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传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陈景润传
|
ISBN: | 9787561580370 |
条码: | 9787561580370 |
作者: |
沈世豪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50.00
折扣价:¥47.50
折扣:0.95
节省了2.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1-02-01 |
|
内容简介: |
当代数学家陈景润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本书讲述这位在厦大校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学者勇攀科学高峰的故事。该书第一版于1994年出版,引起轰动,后数次重版重印,这次增补了至2020年十月前为止的相关信息,对一些事实进行了修订,使其更符合传记求真求新求全的内在规律。
|
作者简介: |
沈世豪,知名作家、教授、中国作协会员。196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厦门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教授。著有《亚细亚的太阳》《中国有个毛泽东》《陈景润》《山村蒙太奇》《海峡同心圆》《大嶝一寸土》等20部长篇作品。在全国各级报刊正式发表的论文、作品1000余篇。所撰稿的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市级电视台播出的近30部。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是福建省优秀专家、厦门市拔尖人才。作品曾获全国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和二等奖。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胪雷之子 天缘 多味人生 求学之路 少年之梦 第二章 大海扬帆 爱因斯坦 西进龙岩 重回厦大 初试锋芒 第三章 卑贱者 慧眼识英才 三平方米的特殊世界 风从南方来 石破天惊 第四章 喋血跋涉 祸从天降 跳楼 熬了四年的煤油灯 他在喜马拉雅山巅行走 第五章 风雷激荡 毛泽东下令“抢救”陈景润 周恩来:请陈景润当全国四届 人大代表 世纪伟人的目光 第六章 科学的春天 我和邓小平同志握手啦 陈景润和徐迟 旋风的中心 美国之行 第七章 玫瑰色 缘分 突然袭击 又一道“猜想” 由昆:我真的心疼他 第八章 搭梯子 凌晨三点的灯光 四本科普读物的诞生 我在搭梯子 陈景润哭了 第九章 情溢寰中 拜年 师生之谊 月是故乡明 留在长白山的笑容 第十章 悲壮的日子 不要处分他 小草之歌 在家乡治疗 最后时刻 不凋的鲜花
|
精彩片段: |
福州,又称榕城,福建的省会。奔腾千里的闽江从这里滚滚入海。亭亭的玉兰、浓荫如泼的榕树,灵秀多姿洋溢着南国浓郁风情的城市建筑,编织出一幅幅韵味隽永的水墨画。 往南出城,十五公里处,原来便是陈景润的故乡胪雷。人们未曾忘记,昔日,这里是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著名村落。全村有一千多户人家。青砖、乌瓦、逶迤曲折的麻石街,沿街小店如织。虽没有榕城的繁华,那终日潮润润的古朴小镇,却如乡情味十足的闽剧,令人一咏三叹。这里背靠绿树蓊郁的胪峰,面临碧波粼粼的乌龙江,故古人有“天马”“螺穴”之说,认为是风水宝地。实际上,陈氏的祖先并不显赫,史载,大约于西晋永嘉年间从中原逃难入闽,当时穷愁潦倒,流落到这里放鸭为生,又称“鸭母陈”。民间传说不足为证,但饶有趣味。养鸭的陈氏虽则贫苦,心地却十分善良。一天,一位得道高僧路过门前,他疲惫不堪,一副远行倦客的模样,得到“鸭母陈”的热情招待。于是,高僧被感动了,临行前,指点胪雷,预言必出非凡人才。说完,便飘然而去。“鸭母陈”当然仍是放鸭,但日后的陈氏,确实出了几位名扬四海的中华俊杰。 当时,胪雷的陈氏宗祠,村庄中一幢气势非凡的古建筑,飞檐、吊角,壁立的青砖大墙前,一对端坐的雄狮,昂然屹立。祠内中庭,气宇轩然,依次悬挂着三块大匾,第一块上书“陈氏定理”,那是褒扬陈景润的。第二块上书“教育部长”,那是纪念民国时期的教育部长、化学博士陈可忠的。第三块上书“海军上将”,那说的是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海军名将陈绍宽,他的事迹印记着一页页风雷激荡的历史,他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存史册。三位陈氏子孙,给胪雷带来无限的骄傲和光荣,以至人们徜徉小镇的街市之中,拭目青砖乌瓦的旧式民宅和别墅式小楼杂陈的风景线,常恍若走进历史风雨深处。 时过境迁,而今,驰名的胪雷村已经从地图上消失。因为该村正地处福州动车南站的要冲位置,从二oo九年开始,人们不得不忍痛全部拆迁。在胪雷的旧址上,现代化的福州南站及胪雷新村拔地而起,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瑰丽风景。不过,陈景润家的“鸭母陈”宗祠,陈绍宽将军的故居,幸运地被保留下来。这两幢旧居,皆是青砖砌成的古建筑,伫立在一片恢弘的现代建筑群中,犹如饱经沧桑身着古代服装的老者,静静地凝视着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世界。 陈景润的故居原来有两处:一处老宅较大,很早就被拆毁,盖起新房,无法觅踪了。一处是当街店面,只有前后两间,大门长期紧锁,像封存的历史,又像哑谜,任四方来访的人们,独自品味其中的落寞和蕴意。现在,已经全部夷为平地,杳无踪迹。 胪雷村的村民到哪里去了——全部搬进附近的住宅小区。车站附近皆是黄金宝地,一片片连云的高层楼房,风貌完全改变。胪雷古村落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不凋的史册。 若论家境,陈景润的家族原来并不差。他的大伯父曾任中国邮政总局考绩处处长。二伯父是邮政职员,曾任福建省邮政视察室主任。他的父亲,职位最小,仅任过三等邮政局的局长。他的一家,可称邮政之家。海关、邮政在当时是颇为吃香的,因此,陈景润的父亲陈元俊并不住在胪雷,而是住在福州南台。南国都市夹巷深深,庭院式的楼房,清净、简洁,且焕发着浓郁的书卷气。 陈景润生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出生的时候,家道衰落,已经很贫穷了。连接生的脸盆也没有,居然用煮饭的锅子代替。陈景润前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那个社会,孩子并不算多,但因为穷,也觉得难以支撑。如徐迟所言,陈景润一出生就成为不大受家里欢迎的孩子。 陈景润的母亲潘玉婵,是个农村妇女。由于常年劳作和缺乏营养,身体不大好。陈景润出生时,身体十分瘦弱,从娘胎里生出很久都不啼哭。人们都无比焦急,陈元俊见状,急得大吼一声,婴儿才哭出声来,虽并不响亮,但总算是正常的孩子了。 家常住福州,少年时代的陈景润,还是常去故乡胪雷的。是留恋那绵绵不绝的相思林,还是屋后绿草如茵的那片向阳坡?尽管,他后来远居北京,心里却一直系着故梓。至今,胪雷的乡亲仍然珍藏着陈景润一幅珍贵的遗墨,那是陈景润应故乡之邀,于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一日手书的“群力科教兴邦,培育中华英才”。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陈景润因患帕金森综合征,手抖得很厉害。此刻,距陈景润去世只有三个多月,这是他留给故梓最后的嘱托。 小时候的陈景润,并不因为久居文明都市,优于乡间普通百姓而有什么特殊,他和农家的孩子一起玩,这种从少年时代培育起来的纯朴真挚的感情,一直贯穿在他生命的全程。以至到他去世时,赴京参加悼念活动的胪雷乡亲,皆是极为普通的村民。他的性格内向,是天然的秉赋,而较为安定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则为他内向的性格提供了最好的庇护。他在家中排行老三,哥哥和姐姐喜欢这个不大吭声的弟弟。当时,他们最爱玩的儿童游戏,是捉迷藏。陈景润爱看书,床头放了不少他喜欢读的书。游戏当然也有诱惑力。不过,陈景润捉迷藏的时候,方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