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培训教程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大学生就业培训教程
|
ISBN: | 7-5606-1078-1 |
条码: | |
作者: |
宁焰 郑子健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12.00
折扣价:¥11.40
折扣:0.95
节省了0.6元
|
字数: |
218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349B0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3-06-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针对大学毕业生面对择业、就业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而编写。 本书共八章,围绕着就业者的择业活动,对我国劳动就业制度、职业、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个人素质及其对就业的影响、择业过程的主要环节等与就业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讲述。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实例)相结合的形式,指导择业者客观评估自己,全面认识就业与择业,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从而轻松处理就业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内容全面具体,情文并茂,实用性强。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大学毕业生及各类学校的就业培训指导用书,还可作为用人单位和相关培训公司的培训课程参考用书,适合各类择业者和就业者阅读。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章 绪论 1
1.1 大学生就业制度沿革 1
1.1.1 计划经济时期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1
1.1.2 改革开放后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3
1.2 就业展望 4
1.2.1 2020年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4
1.2.2 2020年前我国的就业对策 7
1.2.3 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 11
1.3 大学生就业教育 13
1.3.1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13
1.3.2 大学生就业教育历史与现状 15
1.3.3 本教程培训内容和目的 19
第2章 劳动就业 22
2.1 劳动就业概述 22
2.1.1 劳动就业与就业者 22
2.1.2 就业是独立生存的需要 24
2.1.3 就业之路四通八达 24
2.2 就业意识 26
2.2.1 就业意识的意义 26
2.2.2 就业意识的形成 27
2.2.3 树立合理的就业意识 31
2.3 就业结构 35
2.3.1 就业结构的含义 35
2.3.2 研究就业结构的意义 36
2.3.3 就业结构的规律性 38
2.3.4 我国的就业结构 40
2.4 我国的就业制度 43
2.4.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制度 44
2.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政策 45
2.5 劳动就业的方针和原则 47
2.6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49
2.6.1 一般政策 49
2.6.2 具体政策 50
2.6.3 毕业生的派遣 52
2.7 就业市场 53
2.7.1 就业市场概况 54
2.7.2 毕业生就业市场展望 57
2.8 人事代理 58
2.8.1 人事代理概述 58
2.8.2 人事代理的有关规定 60
第3章 职业 62
3.1 职业 62
3.1.1 职业概述 62
3.1.2 职业分类 64
3.1.3 职业展望 67
3.2 职业道德 69
3.2.1 职业道德概述 69
3.2.2 职业道德的作用 71
3.3 职业的社会评价 74
3.3.1 职业评价的意义 74
3.3.2 就业方向评价 75
3.3.3 具体职业评价 76
3.4 职业理想 80
3.4.1 职业理想概述 80
3.4.2 职业理想的定位 82
3.5 职业资格认证 86
3.5.1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86
3.5.2 其他职业资格认证 88
3.6 自我评价 89
3.7 职业选择 93
3.7.1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93
3.7.2 职业选择的原则 97
3.7.3 职业选择的方法 101
3.7.4 警惕职业选择的误区 111
3.8 择业测试 115
3.8.1 关于人才测评 115
3.8.2 关于职业倾向测验 117
第4章 就业法律基础 121
4.1 概述 121
4.2 民法通则 122
4.2.1 《民法通则》概要 122
4.2.2 公民(自然人) 123
4.2.3 法人 125
4.3 劳动法 127
4.3.1 劳动法概要 127
4.3.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29
4.3.3 劳动合同 130
4.3.4 劳动争议 131
4.3.5 劳动保险 133
4.4 仲裁法 134
4.5 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135
4.5.1 概述 135
4.5.2 各级领导的职责分工 138
4.6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141
4.7 私营企业劳动管理暂行规定 142
4.8 其他法规 143
4.8.1 国家部委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法规 143
4.8.2 针对外来人才就业的一些地方政策 145
第5章 用人单位 148
5.1 用人单位概述 148
5.2 企业单位 149
5.2.1 公有制企业 151
5.2.2 非公有制企业 153
5.3 国家机关 156
5.4 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157
5.5 用人单位的招聘 159
5.5.1 一般用人单位的招聘 159
5.5.2 国家公务员的招录 162
5.5.3 外资企业的招聘 164
第6章 择业者素质 166
6.1 素质概述 166
6.1.1 素质的定义和结构 166
6.1.2 素质的特性和功能 168
6.1.3 择业者素质 169
6.1.4 个人素质在就业中的作用 171
6.2 思想道德素质 172
6.2.1 思想政治素质 172
6.2.2 道德素质 174
6.2.3 法律素质 176
6.2.4 人文素质 177
6.3 智能素质 179
6.3.1 科学技术素质 179
6.3.2 思维素质 181
6.4 创新素质 184
6.4.1 创新素质概述 184
6.4.2 创新素质是现代人才的特征 188
6.5 身体心理素质 189
6.5.1 身体素质 190
6.5.2 心理素质 191
6.6 审美素质 196
6.6.1 美的概念 196
6.6.2 审美 200
6.6.3 审美素质 201
第7章 择业的主要环节 203
7.1 概述 203
7.2 择业信息的获取与选用 204
7.2.1 择业信息 204
7.2.2 择业信息的获取 205
7.2.3 择业信息的选用 207
7.3 求职信(应聘书) 209
7.3.1 求职信(应聘书)的内容 209
7.3.2 注意事项 210
7.3.3 求职信(应聘书)范例 212
7.4 简历 214
7.4.1 怎样写简历 214
7.4.2 注意事项 216
7.4.3 简历范例 218
7.5 笔试 221
7.5.1 笔试概述 221
7.5.2 笔试的准备 222
7.5.3 笔试方法 224
7.5.4 笔试注意事项 226
7.6 面试 226
7.6.1 面试概述 226
7.6.2 面试内容 228
7.6.3 面试的准备和实践 231
7.7 签约 238
7.7.1 签约 238
7.7.2 就业协议书 239
7.7.3 劳动合同 240
7.8 报到 242
第8章 立足新职谋求发展 244
8.1 实现角色转换 244
8.1.1 社会角色 244
8.1.2 学生与职工 245
8.1.3 学生转向职工 246
8.2 适应新环境 248
8.2.1 融入新环境 248
8.2.2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52
8.3 谋求进一步发展 254
8.3.1 立足现实 254
8.3.2 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256
8.3.3 职业发展策略 257
附录1 教育部所属高校2000年毕业生就业率 262
附录2 职业倾向系列测验 264
附录3 国内就业网站摘览 271
附录4 劳动合同范例 273
主要参考书目 278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劳动人事制度和大学生就业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并与之相适应。从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清华大学等高校试行“供需见面”,到全国高校普遍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大学生就业制度焕然一新。这种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觉加速成才,增强了高等学校办学的活力。 适应新的大学生就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既是联系社会需求、学校和毕业生的纽带,又是毕业生的择业向导,还是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航标。这一工作包括授课、报告、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各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教师许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已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然而,面对当前和未来若干年就业形势严峻的国情,毕业生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任重而道远,仍需不断深入、健全和完善。 本书是作为授课教材来编写的,旨在帮助大学毕业生学习就业和职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与就业相关的一些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正确地认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注重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并客观地自我评估,了解就业过程的主要环节,从而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胸有成竹地处理好就业道路上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力求达到个人的理想目标。 本教程由宁焰和郑子健担任主编,吕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王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担任副主编。他们负责拟定并确定大纲和内容要求,审阅初稿,统改全文,最后定稿。全书共分八章。第1章绪论,第2章劳动就业,第3章职业和第8章立足新职谋求发展,由宁焰和郑子健(西北工业大学)编写;第4章就业法律基础和第6章择业者素质由夏峥、龚平波和张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写;第5章用人单位和第7章择业的主要环节由王雅茹(北京师范大学)和宁磊(清华大学)编写。 本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领导、专家和同行的关心和支持,张水平教授给予了有益的指教,马茜、王江宏和李征给我们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有关著作和报刊论文,大部分已列于主要参考书目中。我们汲取了其中不少的卓越研究成果,在此,谨向这些论著的作者深致谢意。 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方兴未艾,编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加之时间紧迫,本教程难免有欠缺和不妥之处,诚恳地希望各界专家、学者、同行和大学生们批评指正。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