: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全文)
|
精彩片段: |
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实质上担负着三个方面的正向功能:一是帮助个体适应他当下的社会生活并生存下去,二是帮助每一个族群传承他们积淀下来的文明与创新,三是帮助个体与族群建立积极的连接,让个体在其自身潜能得以发挥的同时推进人类文化的发展。在先民那里,这三项功能大部分是由家庭——这个个体最早归属、人类社会最基础的组织单位来实现的,是在孩子与大人之间从早到晚的家庭生活里、从春到冬的日子里得以实现的。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以及人们关于“术业有专攻”认知的增强、对效率至上的无尽追求,独立于家庭的、专门化的教育机构被创立出来,并逐步对应、覆盖到了人类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各个年龄阶段。 幼儿园的设立,在人类社会所有的专门教育机构中来得最为晚近。相比于其他教育机构而言,除了及早开端、规范教育之外,幼儿园还兼具为家庭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的功能——替代家长照护幼儿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孩子可以在安全、美观的环境中,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照顾,跟着他们按计划学习本领;自己不仅放心,而且可以有整块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任何一位自从孩子出生就每天不离其左右的父母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解放。所以,不论你去访问哪位家长,在问及“你第一次把孩子送入幼儿园的感觉”时,都会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感到他们由衷的放松。然而,有趣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从不认为家长们可以如“甩手掌柜”般放松,家长自身也时不时会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体验多种焦虑。究其原因,在幼儿园一方,比较经典的理由应该是对“5+2=0”现象①的觉察: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幼儿园教师付出再多的努力,教育效果也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并保持下去;在家长方面,动因则在于一个普遍的困惑:我真的很想好好教育这个孩子,可是真的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他。两者相加,我们看到的是以下两个不争的事实:其一,优质的、有效的幼儿教育是以幼儿园与家庭、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积极的教育合力为必要条件的;其二,家长,尽管他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但是他们和孩子的沟通效果却往往并不理想,更谈不上可以顺理成章地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职责。由此,也便敦促一些教育研究者在立足于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开辟一条辅路——探寻、建构并最终能够引导家长们去践行理想的家庭教育。李旭和我,以及我们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是此类研究者中的一部分,“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丛书”则是我们相关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分。 李旭对于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的执着早在他就读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期间就有充分的显现。彼时,他初为人父,铆足了劲想用自己所学给他的宝贝女儿以最好的教育、最好的人生。这份执着在他进入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工作以后,在他面对众多的家长、目睹了众多的家庭教育困境之时得到了升华。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