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 -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理论指导系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理论指导系列
|
ISBN: | 978-7-5213-2946-9 |
条码: | 9787521329469 |
作者: |
张德禄,刘睿,雷茜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109.90
折扣价:¥104.41
折扣:0.95
节省了5.49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页数: |
352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1-03-10 |
|
内容简介: |
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挑战,外语教育界要认真考虑我们培养的外语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理论指导系列)》重点探讨语言学习者多元能力的特点,以及我国外语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多元能力。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我国外语专业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探讨外语专业本科生应该具备的多元能力结构。第三部分研究多元能力适用的各种理论模式。第四部分探讨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总体的培养模式与选择程序。第五部分介绍教学实践,并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理论指导系列)》理论架构扎实,指导性强,对高校外语教师、外语教学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
张德禄,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共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发表在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如国际SSCI刊物TEXT、《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等。他在国内外重要和权威出版社,如Springer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译著、教材、辞书等26部。完成各类项目10多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共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0多项,包括第八届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文体学、符号学、外语教学。 刘睿,井冈山大学副教授,博士。在《中国外语》《中国外语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大学英语专业教材1部;主持省社科项目2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1项。主要研究领域:多模态、语言测试。 雷茜,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当代外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英语专业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研计划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多项。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文体学。
|
章节目录: |
目 录 总 序....................... 文秋芳 ix 前 言......................xiii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第一章 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1 外语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能力研究....... 3 1.2 多模态话语分析............... 7 1.3 多模态教学研究............... 11 1.4 合法化语码理论............... 13 1.5 再符号化.................. 17 1.6 体裁研究.................. 18 1.7 多模态互动分析............... 20 1.8 小结.................... 22 第二章 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23 2.1 引言.................... 23 2.2 英语的地位和外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4 2.3 外语教育发展的目标............. 30 2.4 人才培养的规格............... 32 2.5 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36 2.6 小结.................... 41 ……
|
精彩片段: |
自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拉开大幕,由于对外交流的需要,国家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来打开与西方交流的大门。这个时期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即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只要能讲能写外语,就是很好的外语人才。教育部分别在1989年和1990年颁布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试行本)》,两个大纲分别对应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的教学。无论是基础阶段的教学大纲,还是高年级阶段的教学大纲,重点描述的都是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到了90年代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向高端化发展,外语教学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因此,2000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对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描述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2000年教学大纲在1990年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的要求,包括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从该教学大纲的颁布至今已有近21年的时间,国际国内的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培养的规格需要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从国际形势的变化来看,当今世界有三个突出特点:科技巨变、多元复杂化和相互依赖化。从科技巨变的角度讲,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科学和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培养的学生需要具有掌握最新科技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科技能力,包括数字读写能力、媒体读写能力、工具操作能力等。同时,随着科技的变化和新媒体的出现,各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不断涌现,如自主学习、慕课(MOOC)和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等。从多元复杂化的角度讲,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多样化,多民族、多国籍、多层次、多区域相互交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新时期培养的学生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从相互依赖化的角度讲,世界的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由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国家、民族、团体的边际,形成相互融合、渗透、影响的局面,高校培养的学生一定要有国际视野,要具备进行国际合作的能力。这些变化都直接融入和渗透到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张德禄,2016)。 同时,我国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中学英语教育逐步趋于完整、正规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其他语种开始在中学布局,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入学层次大幅度提高,高校培养这些能力的压力大幅度降低,外语专业教学不再满足于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更要帮助他们向高校专业化、能力扩展、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发展。第二,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各个非外语专业外语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单纯以外语技能为基础的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社会更倾向于需要既外语水平高,又掌握一门或多门其他专业能力的人才。外语的相关能力倾向于与其他专业知识和能力融合为一体。第三,随着国际交流成为常态,人人都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自如地和相关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外语(特别是英语)是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第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需要大量能够从事国际事务、有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有领导能力的人才。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给我们提出的挑战,外语教育向哪个方向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