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内容简介: |
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卷入世界洪流之时,以打字机、电报为代表应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席卷西方。西文打字机不仅是时髦的书写工具,更是现代性的象征。 以雷明顿打字机为代表的西文打字机开始征服全球,希伯来文、阿拉伯文、俄文、暹罗文等字母或音节文字纷纷自我裁剪、迎合潮流,唯独处理不了中国的汉字,这种5000年来一直坚持音–意–形一体的方块字。优越惯了的西方开启了全方位的围剿,蔑称“汉字没有现代性”!汉字是“无法培养科学”的“落后文字”!外界不绝的嘲讽和质疑,引发国内如潮的批判与否定,废除派喊出“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要证明汉字具有现代性,就必须发明中文打字机。然而,常用字多达5000个的汉字,该如何才能全部搬上键盘?一代代发明者,于狼狈、尴尬、挣扎、局限中实验和尝试,这场前赴后继的宏大“失败”,只为创造中文打字机——这个现代信息技术重要,却被严重忽视和曲解的发明。藉由它,诞生了如今的中文输入法,人机交互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是一段汉字反抗西方字母文字霸权的历史,更是一个古老文明面对全球现代化的故事;填补了活字印刷术和电脑时代中文输入法之间漫长而巨大的认知空白。
|
作者简介: |
作者 (美)墨磊宁(Thomas S. Mullaney),美国新生代汉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 译者 张朋亮,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译有《天气预报》《全球化与澳门》等作品。 审校 刘钊,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际文字设计协会理事,译有《字腔字冲》,审校有《笔下流金》等。 朱奎,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文字设计作品有《天空体》《中国古典音乐》《满文二十四节气》等。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