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运动医学&运动康复精品教材——体育保健学 - 高等教育运动医学&运动康复精品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高等教育运动医学&运动康复精品教材——体育保健学
高等教育运动医学&运动康复精品教材
|
ISBN: | 978-7-5644-0831-2 |
条码: | |
作者: |
高维纬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2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50.00
折扣价:¥47.50
折扣:0.95
节省了2.5元
|
字数: |
414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1-07-01 |
|
内容简介: |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学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本书由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学院长期教授本门课程的高维纬教授编撰,教学对象为体育院校和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本科生、专科生,体育职业教育的本、专科专业也适用。内容包括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身体机能的检查与评价(包括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检查与评价)、学校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运动环境卫生学、特殊人群的体育卫生、运动性病症(包括过度训练综合症、过度紧张、晕厥、运动员贫血、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运动性血尿、运动中暑、运动猝死)运动疗法、运动损伤与干预、运动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身体各部位常见损伤。
|
作者简介: |
高维纬,男,生于1954年10月,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首批沈阳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高维纬同志一直在竞技体育实践中探讨周期性体能类运动项目运动训练量与强度的生物学监控规律。曾在备战第十六届(1992)、十七届冬季奥运会(1994)、第三届冬季亚运会(1996)、第十三届亚运会(1998)、第二十六届奥运会(2000)和第三届东亚运动会(2001)的过程中,在运动训练生物学监控、常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生物学本质、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规律、专项能力评定、情报信息、营养监控和体重控制、仪器与器材研制(曾获得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2项)等方面进行过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测量与评价身体发育水平的意义
二、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三、身体形态测量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一、概述
二、姿势的检查内容、方法与评价
第三节 身体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一、体重
二、长度
三、宽度
四、围度
第四节 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一、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的意义
二、测量身体成分的常用方法
第二章 身体机能的检查与评价
第一节 运动系统机能的检查与评价
一、肌肉力量
二、肌肉耐力
三、关节活动幅度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检查与评价
一、常用测试指标
二、运动负荷试验的常用方案
三、运动员心脏的检查与评价
四、运动员心电图检查与评价
五、超声心动图
第三节 呼吸系统机能的检查与评价
一、肺活量
二、时间肺活量
三、屏息试验
第四节 神经系统机能的检查与评价
一、植物神经系统的检查与评价
二、感觉、运动神经系统机能的检查和评价
第三章 学校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
第一节 学校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
一、体育锻炼时的自我观察
二、定期检查
三、场地、器械与保护用具的监督检查
四、体育课着装
五、气象条件
第三节 学校运动会的医务监督
一、赛前健康检查
二、比赛组织管理
三、医疗急救要求
四、供水卫生要求
五、饮食营养
六、运动会后的疲劳恢复
第四节 体育活动的禁忌证
一、发热
二、疼痛
三、水肿
四、皮肤粘膜出血
五、呼吸困难
六、咳嗽
七、咳血
八、紫绀
九、心悸
十、恶心与呕吐
十一、呕血
十二、腹泻
十三、黄疸
十四、腹水
十五、血尿
十六、眩晕
十七、其他
第四章 运动环境卫生学
第一节 运动环境卫生学的意义
一、运动环境的优化
二、运动环境的绿化
第二节 运动场馆卫生学
一、运动场馆的设计卫生要求
二、体育馆的卫生要求
三、运动场的卫生要求
四、游泳池的卫生要求
第三节 有关体育场馆卫生的国家标准概要
一、体育馆卫生标准( GB 9668— 1996)
二、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 9667─1996)
三、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 GB/ T 17093 -1997)
第五章 特殊人群的体育卫生
第一节 儿童少年体育卫生
一、儿童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二、儿童少年早期专项训练的医学问题
三、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
第二节 女子体育卫生
一、女子身体发育及其运动能力的特点
二、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医学问题
三、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
四、女子体育运动中的卫生问题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卫生
一、衰老的概念与机理
二、体育锻炼对抗衰老的作用
三、普通健康老年人的体育锻炼
四、某些患慢性病老人的体育卫生
第六章 运动性病症
第一节 过度训练综合征
一、原因
二、发病机理
三、征象
四、诊断
五、处理
六、预防
第二节 过度紧张
一、原因
二、发病机理
三、征象
四、现场处理
五、预防
第三节 晕厥
一、原因和发病机理
二、征象
三、现场处理
四、预防
第四节 运动员贫血(AthleticAnemia)
一、贫血概述
二、运动员贫血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三、征象
四、处理
五、预防
第五节 运动中腹痛
一、原因和发病机理
二、处理
三、预防
第六节 肌肉痉挛
一、原因和发病机理
二、征象
三、处理
四、预防
第七节 运动性血尿
一、原因及发病机理
二、征象
三、处理
四、预防
第八节 运动性中暑
一、原因
二、发生机理
三、中暑的一般类型
四、运动性中暑的特征
五、处理
六、预防
第九节 运动猝死
一、运动中猝死的发病率
二、运动中猝死的常见原因
三、运动中猝死的发病特点
四、运动中猝死的预防
第七章 自然因子锻炼
第一节 自然因子锻炼的意义与基本原则
一、自然因子锻炼的意义
二、自然因子锻炼的一般原则
三、自然因子锻炼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日光浴
一、日光的特性
二、日光的生物效应
三、日光浴的方法
第三节 空气浴
一、空气浴的作用
二、空气浴的方法
第四节 水浴
一、水浴的作用
二、水浴的方法
第八章 运动疗法
第一节 运动疗法概述
一、运动疗法的特点
二、运动疗法的内容
三、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
四、运动疗法的应用原则
五、运动疗法的基本作用
六、运动疗法的基本运动类型
第二节 医疗体操
一、医疗体操概述
二、关节活动度练习
三、肌力练习
四、呼吸练习
五、平衡练习
六、协调性练习
七、放松练习
第三节 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的一般原则
二、静坐少动人群的运动处方
三、单纯性肥胖的运动处方
第四节 常见疾患的运动疗法
一、肩周炎的运动疗法
二、脊柱畸形的运动疗法
三、四肢骨折后的运动疗法
第九章 运动损伤预防与干预
第一节 运动损伤分类
一、急性损伤
二、过度使用性损伤
第二节 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及其预防
一、损伤的危险因素
二、运动损伤预防
第三节 组织损伤、炎症与修复过程
一、炎症的特点
二、组织修复的过程
第四节 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概述
一、基本现场处理
二、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第五节 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
一、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
二、慢性损伤
第六节 常用包扎及贴扎方法
一、绷带包扎法
二、贴扎术
三、肌内效贴(Kinesiotape)
第十章 体育运动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
第一节 溺水
一、原因与机理
二、表现
三、急救处理方法
第二节 热损伤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表现
三、急救处理方法
第三节 冷损伤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表现
三、急救方法
第四节 晕厥与脑震荡
一、晕厥
二、脑震荡
第五节 运动中腹痛
一、腹痛的原因
二、表现
三、处理
第六节 肌肉痉挛
一、病因
二、表现
三、处理
第七节 咬蛰伤
一、毒蛇咬伤
二、蜂蜇伤
三、蜈蚣咬伤
四、蚂蟥叮咬伤
五、蝎蜇伤
六、犬咬伤
第八节 骨折
一、分类
二、表现
三、急救处理
四、特殊部位骨折的急救处理
第九节 关节脱位
一、分类
二、表现
三、关节脱位的急救处理
第十节 出血与止血
一、出血的原因
二、出血的分类
三、表现
四、常用的止血方法
第十一节 心肺复苏
一、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二、人工呼吸
三、胸外心脏按压
四、《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心肺复苏术的更改
与建议
五、心肺复苏术的有效指标和结束指标
第十一章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第一节 软组织损伤
一、肌肉拉伤
二、肌肉挫伤
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第二节 软骨损伤
一、概念
二、病因病理
三、征象
四、诊断
五、治疗
第三节 关节脱位
一、概念
二、病因病理
三、征象
四、治疗
五、康复训练
第四节 骨折
一、概念
二、病因病理
三、征象
四、治疗
五、康复训练
第十二章 身体各部位常见损伤
第一节 肩带与上肢常见运动损伤
一、肩袖损伤及其断裂
二、肘内侧副韧带损伤
三、腕三角软骨盘损伤
第二节 腰背部常见损伤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急性腰扭伤
第三节 下肢常见损伤
一、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不完全断裂
二、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
三、膝关节半月板撕裂
四、髌骨软化病
五、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