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赛珍珠的小说中国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赛珍珠的小说中国
ISBN:9787568415682 条码:
作者: 段怀清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55.00  折扣价:¥52.25
折扣:0.95 节省了2.75元
字数: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赛珍珠被誉为中西文化的“桥梁”。本文集站在赛珍珠的小说角度研究赛珍珠及其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书中主要收录著者对于赛珍珠的出版小说或发表文章的研究文章,共分十二个篇章,著者运用“互文性”的比较手法对赛珍珠的小说进行了解构分析,其中既有对于赛珍珠迄今所发现的很早一篇小说的分析解读,亦有对于赛珍珠广为阅读的《大地》中王龙形象及文本的溯源考察,以及对于赛珍珠著作在汉语中文世界的翻译介绍的史料考证。文集对于赛珍珠的小说研究,涵盖形象学、叙事学、性别研究、主题学等范畴领域,兼顾比较视域与优选视域,其成果和发现对于学界研究赛珍珠、赛珍珠作品、赛珍珠作品翻译、赛珍珠作品写作背景有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段怀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一燕京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及国际汉学。著有《(中国评论)与晚清中英文学交流》《白璧德与中国文化》《苍茫谁尽东西界——论东西方文学与文化》《王韬与近现代文学转型》《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海上漱石生研究》《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译著)等。

章节目录:
迄今所发现的赛珍珠最早一篇小说
——《当“爱”来临的时候》阅读札记
此“王龙”与彼“王龙”
——《王龙》与《大地》基于“王龙”的一种文本互读
大地是怎么变成《大地》的:
邵仲香的“农人老王”与赛珍珠的“王龙”
——试论赛珍珠《大地》之缘起
王源曾经的另一种“迷失”
——赛珍珠《上海小景》中的“源”
论赛珍珠《元配夫人》中的四个短篇小说
1931年长江大水:赛珍珠、卜凯与金陵大学
一个“家”的诞生、成长及分裂:
由“成家”和“饥饿”开始的叙事
——论《大地》的双线叙事结构
论《大地》《儿子们》与《分家》之间的内在整体性
财富的“三重门”
——赛珍珠《革命党》及《大地》中的“哄抢”叙事
《大地》之前的大地
——赛珍珠早期小说中的“反复书写”与“相互书写”
人民:赛珍珠1944年的思想关键词
——以《亚洲》杂志所载赛珍珠该年书评为中心
赛珍珠作品中的“图像中国”
——以《亚洲》杂志所刊赛珍珠作品为中心
附录
冯雪冰:不应该被忘记的赛珍珠作品译者
唐长孺翻译赛珍珠
《大地》中的王龙与《革命党》中的王龙
伍蠡甫的《述评(福地)》及其他
《元配夫人》:赛珍珠《大地》的写作缘起
卜凯夫人与赛珍珠
没有卜凯,就没有赛珍珠的《大地》
赛珍珠与卜凯夫人、勃克夫人及布克夫人
“福地”“大地”与“厚土”:关于《大地》的中文译名
赛珍珠:在诺贝尔奖的谱系中
后记

精彩片段:
  尽管《大地》一直到今天仍然遭到各种各样的非议,但都无法真正动摇这一判断,那就是《大地》不仅是美国文学经典,也是中国文学瑰宝。《大地》在描写表现中国农民的生活方面所进行的史诗性的探索与尝试,不仅在当时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即便是今天,依然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富于情感的、思想的以及文学的活力。不仅如此,《大地》还将关注及叙述的视野,从农民、土地移动到当时中国正在兴起的都市,对于农民的后人们在都市乃至国外的生活经历亦予以了正面描写,提供了一幅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处于变革转型之际的中国社会的恢宏历史画卷。
  一、中国需要了解世界的时候,世界也注视着中国,尤其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了解这块陌生的土地。其实,中国一直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视野中
  陈思和*:
  2012年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我曾陪莫言到斯德哥尔摩去领奖。去了以后,我就对诺贝尔奖这个事有所关心。我觉得当年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中国一直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视野中。说起来,瑞典那么远的一个地方,颁这样一个奖,好像跟中国毫无关系。后来我感觉到,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基本上还是跟着世界形势走的。具体而言,1937年正好是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到了1938年,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事情,他们就关注到中国。实际上,当时国际上都在了解中国的情况,诺贝尔文学奖是希望世界通过这个奖来表达对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的一种支持。
  1938年美国作家赛珍珠的获奖,可以证明西方渴望了解中国是有诚意的。她之所以获得这一世界性的荣誉,正如林布莱德所评论的,“她给了我们西方人某种中国心”。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