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汉语交互主观性标记及相关句类认知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汉语交互主观性标记及相关句类认知研究
ISBN:9787569049039 条码:
作者: 刘春卉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52.00  折扣价:¥49.40
折扣:0.95 节省了2.6元
字数: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语言学领域学术研究专著,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该研究以现代汉语多个交互主观性标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它们所具有的主观性特点或交互主观性特点,分析其主观化或交互主观化的根源或理据。 本书具体分为“交互主观性标记及其对典型句类认知的影响”“带交互主观性的称谓语、语气词和语调对句类特征的影响”等内容。

作者简介:
刘春卉,河南确山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科学》《语言研究》《汉语学习》《修辞学习》以及《中国语研究》(日)等语言学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多项。

章节目录:
绪论
1 交互主观性标记及其对典型句类认知的影响
1.1 非典型疑问句“不知+疑问结构”的特征及其交互主观性
1.1.1 “不知+疑问结构”的陈述句形式与问询功能
1.1.2 “不知+疑问结构”的语调特点及其非典型性
1.1.3 “不知+疑问结构”的语体特征及复杂形式
1.1.4 “不知+正反/选择问”的句法特征及交互主观性
1.1.5 “不知+特指问”的两个层级及其交互主观性
小结
1.2 非典型祈使句“何不VP”及其交互主观性
1.2.1 “何不VP”的建议功能
1.2.2 建议义“何不VP”的交互主观性
1.2.3 建议义“何不VP”的判断
小结
1.3 非典型反问句“不(是)……吗”及其交互主观性
1.3.1 反问的程度和层级
1.3.2 非典型反问句“不(是)……吗”的交互主观性
1.3.3 从与之并用的特指问句看“不是……吗”的交互主观性
小结
结语
2 制止义的不同句类实现方式及其交互主观性
2.1 劝止义“(咱)不VP”的交互主观性
2.1.1 “不VP”的劝止功能及其交互主观性
2.1.2 劝止义“咱不VP”的双重交互主观性
2.1.3 劝止义“(咱)不VP”的产生原因
小结
2.2 抗议制止义“我不要VP”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
2.2.1 “我不要VP”的抗议制止功能及其交互主观性
2.2.2 “我不要VP”与相关句式的比较
2.2.3 “我不要VP”与“我不要NP+VP”
2.2.4 “我不要VP”与“我要VP”的不对称性
小结
2.3 拒绝制止义“不用VP”的交互主观性
2.3.1 “不用VP”的拒绝制止功能及其交互主观性
2.3.2 “不用VP”的语义特点和使用语境
2.3.3 “用”的能愿动词性及词类地位
2.3.4 “不用VP”与其他同义形式
小结
2.4 制止义不同句式交互主观性强弱比较
2.4.1 作为参照的批评制止义“(你)少VP”
2.4.2 “(咱)不VP”与“(你)少VP”对比
2.4.3 “(你)不用VP”与“(你)少VP”对比
2.4.4 “我不要VP”与“(你)少VP”对比
2.4.5 几种制止义表达方式的交互主观性程度差异
结语
3 带交互主观性的称谓语、语气词和语调对句类特征的影响
3.1 听话人称谓语“你娃(儿)”“你小子”的交互主观性
3.1.1 “你娃(儿)”与“你小子”适用语境的共性与差异
3.1.2 “你娃(儿)”与“你小子”的语法功能差异
3.1.3 “你娃(儿)”“你小子”与其他特殊称谓方式比较
小结
3.2 新兴语气词“哈”“哦”的交互主观性
3.2.1 新兴语气词“哈”的交互主观性
3.2.2 新兴语气词“哦”的交互主观性
3.2.3 语气词“哈”“哦”在语气词系统中的地位
小结
3.3 交际功能与语调特征的关联——以称谓语独词句为例
3.3.1 独词句的界定
3.3.2 称谓语独词句和人称代词省略句的标点选择及功能差异
3.3.3 称谓语独词句的交际功能、语调特点及交互主观性
3.3.4 余论
结语
4 形式功能、情态语气与交互主观性的相对性
4.1 形式与功能的偏离对句类认知的影响及其交互主观性
4.1.1 疑问与陈述的互动
4.1.2 疑问与祈使的互动
4.1.3 祈使与陈述的互动
4.2 情态语气调节手段及其交互主观性
4.3 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相对性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