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英汉翻译入门(第二版)(2020版)(新经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 - 新经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英汉翻译入门(第二版)(2020版)(新经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 新经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
ISBN:978-7-5135-1787-4(01) 条码:978751351787401
作者: 陈德彰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 开本:16开
定价: ¥49.90  折扣价:¥47.41
折扣:0.95 节省了2.495元
字数: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页数: 34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0-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英汉翻译入门(第二版)》第一版于2005 年出版,被列为北京外国语大学“211 工程”项目之一,并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着重对英汉语言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将翻译放到具体语言交际(即语用) 中进行分析,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新版主要是增加新的内容,包括大量新的例句及翻译练习的参考译文。适合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使用。

作者简介:

陈德彰,教授。196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分配在外交部工作,1965年调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1984年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近年从事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翻译实践和理论教学。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和英汉语言对比。编著出版教材、译著等十余种,包括《英语词汇拾零》、《恍然大悟英汉翻译技巧》、《学英语日历》等,主要译著有《沉浮》、《外国名人语录》、《英语奇闻趣事》、《英语幽默词典》等。

章节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2.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3. Is Translation Easy?
4. Literal Translation vs. Liberal Translation
5. Some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the West
6. Translatability
7. Basic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Chapter 2 Disparity Between "Corresponding Words"in English and chinese
1. Semantic Range and Classification
2. Collocational Meaning
3. Colorful Meaning
4. The Innocent-Looking Preposition
5. Personal Names
6. Special Plurals
7. Vogue WordsChapter 3 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Actions
1. The Verb
2. The Noun
3. The Preposition
4. The AdjectiveChapter 4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ehind the Language
1. Nomenclature and Focus
2. View of Time and Space
3. Specific and General
4. Passive and Active
5. Negative and Affirmative
6. O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Chapter 5 Texture of the Sentence Structure
1. Word Order
2. Disjunctive Modifier
3. Behind the Parallel Structure: the Conjunction And
4. The Conjunction When
5. Repetition Word and Word Repetition
6. Information Condensed in the Attributive Modifier
7. The Relative Clause
8. Rhetorical Comparison
9.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10. PunctuationChapter 6 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
1.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2. Communicative Euphemism
3. Addressing Terms
4. Conventional Greetings
5. Stylistic ConnotationsChapter 7 translation a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Idioms
2. Some Special Terms
3. Culturally Unique Terms
4. Trademarks and Advertisements
5. Allusions
6. Implication of Color TermsAppendix I Key to Exercises
Appendix II recommended Books on Translation

精彩片段:

  本书第一版于2005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北京外国语大学“211工程”项目之一,并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后颇受好评,先后印刷八次,并被许多院校作为授课教材,受到师生喜爱。笔者使用这一教材教授的“翻译入门”课,先后被评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笔者则多次被评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优秀教师。以笔者为首的翻译教学团队完成的“本科翻译专业系列核心课程建设——用学科最新理念培养21世纪翻译人才”项目还荣获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
  由于形势在不断发展,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翻译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为此,国内大批高校开设了本科翻译专业、翻译硕士专业以及其他翻译实践的硕士生班,因此对翻译教材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此外,翻译是时代性很强的一种实践活动,教材内容要紧跟时代。但本书第一版还是7年前出版的,为了使内容与时俱进,笔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增补,以进一步完善。笔者退休前教授翻译课时十分注重翻译的时代性,头一天发生重大的事件,往往第二天就会拿到课堂上,与学生讨论有关的词语如何翻译。这一做法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次修改增加了不少新的、能体现时代特点的例句。而且,近年来国内外翻译研究成果显著,笔者认为有必要适当地把一些新的理论介绍给学生。此外,笔者在教学、学习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尚未见到讨论、但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必要补充到此书的新版中去,例如词义的方向性、语言表达的主客观性和动作的表达(不是从词汇转换的角度讨论,而是从英汉语不同的动态程度进行讨论)等。但这些探讨多从实际出发,是描述性的,根据观察和总结语言现象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不成熟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兴趣,共同探讨。同时,对于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不少问题,例如一些政治口号和汉语新词语的英译等,新版中也进行了探讨。
  本次增补和修改保留了原书的基本思路和结构,保留其不同于许多翻译教材的特点,仍然不求大而全或系统性,而是重点讨论若干对中国学生造成困惑的问题。为了使原来使用本教材的教师使用新版教材有连贯性,本次修订以增加新内容为主,仅有少量删节和改写。
  本教材不强调系统性,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所以教学安排不一定按课本的顺序进行,可以结合学生翻译实践的问题讲解和讨论有关章节。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有关课文,课堂上则就某一个或几个典型句子的翻译进衍比较深入的讨论。翻译教学尤其要注意师生互动,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译文,说明各种译法的理据,不能轻易否定某一种译法,即使讨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也没有关系,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不同的观点。
  举例丰富翔实是本书一大特点,也是本书深受使用者好评的原因之一。笔者的本意是让事实说话,不是先提出某个理论,然后再找例子证明,而是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归纳出一些有共性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有人提出,说明某一个论点,三个例子就足够了。写论文也许三个例子能勉强说明某个论点,但本书不是学术论文,而是供学生和自学者使用的。翻译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本书有时提出一个见解会举十几甚至几十个例子,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印象深刻,更在于让他们通过大量的例子举一反三,仔细体会,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此外,这也是为了用事实告诉读者,书中讨论的语言现象不是孤立的例子,而是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本书中所举的例子本身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多是可供学习借鉴的样例,也是翻译实践中用得到的。为此,这次新版又增加了许多例子,尤其是符合时代的新的例子。笔者认为,说明翻译中一些问题的例句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找具有共性的例句常常比找合适的翻译篇章难得多,这是写论文和翻译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所以,大家要当有心人,注意观察,随时收集材料,笔者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希望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和研究翻译的学者能从本书找到对他们有用的例句。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