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
|
ISBN: | 978-7-5643-9231-4 |
条码: | |
作者: |
赵晓东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98.00
折扣价:¥378.10
折扣:0.95
节省了19.9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3-03-01 |
|
内容简介: |
神秘的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平原向云贵蜿蜒,分数路进入南亚、东南亚。其中以川南泸州,贵州黔西、安顺,云南罗平、泸西、剥隘,广西百色、合浦,越南老街等地为节点的东线,连接川西平原、川南丘陵与黔西滇东,并延自岭南、越南南中国海沿岸,自先秦开始即具通道雏形,汉晋蔚为大观。本书为此提炼该道概念为“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定义其为由中国西南直至交趾地区,肇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纵向分布的族群生存与移动的典型区域。该走廊由内陆山川与太平洋、印度洋一体化的网状通道与拱卫其间的政区布局缀连而成,华夏文化与氐羌、濮僚、百越、苗瑶各支系民族文化融汇共生。走廊中有川黔滇边、黔滇桂边、滇桂越(南)边3个复杂的三角形地带,对这3个三角形地带历史时期各类文化元素的厘清,是本书分析南方丝绸之路东线道路走向的重点。 本书从西南古人类遗迹、古民族生活迁徙、古方国迭变、古城邑布局、文物分析、古水陆道功用、古军事利用、小语种语言分布、古文化孑遗等方面,通过实地观察与证诸文献和反复讨论、分析,论证了南方丝绸之路东线是古代巴蜀出海大动脉的史实,为当今川渝黔滇桂等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与交通、文化、旅游融合,提供了相应学理思考和学术佐证,并与国家“西南陆海新通道”战略高度契合,是西南地域特别是沿线节点城市可资为现实生产力的实用材料,也可作为论证本地在国家宏观规划布局中的作用和南亚廊道、海上丝路国际申遗等方面的学术支撑材料。该书作者赵晓东先生经7年考察、思考、提炼撰就,全书出版字数86万多字、近400幅图片、十余幅各类示意图,是古代交通史研究中的一部别样之作。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凡例/Ⅰ
序一/Ⅲ
序二/Ⅴ
第一章巴蜀达南海:中国西南陆海走廊的概念提炼
第一节概念与分段/2
第二节节点:3个“三角形”/13
第三节重新定义东线: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综述/19
第二章南方丝绸之路东线研究缘起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泸州道研究缘起/38
第二节大型实地考察过程/41
第三节小型考察重点回顾/53
第四节考察中的思考/59
第三章走廊是华夏文化缘巴蜀南延的载体
第一节巴蜀的“市”是西南经济文化高地/92
第二节巴蜀向南流布文化的考古学证据/112
第三节沱江是蜀中南向的重要经济文化通道/129
第四节再说沱江:“忠孝文化带”亘古“流淌”/144
第四章南路文化北上证明陆海互通
第一节从南而来与沿海北进的舶来品/164
第二节胡人:舣舟北望的一路佛缘/182
第三节铜鼓:南北互动的典型器物/203
第四节僚人北迁:铺天盖地的通道利用/225
第五章沿线族群互动证明走廊被频繁利用
第一节沿线古人类活动活跃证明走廊天然存在/240
第二节西南拓路先锋:西进南转的百濮群体/247
第三节苴侯僰侯:巴蜀地域星星点灯的先秦方国/262
第四节沿线小语种族群与走廊通道/278
第六章沿线秦汉古县以基点方式支撑通道
第一节置邑的目的之一:保障通道安全/310
第二节古县考证:平夷、鄨、故且兰/353
第七章夜郎临牂牁江及右江上游通道价值
第一节夜郎国邑中心定位及与滇的关系/376
第二节通达南越的牂牁江不是红水河及其上游/388
第三节太阳黑子:右江通道/398
第八章沿线重大军事行动凸显走廊通道关键
第一节鳛部道战争是中原文化深入南夷的重要载体/418
第二节庄蹻“循江”与“王滇”之间的地理距离/432
第三节争夺“僮盐通道”的西南夷小三国战争/441
第九章“盐”“铁”“僮”贸易支撑走廊形成特殊通道
第一节奴隶贸易吸引商贾“持窃出市”/454
第二节盐铁刚需促使方国大开国门/468
第三节唐蒙出使“食重”的背后/489
第十章华夏文化认同保障走廊长期稳固
第一节华夏文化认同缀联族群心理/496
第二节“故俗”文化共存营造宽政环境/511
第三节灰姑娘身影下的“桃花源”和“小成都”/519
第十一章再说川盐:巴蜀华夏化云贵的长期载体
第一节巴东泉盐共振川江/534
第二节秦争巴盐而一统天下/544
第三节江阳之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552
第四节文化趋同是经济的自然表现/563
第五节盐价高昂促进道路运输改善/575
结语
一、西南陆海走廊通道的具体走向/599
二、沱江-赤水河是巴蜀南向主通道之一/601
三、右江及其上游地域是云贵南出、岭南北向的主通道/603
四、巴蜀-南海经云贵中转先秦即有文化沿走廊互动/604
五、夜郎和滇等西南夷主要方国控制通道/605
六、秦汉郡县设置沿走廊形成控制堡垒/607
七、民族迁徙和华夏化融合左右走廊全线贯通/609
八、“僮”“铁”“盐”等走私品是通道主要流通物资/611
参考文献/614
后记/653
附文目录
附1:中国西南出海丝绸之路考察(第二阶段)启动式书面发言李学勤/36
附2:长江文化带·泸州共识李明泉/83
附3:中国·泸州:赤水河共识赵晓东张铭/86
附4:中国南方丝绸之路·都匀宣言邹家兴蒙家原/89
附5:惠民汉安长陈君甘光地/137
附6:“升庵学”泸州倡议书李国政/157
附7:关于“西南要会”的来信胡昭曦/596
附表目录
1:沱江流域状元分布表/154
2:西南部分“濮”“卜”“普”“僰”“不”“蒲”字地名表/257
3:西南部分“赖”“濑”“来”“俫”“徕”字地名表/296
4:庄蹻歧义表/434
插图目录
1:苗族川黔滇方言区国内分布示意图/6
2:巴国龟亭市位置示意图/99
3:沱江上游各河交汇金堂示意图/130
4:泸州蓝田洗脚溪荔枝分布示意图/178
5:南宋横山寨至特磨道、自杞国市马示意图/207
6:越南古螺城布局示意图/278
7:滇黔桂结合部古道示意图/335
8:左江汉城遗址庭城位置示意图/343
9:蜀交趾道中线滇境北段示意图/349
10:西汉汾关山古道示意图/361
11:平夷至鄨邑古道示意图/366
12:庄蹻入滇路线示意图/438
13:巴国行销泉盐示意图/534
14:宁厂盐场位置图/538
15:秦楚争夺巴东泉盐示意图/549
16:赤水河流域长坝槽位置示意图/580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