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教学设计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教学设计
ISBN:978-7-5760-3460-8 条码:
作者: 钟启泉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62.00  折扣价:¥49.60
折扣:0.80 节省了12.4元
字数: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2-1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产业社会时代的教学设计范式已经落后于信息社会时代,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是当今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这种转型绝非否定“知识”,真正的“知识”不是单纯的“内容知性”,也包括了其背后的“方法知性”。新型的教学设计着力于 “真实性目标-真实性学习-真实性评价”界定、描述与实施,借以求得所有的学习者发挥各自的潜能、使他们的学习得以最大化。教学设计不是教师发展个人能力的孤独的行为,而是寻求优质教学的共同作业。教学设计没有唯一的正解。教师需要有对新鲜的教学信息的敏感性——今日有怎样的机会与成功,遇到怎样的挫折或失败,等等。尝试错误与持续反思,正是教师成长的姿态。

作者简介: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兼教育部教育学与心理学部召集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著有《深度学习》《解码教育》《读懂课堂》《课程的逻辑》《学校的变革》《教学心理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The Logic of China's New School Reforms: Selected Essays on Education by Zhong Qiquan(荷兰 Brill 出版社)等。译著《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课程与教师》《学习的快乐》(教育科学出版社)等。

章节目录:
引 言

教学设计魂系何方?/ 1

一、“学习”是奠定未来可能性的基石 / 1

二、“学习者中心”的教学设计 / 2

三、培育 “思考者”与 “探究者”/ 4



第一编 教学设计的基础

第一章

社会进步与教学设计 / 8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 8

二、教学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 14

三、教师学习与教学设计 / 26

第二章

知识·技能·素养——教学设计的知识基础 / 32

一、知识的学习与概念理解 / 32

二、知识结构与过程结构 / 37

三、素养本位的教学设计 / 45

第三章

探究与 “探究的课堂”/ 56

一、“探究”的探究 / 56

二、相乘式思维 / 61

三、智力的发展 / 65

四、探究的课堂 / 71



第二编 教学设计的课题

第四章

教学设计模型——以赖格卢斯的模型说为例 (上)/ 78

一、“讲授教学”设计模型 / 78

二、“讨论教学”设计模型 / 84

三、“经验教学”设计模型 / 91

四、“问题教学”设计模型 / 100

五、“情感教育”设计模型 / 105

第五章

教学设计模型——以赖格卢斯的模型说为例 (下)/ 114

一、“翻转课堂”设计模型 / 114

二、“创客教育”设计模型 / 123

三、“游戏学习”设计模型 / 131

四、“移动学习”设计模型 / 146

第六章

基于 “动机作用”的教学设计 / 159

一、好奇心与动机作用 / 159

二、聚焦儿童 “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 / 164

三、打造充满好奇心的教学空间 / 172

第七章

基于 “学习者中心”的教学设计 / 178

一、“学习者中心”的意涵 / 178

二、“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 181

三、“协同学习”的教学设计 / 185

第八章

基于 “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以埃里克森的 “三维度设计”

为中心 / 196

一、知识社会教学设计的特质 / 196

二、语文的案例:《化蛹为蝶》《冬天的小木屋》阅读活动的设计 / 203

三、数学的案例:“圆的几何学”的单元教学设计 / 213

第九章

基于 “跨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以 STEAM 与 “综合学习”为 例 / 229

一、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 229

二、美国的案例:从 STEM 走向 STEAM / 234

三、日本的案例:从 “合科学习”走向 “综合学习”/ 248



第三编 教学设计的展望

第十章

教学设计的新境界 / 262

一、社会建构主义:真诚的对话力 / 262

二、 二、“非认知能力”:坚韧的向学力 / 270

三、社会关系资本:互惠的亲和力 / 277

结 语

寻求优质的教学设计 / 283

一、回应课程变革的诉求 / 283

二、拓展教学设计的视野 / 284

三、激荡教育智慧的旅程 / 286

谢 辞 / 289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