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杏文化经典读本 - 中国文化植物经典品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杏文化经典读本 中国文化植物经典品读
ISBN:9787565144356 条码:
作者: 纪永贵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88.00  折扣价:¥83.60
折扣:0.95 节省了4.4元
字数: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2-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由杏文化研究学者纪永贵教授撰著,全书从本草、栽培、日用、教育、文学、绘画、民俗以及神韵、象征、比类等视角,精选典籍文献、名篇佳作,图文兼美,生动地展现了杏文化的丰富意涵和多重象征,是迄今以来一部全方位、长时段、多视点地解读杏文化的通俗读物。

读者一卷在手,既可徜徉杏花春雨江南,又可感悟杏坛万世流芳,更不妨“客子光阴诗卷里”,历览“杏花消息”,感悟杏香神韵。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前言/00pan>

植物特性篇

一、本草

诸杏(节选)/003碧涧驿晓思/006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006

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007 行阙养种园千叶杏花/009二十八日行香即事/009

浑源望湖川见百叶杏花/0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姝媚/01pan>巴旦杏/012

二、栽培

沃土宜杏/0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魏郡好杏(节选)/015殿前杏/016酒泉子/017

伐树记(节选)/0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次韵杏花/019山居杂诗(节选)/02pan>

后圃杏花/02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种杏/023

社会应用篇

一、食用

煮杏酪粥法(节选)/026 作杏李麨法/027杏粥/028清明日忆诸弟/028

评事翁寄赐粥走笔为答/029寄谢晏尚书/03pan>杏/032诉衷情·残杏/033

清明雨寒/033红酒歌呈西京刘郎中立义/034翌日约客有和者再用韵/035杏酪汤/036 杏仁茶/036瓜果/037二、

杏仁粥/039杏仁/040

三、其他

杏油/040杏花香/04pan>

文化风貌篇

一、教育

(一)杏坛

杏坛(《庄子》)/045送司空神童/046早赴府学释奠(节选)/046杏花(徐积)/047再题通政院王荣之八月杏花/048寄呈张教论/049孔子旧宅/05pan>杏坛(孔承庆)/052杏花书屋记(节选)/053

(二)杏园

杏园赐宴(节选)/056同白侍郎杏园赠刘郎中/057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058重寻杏园/059杏园(姚合)/06pan>杏园(元稹)/062下第/063下第寄司马札/063下第出关投郑拾遗/065曲江红杏/066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067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节选)/068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070感怀/07pan>二月杏花对联/072

二、文学

(一)杏花

汉宫曲/073杏花(韩愈)/074古苑杏花/075游赵村杏花/076杏水/077

寓言/078杏花(李商隐)/079杏花(罗隐)/080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二)/08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道中未开木杏花/082杏花(王禹偁)/083北陂杏花/084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085宴山亭·北行见杏花/086梦中作/088

江路见杏花/089杏花(陆游)/09pan>回疆竹枝词/092

(二)杏花村

下第归蒲城墅居/094清明/095江神子/097杏花村(杨森)/098

金陵郊行/100杏花村(沈昌)/10pan>杏花村(节选)(尤侗)/102

杏村先生小像题句/102杏花村歌(节选)/103杏帘在望/105

(三)出墙杏

杏花(温庭筠)/108残花/109途中见杏花/110杏花(王禹偁)/110

玉津园/1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落花长吟(节选)/112杏花(王安石)/114浪淘沙·探春/115雨中立杏花下/115马上作/116偶题/117游园不值/118墙头杏花/118

三、民俗

(一)寒食

春日雨/120寒食夜/12pan>春日即事/122渡淮作/122

村郭寒食雨中作/123再游西城/124秋千/126春寒/127

纪子正杏园燕集/127风入松·杏花春雨江南/129

(二)农耕

杏花耕(节选)/130田/132田家即事(节选)/133忆春耕/134

出城所见赋五题(节选)/136田家四时/137田家/138春日田园杂兴(君瑞)/139郫县春日吟/140春日田园杂兴(梁相)/140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14pan>

(三)折花

杏花(庾信)/143杏园(杜牧)/144村西杏花/144谒金门/145

杏花(林逋)/146惜杏/147临安春雨初霁/148湖上/149

荆棘中杏花(节选)/150杏花(沈周)/15pan>

四、

杏/152董奉(节选)/153送宋征君让官还山/156 上清词/157

寻仙/158同醉/159入庐山感兴/160送果上人游五台/160

金城山/16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种杏仙方/163

……

(三)知己

赋陈季张北轩杏花(节选)/228酬答复州叶教授/229

春阴书事呈正甫先生(节选)/230临江仙/232

(四)悼亡

杏殇/233哭孟寂/234和吴中丞悼笙妓(节选)/235清明日曲江怀友/236

三、类比意蕴

(一)花木:梅、桃、柳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梅与杏

红梅/237瓶中梅杏二花/239谢潘端叔惠红梅/240社日/24pan>

二月五日西郊口占/242梅洲晓雪/243

2.桃与杏

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244丙午寒食观梨花(节选)/245杏花(朱淑真)/246

桃花/247浮桃涧/249

3.柳与杏

柳/250春日郊外/25pan>春晚(方岳)/252绝句/253

(二)鸟类:莺、燕、鸠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莺与杏

春日书怀/254杏花(司空图)/256春晚(崔道融)/257书景/257

2.燕与杏

杏花(郑谷)/259蝶恋花·寒食/259锦缠道·春景/260

虞美人・寒食太原道中/260

3.鸠与杏

春中田园作/26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阮郎归·咏春/263陪郡侯出郊劝农/264
精彩片段: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杏文化起源相对较迟,《诗经》《楚辞》里都没有提到杏意象,《庄子》首出的“杏坛”是杏文化的源头。但这并不表示其时杏树没有出现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杏很早就跻身于传统“五果”之中,是杏文化发展的重要农学前提。不过,先秦时期,古人对杏树的植物特性了解甚少,能够对杏树品行分类要到宋代时期。杏树天然野生,但栽培、移植杏树的经验却产生较早,如《管子·地员》中“沃土宜杏”之说就是较早的关于杏树栽培的观念。

一、本草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杏”字的出现比较迟。虽然早有研究者指出,甲骨卜辞中已有疑似“杏”字,但我们见到的早期纸本杏文献大多出自战国以后。如《夏小正》云:“四月,囿有见杏。”《礼记·内则》提到的10多种水果中,就有杏。《庄子·杂篇》提到过孔子坐杏坛讲学的往事。《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这里只是说某种草的叶子像杏叶。又说:“又东北三百里日灵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護,其木多桃、李、梅、杏。”《御览·果部》引《山海经》云:“灵山之下,其木多杏。”

从汉魏南北朝文献来看,杏树的形象比较模糊,人们将有辨识意义的树种称作文杏。如《御览》引《西京杂记》说:“上林有文杏(材有文彩)、蓬莱杏(东海都尉于台献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是仙人所食者)。”但实际上这里的文杏是指银杏,并不是杏。不过,后代的咏杏诗词中,有时也称杏为文杏。

据现代植物学的观点,杏为蔷薇科杏属,与桃、李、樱桃等亲缘。原变种为乔木,高5米到8米,可达12米,是中国的观赏树木。古罗马普林尼《博物志》已提到杏,称其为“亚美尼亚苹果”(Prunus armeniaca)。事实上,杏原生于中国,后经中亚传到西方。

据美国人赫西著、沈德绪译《桃、李、杏、樱桃育展》(农业出版社1980年版)、杨庆山等编著《鲜食大杏》(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pan>年版)、邵建柱等编著《杏和李栽培教材》(金盾出版社2005年版)等植物学图书和网络信息资源可知,全世界杏属植物划分为6个地理生态群和24个区域性亚群,共有10个品种。中国有9个品种,即普通杏、西伯利亚杏、辽杏、紫杏、志丹杏、政和杏、李梅杏、藏杏、梅杏。栽培品3000个,以普通杏种分布广。目前,中国杏的主要栽培品种,按用途可分为以下三类。

,食用杏类:果实大形,肥厚多汁,甜酸适度,着色鲜艳,主要供生食,也可加工用。在华北、西北各地的栽培品种约有200个以上。按果皮、果肉色泽约可分为三类:果皮黄白色的品种,如北京水晶杏、河北大香白杏;果皮黄色的品种,如甘肃金妈妈杏、山东历城大峪杏和青岛少山红杏等;果红色的品种,如山西永济红梅杏和清徐沙金红杏等。这些都是优良的食用品种。

第二,仁用杏类:果实较小,果肉薄。种仁肥大,味甜或苦,主要采用杏仁,供食用及,但有些品种的果肉也可干制。甜仁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白玉扁、龙王扁、北山大扁等。苦仁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西山大扁、冀东小扁等。

第三,加工用杏类:果肉厚,糖分多,便于干制。有些甜仁品种,可肉、仁兼用。例如的阿克西米西、克孜尔苦曼提、克孜尔达拉斯等,都是鲜食、制干和取仁的优良品种。

杏的常见栽培并可供观赏的树种,主要类型有垂枝杏和斑叶杏。品种主要为肉用型,如、凯特杏、红丰杏、新世纪杏、大棚王。

据统计,杏产量以西班牙为多,其次是伊朗、叙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年来,中国新建了一批杏产基地,如河北巨鹿、广宗的串枝红杏基地,山东招远的红金榛杏商品基地,张家口大扁杏商品基地,北京的水晶杏基地,山.东崂山关爷脸杏基地,山西阳高京杏种植基地,山东历城红荷苞基地,河南渑池仰韶红杏基地,陕西华县大接杏基地,甘肃敦煌李光杏基地和英吉沙杏基地等。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