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新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2版) - 新时代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新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2版) 新时代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系列教材
ISBN:978-7-5689-1934-0 条码:
作者: 黄锡生 施志源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2-3 开本:16开
定价: ¥58.00  折扣价:¥55.10
折扣:0.95 节省了2.9元
字数: 413千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页数: 28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2-08-10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导论 ◆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资源保护………………………………………… 2
一、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的概念 ………………………………… 2
二、环境问题 ………………………………………………………… 4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 ………………………………………………… 5
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7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学科地位 ……………………………… 7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关系 …………… 8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征 …………………………………… 8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方法 ……………………………… 9
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9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和特征 ……………………………… 9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历史发展 …………………………………11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16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属性 ………………………………………17
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18
六、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19
◆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28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8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28
第二节 保护优先原则……………………………………………………… 29
一、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形成 ………………………………………29
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内涵 ………………………………………30
三、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贯彻 ………………………………………30
第三节 预防为主原则……………………………………………………… 31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形成 ……………………………………………31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内涵 ……………………………………………32
三、预防为主原则的贯彻与落实 ……………………………………33
第四节 综合治理原则……………………………………………………… 34
一、综合治理原则的形成 ……………………………………………34
二、综合治理原则的内涵 ……………………………………………34
三、综合治理原则的实施 ……………………………………………34
第五节 公众参与原则……………………………………………………… 36
一、公众参与原则的形成 ……………………………………………36
二、公众参与原则的内涵 ……………………………………………36
三、公众参与原则的贯彻 ……………………………………………37
第六节 损害担责原则……………………………………………………… 39
一、损害担责原则的形成 ……………………………………………39
二、损害担责原则的内涵 ……………………………………………40
三、损害担责原则的贯彻 ……………………………………………41
◆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概述……………………………… 46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 …………………………46
二、环境与资源监管组织体系 ………………………………………46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46
第二节 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48
一、我国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特点 ……………………………48
二、我国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9
三、我国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内容 ……………………………50
第三节 自然资源监督管理体制…………………………………………… 52
一、我国自然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 ……………………………52
二、我国自然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 ……………………………53
◆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主要制度 ◆
第一节 环境规划制度……………………………………………………… 60
一、环境规划制度的概念 ……………………………………………60
二、环境规划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60
三、环境规划制度的内容 ……………………………………………61
四、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 ……………………………………62
五、环境规划的效力 …………………………………………………63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4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64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64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三同时”制度的关系 …………………65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 ……………………………………66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效力 ……………………………………………68
第三节 环境保护许可制度………………………………………………… 69
一、环境保护许可制度概述 …………………………………………69
二、环境保护许可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71
三、环境保护许可制度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关系 ………72
四、环境保护许可制度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关系 …………………72
五、环境保护许可的效力 ……………………………………………73
第四节 环境标准制度……………………………………………………… 73
一、环境标准制度概述 ………………………………………………73
二、环境标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75
三、环境质量标准 ……………………………………………………76
四、污染物排放标准 …………………………………………………77
五、其他类型的环境标准 ……………………………………………77
第五节 环境保护税制度…………………………………………………… 78
一、环境保护税制度概述 ……………………………………………78
二、环境保护税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79
三、环境保护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 ……………………………79
四、环境保护税的税收减免 …………………………………………80
五、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 …………………………………………81
第六节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82
一、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概述 …………………………………………82
二、生态保护补偿法律关系 …………………………………………83
三、我国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法律及其实践 ………………………85
第七节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86
一、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概述 …………………………………………86
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功能 ………………………………………87
三、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实践发展 …………………………………88
第八节 环境应急制度……………………………………………………… 90
一、环境应急制度概述 ………………………………………………90
二、环境应急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91
三、环境应急制度的主要内容 ………………………………………92
◆ 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 ◆
第一节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98
一、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 ……………………………………98
二、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概念和特征 …………………………………98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 99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99
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概况 ……………………………………99
三、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 ………………………… 100
第三节 水污染防治法…………………………………………………… 103
一、水污染的概念 ………………………………………………… 103
二、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概况 …………………………………… 103
三、我国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 …………………………… 104
第四节 土壤污染防治法………………………………………………… 107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 107
二、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概况 ………………………………… 108
三、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 ………………………… 108
第五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11
一、环境噪声污染概述 …………………………………………… 111
二、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概况 …………………………… 111
三、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 …………………… 112
第六节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17
一、固体废物污染概述 …………………………………………… 117
二、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立法概况 ……………………… 117
三、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 …………………… 118
第七节 海洋环境保护法………………………………………………… 123
一、海洋环境污染的概念 ………………………………………… 123
二、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 ………………………………… 123
三、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 124
第八节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 130
一、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法 ………………………………… 131
二、农药污染环境防治法 ………………………………………… 132
三、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防治法 ………………………………… 134
◆ 第六章 生态保护法 ◆
第一节 生态保护与生态保护法概述…………………………………… 140
一、生态保护的概念 ……………………………………………… 140
二、生态保护的客体种类 ………………………………………… 141
三、生态保护的意义 ……………………………………………… 141
四、我国的生态保护立法 ………………………………………… 142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法律规定…………………………………… 142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 142
二、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法律规定 ………………………………… 143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规定…………………………………… 148
一、风景名胜区的概述 …………………………………………… 148
二、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规定 ………………………………… 148
第四节 森林公园保护的法律规定……………………………………… 153
一、森林公园概念 ………………………………………………… 153
二、森林公园保护的法律规定 …………………………………… 153
第五节 湿地保护的法律规定…………………………………………… 155
一、湿地保护概述 ………………………………………………… 155
二、湿地保护的法律规定 ………………………………………… 155
第六节 文化遗迹地保护的法律规定…………………………………… 163
一、文化遗迹地的概念 …………………………………………… 163
二、文化遗迹地保护的法律规定 ………………………………… 163
第七节 生物安全的法律规定…………………………………………… 167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 ……………………………………………… 167
二、生物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 167
三、生物安全的法律规定 ………………………………………… 168
◆ 第七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
第一节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176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 176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 176
三、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 177
第二节 土地资源保护相关法律………………………………………… 178
一、土地资源概述 ………………………………………………… 178
二、土地资源保护立法 …………………………………………… 179
三、土地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 179
第三节 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 182
一、水资源概述 …………………………………………………… 182
二、水资源保护及其相关立法 …………………………………… 183
三、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 184
四、长江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 190
第四节 矿产资源保护相关法律………………………………………… 196
一、矿产资源概述 ………………………………………………… 196
二、我国的矿产资源概况 ………………………………………… 197
三、矿产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 197
第五节 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法律………………………………………… 199
一、森林资源概述 ………………………………………………… 199
二、森林资源保护立法 …………………………………………… 200
三、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 201
第六节 草原资源保护相关法律………………………………………… 206
一、草原资源概述 ………………………………………………… 206
二、我国的草原资源概况 ………………………………………… 206
三、草原资源保护立法 …………………………………………… 207
四、保护草原资源的法律规定 …………………………………… 207
第七节 渔业资源保护相关法律………………………………………… 209
一、渔业资源概述 ………………………………………………… 209
二、渔业资源保护立法 …………………………………………… 210
三、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 210
第八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 212
一、野生动植物的概念 …………………………………………… 212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 …………………………………… 213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规定 ………………………………… 213
◆ 第八章 环境法律责任 ◆
第一节 环境法律责任概述……………………………………………… 222
一、环境法律责任的内涵 ………………………………………… 222
二、环境法律责任的特征 ………………………………………… 222
第二节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223
一、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概述 ……………………………………… 223
二、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 …………………………………… 224
三、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实现 …………………………………… 225
第三节 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228
一、环境民事法律责任概述 ……………………………………… 228
二、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 230
三、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 233
第四节 环境刑事法律责任……………………………………………… 235
一、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的概念 …………………………………… 235
二、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 ………………………………………… 235
三、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的实现 …………………………………… 238
◆ 第九章 环境公益诉讼 ◆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概述……………………………………………… 244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与发展 ………………………………… 244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 ………………………………………… 244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种类 ………………………………………… 245
四、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 ………………………………………… 245
五、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概况 …………………………………… 246
六、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概况 …………………………………… 247
第二节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248
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 …………………………………… 248
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管辖 …………………………………… 250
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 ……………………………… 251
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 ……………………………… 251
五、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承担 ……………………………… 252
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人民法院职权主义的适度强化 ……… 253
七、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衔接 ……… 254
八、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衔接 ……… 256
九、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问题 …………………… 257
第三节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259
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公益诉讼起诉人 ……………………… 259
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管辖 …………………………………… 259
三、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 ……………………………… 259
四、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 ……………………………… 260
五、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 ……………………………… 260
六、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判决 …………………………………… 261
◆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 ◆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概述………………………………………………… 266
一、国际环境法的概念 …………………………………………… 266
二、国际环境法的特点 …………………………………………… 266
三、国际环境法的体系 …………………………………………… 267
四、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 267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与客体……………………………………… 269
一、国际环境法的主体 …………………………………………… 269
二、国际环境法的客体 …………………………………………… 269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270
一、国家环境主权及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 ………………… 270
二、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 271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 271
四、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273
五、预防原则 ……………………………………………………… 273
第四节 国际环境法的实施……………………………………………… 274
一、国际环境法实施概述 ………………………………………… 274
二、国际环境法实施的手段与方法 ……………………………… 274
三、国际环境责任和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 ……………………… 276
◆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