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我在小学教语文——母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李竹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用 途:学术专著
中 图:
专 业:教育学>教育学类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我在小学教语文——母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ISBN:9787576002010 条码:
作者: 李竹平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49.80  折扣价:¥39.84
折扣:0.80 节省了9.96元
字数: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0-05-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我在小学教语文:母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展示了特级教师李竹平为丰富儿童的母语学习生活、拓宽儿童的视野、提升儿童的语文综合素养,创造性地开发和实践母语课程的成果与做法。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辑说明了母语课程开发的缘起,第二辑阐述了母语课程构建的逻辑和路径,第三辑展示了母语课程构建和实施的艺术,第四辑呈现了母语课程开发的成熟样本,第五辑分享了母语课程的课堂演绎艺术。本书对于一线小学语文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开发特色课程、成为素养导向的卓越教师,具有很强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李竹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多家刊物封面人物、签约作者和专栏作者。在近30种报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300多篇。出版有《作文故事会——飞刀老师的16堂高分作文课》《春天是用来“挥霍”的》等作品。应邀赴各地进行课程培训、讲座、上课百余场。

章节目录:
序 我的母语教育探索之路/ 001

第一辑 母语课程开发的缘起
追问两个现实问题/ 003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 009
母语教育呼唤母语课程/ 012

第二辑 母语课程构建的逻辑和路径
母语课程构建的三个逻辑/ 017
母语课程构建的四个特征/ 021
母语课程开发的四个路径/ 025
母语课程与文体意识、文学教育/ 031
多维拓展式母语课程构建思路/ 039

第三辑 母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艺术
统编版教材单元重构举例/ 049
用文本解读助力课程重构/ 058
文本解读的四个关键词:欣赏•批判•联系•建构/ 063
母语课程实践中的教师价值体现/ 070
母语教育要发展“儿童的心灵”—— 以《乡下人家》的另一种教学思路为例/ 074
“湖光秋月两相和”—— 母语教育与电影课程的整合/ 080
一篇经典,一段课程生活—— 经由《冬阳•童年•骆驼队》展开的母语课程生活/ 086
课程逻辑下的《射雕英雄传》共读/ 093

第四辑 母语课程样本
主题课程“一鸟一春天”(三年级)/ 105
主题读本《十岁的天空》(四年级)/ 111
主题读本《一朵花的微笑》(四年级)/ 122
主题读本《历史的足迹》(五年级)/ 132
多维拓展式母语课程“一花一世界”(六年级)/ 138

第五辑 母语课程的课堂演绎艺术
真诚之心,感性之笔—— “一花一世界”主题课程之聊聊林清玄的成长故事/ 153
每个故事都是属于自己的—— “风筝的故事”主题课程教学实录与反思/ 163
回归生活,体验语言文字之美——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与评析/ 177
我用文字带你赏风景—— “跟着美景去旅行”主题课程之习作指导教学实录与评析/ 185
让时间留在心中—— 《毛毛》共读交流课实录与评析/ 193
你一定会喜欢这样讲故事—— 《你一定会喜欢上播种》听读教学实录/ 203
被保鲜在一首诗里的韭菜—— 《唐朝的韭菜》教学实录与思考/ 213

精彩片段:
母语教育呼唤母语课程

首先,我们可以认为,我们所谈论的和所实践的语文教育、语文课程就是母语教育、母语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科课程的称谓,母语课程是对这一门学科课程的认识。

教育最本质的追求是“创造”,是探索更好的未来,而不是因循守旧,也不是全盘否定推倒重来。所以,对语文教育有了母语教育的定位,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母语课程的探索。这种探索必然不是在现有的语文课程之外另起炉灶,而是将这一认识和理念贯彻落实到语文教育当中,在课程的建构上,有基于这一认识和理念的创造、创新,有面向未来的负责任的行动,同时也有对已有经验、成果的继承。

我们作为母亲的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吸收母体的营养发育生长,出生后吮着母乳在母亲的哺育、呵护下成长,母亲以及与母亲紧密相关的一切事和物曾经构成了我们成长的特有境遇和背景,给我们的一生打下了底色。我们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离开母亲有多远,都觉得母亲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我们,母亲的爱一直温暖着我们,母亲化身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我们,支撑着我们。母亲,是我们生命成长的源泉,也是我们生命前行的背景,这源泉和背景从生命传承甚至精神成长的角度定义了我们到底是谁。那么,母语教育是否也应该唤醒如母亲之于孩子一样的特有境遇和背景呢?回答是肯定的。

强调母语教育,也就是要强调语文学习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涵养的价值,这在理念层面似乎早就有了定论,没有什么继续讨论的必要。但是,我们看看目前语文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现状,就会发现,从操作层面来看,理念并没有转化为相应的行动。当我们把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仅仅看成是诸多语种的学习之一,而非与我们的精神生命有“血缘”联系的“母语”的学习时,我们就已经背离了母语教育追求,语文学习也就只能重复着无聊的“梦呓”,让孩子们迷失在与精神生命成长无关的读写训练当中。

强调母语教育,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命关怀和精神传承的理念,还有与学生成长需求一致的课程生活方式。在操作层面上,就是让母语背后所包蕴的广阔的文化背景成为母语学习时的境遇之一,让母语学习以自然的状态与学生的“全生活”建立起联系,引领学生进入有联系的而非孤立状态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唯有如此,母语教育才能像母亲哺育孩子一样为学生的言语思维的发展、精神生命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
营养。

母语教育一定要为儿童的“全生活”着想,就如同一个母亲养育孩子,一定会为孩子的“全生活”着想一样。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在近百年前就已经明确地指出来了。

1922年1月20日的《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叶圣陶先生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叶老的阅读教学思想,也集中体现了他对母语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科学主张。他在文章中指出:“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所以国文教授也须为学童设备一种境遇,引起他们的需求。我常有一种空想,以为学科的分开独立,不适宜于小学教育。因为分开独立,易于忘却何所需此科;全部所习,复难得有统贯的精神;徒使学童入于偏而不全、碎屑而遗大体之途。理想的办法,最好不分学科,无所谓授课与下课的时间,唯令学童的全生活浸润在发生需求、努力学习的境遇里。……一切学科所以有学习的必要,就因为吾人处于必要那些学科的境遇里。担任国文教授的教师啊,你们为儿童全生活着想,固当特设一种相当的境遇,即为国文教授的奏功着想,也当特设一种相当的境遇。儿童既处于特设的境遇里,一切需要,都从内心发出。教师于这个当儿,从旁引导,或竟授与。这个在儿童何等地满足,安慰,当然倾心领受,愿意学习。单言国文教授,教师决不欲勉强教学童以国文,须待他们有记录、发表、诵读、参考的需要时,然后教他们以国文。果真如此,成功的把握已有十之六七。”

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以及他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希冀,正好为我们指明了母语课程建构的方向。母语课程的建构,一是要“为儿童全生活着想”,教师要有儿童立场,课程要服务于儿童成长的需要;二是要立足于相互联系的“全生活”,为儿童“特设一种相当的境遇” —— 这与现今提倡的学科融合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三是“全部所习”,要有“统贯的精神”,避免“偏而不全”,也就是要为学生拥有在未来社会获得人生幸福并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好,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也好,都包含在母语课程建构的愿景里。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