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宋:王安石改革的逻辑与陷阱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变宋:王安石改革的逻辑与陷阱
|
ISBN: | 9787301338414 |
条码: | |
作者: |
徐富海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78.00
折扣价:¥74.10
折扣:0.95
节省了3.9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3-06-01 |
|
内容简介: |
为何一场基于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良好愿望的宏大改革终走到了初衷的反面? 为何在变法者眼中本为 “利民”的政策却一步步地蜕变为 “害民”的恶政? 为何一位清廉高洁、富有才智的治国能臣会在后世士大夫的口中成为北宋败亡的“罪魁祸首“?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如何重新认识王安石变法?作者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全景式地展现了这场深入到国家社会的每一个环节、阶层和群体的历史变革的宏伟画卷和曲折命运;更围绕“为什么好政策变成了办坏事”这一核心问题,运用美国社会学家默顿“非预期结果”这一现代社会学理论和综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变法涉及的人的问题、制度问题与政策环境问题,探究变法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效果及其反馈,解读变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
|
作者简介: |
徐富海,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国家相关部委从事政策理论研究二十多年,曾在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从事研究,先后到美国杜兰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史、风险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治理等。出版《城市化生存——卡特里娜飓风应急和救助》(专著)、《灾后重建与社区减灾政策研究》(合著),在《理论视野》《社会保障评论》《治理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
|
章节目录: |
引言 章 从基层调查谈起 一封信引发的争斗 关键时刻 难以信服 基层来人了 小人物的命运 第二章 新皇帝的梦想 素有大志 钱袋空空 能干的人不多 添乱的人不少 寻找英才 第三章 王安石其人
|
精彩片段: |
政策调整引来的祸 一个卖肉的小老板提了一条意见,竟然获得皇帝的批示,指示国家权威机构吸纳采用,调整政策内容。如此亲民的行为,让开封市民奔走相告。但出人意料的是,政策调整的严重后果超出人们的想象,甚至有人评价称,该项政策是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施变法的后一条政策,也是使王安石承受压力的政策,此条政策一出,或许意味着轰轰烈烈的变法走向了失败。 肉行小老板提出了什么意见呢? 熙宁六年四月,开封肉行徐中正等请求,仿照免役钱法,交纳免行钱,代替向商行供肉的做法。原来,京师开封由各商行为皇宫、高官上供百货,作为经商的义务。在上供官府物品时,官员上下勒索,索要数量至少在例额十倍以上;倘不如意,即恃权惩治,商行因官司需索,赔累甚多,很多小商贩因此破产。例 如,因三司副使买来的靴皮不良,即处治行人二十人。 对于徐中正等人提出的建议,宋神宗亲自过问,诏令市易务与开封府司录司 详定诸行利害。当年八月,市易务主持制定了“免行条贯”,又称免行法。免行法规定,各行按照收利多少交纳免行钱,免除行户对官府的供应。 看似一个小小的调整,但背后牵涉的权贵能量巨大,远非王安石等变法力量所能够对抗。原来,在王安石推行“免行条贯”之前,北宋皇宫和权贵们的一切采购,尤其是在开封城的采购,均由京师诸行供应。各商行必须为官府和权贵们 无条件地奉上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官吏们向商行上下其手,索取财物,各行所费钱财往往是官府所需物资的十倍以上,多出来的供应就被皇亲、国 戚、勋贵瓜分,这些人成为该政策的既得利益者。王安石主持的免行法施行后, 商户们缴纳免行税之后,不再向官府和权贵免费供应任何商品,哪怕是皇宫之中 采买商品,都要由当时的市易司估定物价高低,按价购买。这样一来,就损害了皇亲、国戚、勋贵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为什么北宋实施这样的政策呢?北宋开国之时,对皇亲国戚执行“只养不用”的政策,鼓励他们兼并土地、经商谋利,但不能过问政治。宋神宗的外祖父向经是京城有名的“影占行人”,他和太监们每年从供应皇宫的交易中获得令人 羡慕不已的好处;太皇太后的弟弟曹佾是有名的大商人,欺行霸市,贱买贵卖; 特别是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她的家人在京城里参与众多生意,受到的打击和损 害;枢密使文彦博的家人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在这种背景下,免行钱极大 伤害了大贵族和大商人的利益,动摇了皇亲国戚的特权,使他们失去了恣意勒索和从中渔利的机会。利益受损的大商人、官僚士大夫、皇亲国戚、太监等联合起 来,在宫廷内外夹攻新法。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