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禁毁戏剧编年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国古代禁毁戏剧编年史
|
ISBN: | 9787562487654 |
条码: | 9787562487654 |
作者: |
丁淑梅
相关图书
|
装订: |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98.00
折扣价:¥93.10
折扣:0.95
节省了4.9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4-12-30 |
|
内容简介: |
一、本编年史收录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料起于约公元前7世纪中期,讫于宣统三年(1911)。以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事的发展变化为界,分为七个板块十三章,即导言、前论各一章(至秦末)、上编三章(西汉至南宋后期)、中编三章(金至明末)、下编三章(清初至同治中期)、后论一章(清同治后期至 1911年)、结语一章。 二、本编年史按时间先后为序,以年为基限,公元纪年在前、朝代及年号纪年在后。史事月份及月日可考的,依序在具体资料及按语中加以呈示或说明。其中,史事可推测一定年限前后的,公元纪年前用“~”表示约数;史事月份不详者系于该年末;史事年份不详而可大致推定年限者,以朝代纪年系于该年限末;个别史事年份不详可大致推定某一朝代者,暂系于该朝代末。 三、本编年史各章以小引、分段编年史及小结行文,小引介绍特定阶段禁毁戏剧史事发生的时空背景、文化环境和特定的禁毁视阈。每条史料均依时序编年,由时间、标题性提示、文献原文及按语组成。小结对这一阶段禁毁戏剧史事的特征及作用作扼要梳理和综合分析。 四、本编年史按语部分,对史料字句艰涩难明处略有解说,多关注其与戏剧史发展进程相关联的内容,依据禁毁戏剧现象涉及的时地背景、发言人身份、言论性质,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依托戏剧史展开与发展的大背景,有侧重地追踪细节、推衍问题。 五、本编年史辑释禁毁戏剧史料,遵循资料性与学术性统一的原则,前言和结语,加上各章小引和小结,力求宏观描述和准确勾勒中国古代禁毁戏剧编年史的源流和发展轮廓,从不同层面和细节上探讨与考究禁毁戏剧产生的作用、影响、力度、效应,以及其与古代戏剧史发展的伴生互动关系。 六、在参考文献增加域外研究成果部分附录的同时,还专门增列了五种索引,对禁毁戏剧史料涉及的相关剧目剧类、人名职事、名物事类及禁毁戏剧主题词词群及出现频率做了专门索引,以提高文献检索和史料利用的实际价值。
|
作者简介: |
丁淑梅,2006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散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戏剧史,并先后承担相关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禁毁戏剧编年史”、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戏曲禁毁与管理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 博士论文《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2007年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同名著作2008年公开出版后,荣获2010年四川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文艺研究》《武汉大学学报》《戏剧艺术》《求是学刊》《中华戏曲》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书会活动、伎艺撰演与俳优之士”“唐代禁断泼寒胡戏的戏剧学考察”“明代禁毁演剧活动与戏曲搬演形态分层”“中国古代的丧葬演剧与禁戏”“明清禁毁戏曲对戏曲生态发展的影响”等。
|
章节目录: |
导 言 1 前 论 禁歌诗乐舞、仪式拟剧及偶发事件(约公元前七世纪中期—秦末) 9 上 编 / 25 第一章 减禁角抵百戏与律制禁戏之始(西汉中期—北周末年) 27 第二章 谏禁散乐戏弄、分棚竞演与抑边裔之伎(隋代初年—唐末五代) 55 第三章 罢禁赛戏杂剧与乐制更革、俗乐违禁(后周显德年间—南宋淳熙后期) 99 中 编 / 135 第四章 约禁淫戏逐南戏、颁乐人限令与罢集场演剧(金大定末年—元代末年) 137 第五章 戏剧教化、律禁伶人僭逆与地方性正俗禁戏(明代初年—明隆庆末年) 183 第六章 戏剧流播肇祸与戏剧撰演形态之分层(明万历初年—明代末年) 237 下 编 / 287 第七章 戏祸、文字狱与官私合禁淫词艳曲、私祀赛戏(清代初年—清雍正末年) 289 第八章 谕旨设局查缴曲本、禁断俗腔淫戏与禁戏制度化 (清乾隆初年—清嘉庆末年) 363 第九章 官方的禁书禁戏行动与江南设局禁毁戏剧(清道光初年—清同治中期) 449 后 论 近代报刊传媒介入与禁戏视阈转向——以《申报》为考察中心 (清同治后期—清宣统三年) 555 结 语 623 附 录 禁毁戏剧史料分类索引五种 629 参考文献 671 后 记 691
|
精彩片段: |
中国古代戏剧,如海纳百川,汇聚了仪式、歌舞、诗乐、俳优,乃至民间说唱、小说等叙事艺术的诸多养料,在物质贫匮、蹇促不堪、困缚和禁毁重重的社会环境里,走过了起源孕育、艰难求生、曲折发展、逐步壮大的漫漫历程。从秦汉百戏伎艺至隋唐散乐杂戏,从两宋优戏、院本、杂剧,至元明杂剧、南戏传奇,再至清以后昆乱并兴、花雅竞放,中国古代戏剧在发生序列和内在结构上始终处于历时变异与共时分层的活跃状态中。在戏剧观念的迁延递嬗中,中国古代戏剧的诸多艺术与伎艺成分作为戏剧母体的活态基因不断繁殖凝聚,最后形成了以戏曲撰演为主构架凸显的开放式结构。中国古代戏剧的展开过程,并非仅仅是发生在戏剧史与艺术史内部的层级替变和内在结构调整, 而是诸多社会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社会合力中,作为官方政治权力话语的禁毁戏剧,可以说关联着并参与了戏剧史的生成构架,对古代戏剧的形态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 禁毁是一种与文明进程和文化发展相伴随的世界性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禁毁往往借助官方权力话语形成强势破坏力,带来社会政治与文化的震荡与浩劫。禁毁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已有的研究在禁毁诗文和禁毁小说领域所进行的考察,近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纷繁复杂的禁毁戏剧现象究竟在何种程度、在哪些环节和层面上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发生发展产生了作用,如何理解和评价这种作用的复杂性,似乎还是一个相对沉寂的话题。收集和梳理纷繁杂乱的禁毁戏剧史料,对散落的禁毁戏剧现象进行序列性编年史考察,通过对禁毁事件背景、过程、性质、细节的把握斟酌,基于史料的规律性判断,具体切实地讨论禁毁对戏剧史产生的正面与负面作用,寻绎禁毁与中国古代戏剧史之间互动激发、对峙共生的关系,这正是本书所要展现的研究视阈。
|
书 评: |
本书在禁戏史料的搜集清理与文献细读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禁毁戏剧进行编年史序列考察;深入探讨禁毁戏剧史事在演剧活动,参与群体,剧目剧本三个前后相续层面上对中国古代戏剧形态构造相续层面上对中国古代戏剧形态构造所产生的抑制与促动,筛选与重组,阻碍与激发的影响与作用。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