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大学生协同式成长促进机制研究 - 自强教育书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大学生协同式成长促进机制研究 自强教育书系
ISBN:9787561581421 条码:
作者: 文静,余丹,李斌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56.00  折扣价:¥53.20
折扣:0.95 节省了2.8元
字数: 272千字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页数: 22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如何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本书立足大学生学情调查,聚焦学习效能、同伴互动和就业关注,深入剖析大学生参与式学习与成长的状态、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水平的角度审视、完善全过程育人的促进机制,进一步发挥高校学习资源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力。全书设计基于我国大学生调查的基本框架与风格,在学生参与和努力质量的理论指引下,从协同式行动的同伴互动、协同式体验的学习满意度和协同式结果的就业能力来具体分析,可为全过程育人的协同式成长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文静,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博士后,教育学博士。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出版专著2部,多篇独立科研成果发表在《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合作成果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已发表论文近30篇。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厦门大学“厦门国际银行奖教金”“懋元奖”等多项科研表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福建省社科研究青年项目、厦门大学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等科研课题;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课题的主要成员和重要合作者。
  
  余丹,女,福建南平人。201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福建省龙岩市2019年党政类引进生,挂职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镇政府。
  
  李斌,男,福建宁德人。201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我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基础与政策解析
第二节 理论与文献回顾
第三节 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同伴互动:协同式行动中的非教学参与
第一节 同伴互动在大学生协同成长中的作用与意义
第二节 同伴互动的状态及特征
第三节 同伴互动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同伴互动效应中的中国特征

第三章 学习满意度:协同式体验中的成就感强化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生成及协同价值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提升路径论析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提升的推进方略

第四章 就业能力:协同式结果下的社会化成长
第一节 就业能力培养在大学生协同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就业能力的整体状态及特征分析
第三节 就业能力城乡差异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就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的互融互促

第五章 大学生协同式成长促进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第一节 耦合协同观下大学生成长的基本成效剖析
第二节 大学生协同式成长的研究推进与制度创设
第三节 协同视野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与有效组织
第四节 协同式成长理念下的相关评估及促进机制建构

第六章 结语
后记

精彩片段: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新时代追梦路上,高校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回应,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不仅明确了广大青年追逐梦想的历史担当,更是明确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增长本领的作为方式,从立志、勤学、修德、自强、创新、笃实六个方面获得成长而实现发展目标。由此可见,“学生发展”在高校的“树人”体系中不可或缺,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属,是高等教育研究在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方面的新动向。那么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引领大学生学习和发展,已然成为热议和深研的重点领域。
  毋庸置疑,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成长成才与引导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和未来战略紧密相关。纵观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热点和管理实践要点,大学生及其相关研究的热情日益高涨。总体而言,形成了主要的两条研究路径,也可以说是研究方式。一方面,研究者一直在尝试对大学生学习现象更深入的解析,以求更快更全接近学习的本质,目的是探求整体规律,以便对趋势做出预判;另一方面,在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设置具体参数或者同某个具体事件相结合,探寻其个性化的特征,以便提升有效性和针对性。从“国家大学生调查”的大平面分析和长期追踪研究中,均可以看到这两种方式,并且已经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备内生外协性,且具有中国化的特色指标和成长路径。
  立足中国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现实,“窗外事”和“圣贤书”并不矛盾,大学生需要在学习参与、社会活动、人际交往中加深对大学教育的体验,以更多的投入来获得发展所需的“养料”。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元素、要素的加入,也意味着教学性、非教学性的多种要素需要协同作战,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挥各自的影响力。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高校学生发展的互动模型及促进机制研究(批准号:71804156)”的成果。本书的研究秉持着学习的主线,对中国大学生的成长进行阶段性的梳理,沿袭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研究的要旨,在协同理念的提出与深化之下,剖析其协同发展之要义,并积极推动促进协同能量增长的有效机制之建立。全书设计基于国家大学生调查的基本框架与风格,在学生参与和努力质量的理论指引下,从协同式行动的同伴互动、协同式体验的学习满意度和协同式结果的就业能力来具体分析,期望能给全过程育人的协同式成长建言献策。全书共六个章节,第一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由文静、余丹、李斌执笔,第三章的执笔由文静完成,第二章由李斌执笔,第四章由余丹执笔,全书的统稿由文静完成,文字校对和排版由邓媛完成,也可谓是协同合作的成果。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