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导读 - 中华文化经典通识课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宋词导读
中华文化经典通识课
|
ISBN: | 9787565144998 |
条码: | |
作者: |
高峰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50.00
折扣价:¥47.50
折扣:0.95
节省了2.5元
|
字数: |
270千字
|
出版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48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38
|
出版日期: |
2020-09-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系“中华文化经典通识系列”教材,配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课程建设。本书作者多年从事唐宋诗词学教学和研究,全书以唐宋词中的名篇为主体,精选最能体现时代文学特征、文学流派风格和发展规律以及艺术特色的作品,并兼顾各种风格和流派;在贯穿文学史线索的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导论 北宋词导读 北宋词作选讲 酒泉子(长忆观潮) 长相思(吴山青) 苏幕遮(碧云天)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雨霖铃(寒蝉凄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海潮(东南形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 踏莎行(小径红稀)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踏莎行(候馆梅残)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桂枝香(登临送目)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念奴娇(大江东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念奴娇(断虹霁雨) 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 满庭芳(山抹微云) 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踏莎行(杨柳回塘)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兰陵王(柳阴直)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苏幕遮(燎沉香) 南宋词导读 南宋词作选讲 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 燕山亭(裁剪冰绡) 渔家傲(夭接云涛连晓雾)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遇乐(落日熔金)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满江红(怒发冲冠) 谒金门(春已半)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忆秦娥(楼阴缺)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念奴娇(洞庭青草)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永遇乐(千古江山)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沁园春(斗酒彘肩)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扬州慢(淮左名都) 点绛唇(燕雁无心) 暗香(旧时月色) 踏莎行(燕燕轻盈) 双双燕(过春社了)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贺新郎(一勺西湖水) 柳梢青(铁马蒙毡) 闻鹊喜(天水碧) 眉妩(渐新痕悬柳) 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解连环(楚江空晚) 高阳台(接叶巢莺)
|
精彩片段: |
一、什么是词 词是在隋唐燕乐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颖的诗歌形式。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后来简称为词。关于词,历来都有许多别称,如乐府、诗余、长短句等等,这些名称都反映了它在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 通过词与诗的若干比较,我们可以看清词体的体裁特征。 第一,在句式上,它打破体诗歌五、七言的基本句式,长短错落,参差不齐,故而称为“长短句”。 第二,在调式上,词牌来源极其广泛。有的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唐代大中初年,女蛮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形态如同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靡的曲调。有的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其体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有的本身就是词的题目,例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等等。也有来自文人的创造,如《暗香》《疏影》等。 第三,在格律上,比较繁密,讲究“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押韵仄都有严格的规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阴阳和清浊,以求协律和美听。 第四,在篇章结构上,一般分为上、下两阕,称为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不分片的词叫作单调;分成三片、四片的词叫作三叠、四叠。词体按照字数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0字以上)。《莺啼序》是词中的词调,字数多达240字。 第五,在音乐上,唐宋词所赖以产生的音乐是隋唐燕乐,这是西北的胡乐(胡夷之曲)、魏晋以来的清商乐、民间流行的俚曲俗调(里巷之曲)以及法曲等各种音乐融合的产物。且燕乐又叫宴乐,大都是当时宴会演奏的音乐。在那种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酒宴歌席之上,绵软柔靡的曲调更能迎合欣赏者的口味。这决定了曲子词成了当时表现享乐生活的流行音乐、靡靡之音。宴乐实质上是时代风尚的形象展示,充满了媚俗性、香艳性。这种音乐特质、这种演唱者以及表演的环境,也就决定了词的主要描写对象为女性,表达的情感多为绮怨之情,审美情趣“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以及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特征。 第六,在情调上,诗的境界阔大浑厚,词的境界则尖新细窄,更加注重表现刹那间的官能感受。诗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多表达人们向外在的开拓和追求;而写词又叫填词,常常是为文造情,多采用代言体的形式,“男子而作闺音”。男性词人体贴女性的心理,以类似女性的温柔细腻去观察女性形象,体验其情感经历,再以纤柔的笔触婉约地描摹、表达出来。词体以悲为美,以艳为美,以柔为美,努力地向着抒情的纵深处开掘,所以它能够在更深的层面揭示出蕴类心底的某些情感内容,能够在更为细腻和幽深的意境当中显示出人类长期形成的心理积淀,因而它的艺术魅力也就愈加感人。所以清人陈廷焯说:“后人之感,感于文不若感于诗,感于诗不若感于词。”(《白雨斋词话·自序》) 二、唐五代词的流变 关于词的起源,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词体在隋唐之际产生,到了中唐时期得以发展,至晚唐五代真正成熟。 中国的文学体裁大多起源于民间,词也不例外。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共有一百六十多首,绝大多数是民间的作品。敦煌曲子词主题丰富,题材广阔,“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从艺术风格来看,敦煌曲子词朴实自然,清新活泼,富于表演性和故事性,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出词体在其产生之初的天真状态。 中唐前后,伴随着民间词的广泛流传,文人也开始了词的创作。“烟波钓徒”张志和的《渔父》词描写富有江南的精美画面,渗透着淡泊闲逸的情怀,表达出词人幽远旷达的人生情趣。白居易的《忆江南》词留恋江南美景,风格明丽动人;《长相思》(汴水流)词以绵绵不绝的流水比喻缠绵深长的离情别绪,突显无言的落寞和……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