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学的重构——当代德国美学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感性学的重构——当代德国美学研究
|
ISBN: | 978-7-301-34431-6 |
条码: | 9787301344316 |
作者: |
杨震
相关图书
|
装订: | |
印次: | 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55.00
折扣价:¥52.25
折扣:0.95
节省了2.75元
|
字数: |
205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72页
|
发行编号: | 73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3-09-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并原创性探讨当代感性学的著作,是作者多年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前沿理论的成果。作者旨在回归“美学”的原初涵义 “感性学”(Aesthetics),在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应对形而上学危机与新艺术形式对传统美学的挑战,重构当代新感性学。本书分为“理论”和“问题”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五种新美学流派——显现美学、气氛美学、自然美学、力的美学和装置美学,揭示出它们所提供的全新审美视域。以这些前沿理论为基础,第二部分进一步集中研究当代美学(感性学)核心问题,如审美在场性,不确定性,超出了视觉主导的旧感性而面向听觉、味觉的新感性,审美经济现象等。
|
作者简介: |
杨震 ---------------------------- 北京大学与法兰克福大学联合培养哲学博士,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副教授,任职于哲学系(珠海),兼任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及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美学,包括新感性学、审美经验、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欧陆与分析美学比较以及美学对当代艺术的兼容问题,并致力于当代德国美学流派的译介,已发表专著两部(《从美、艺术走向人》《当下诗论》),译著四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显现美学》等),在《文艺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
章节目录: |
引论:建构新的感性学如何可能? 第一部分 当代德国感性学理论第一章:显现美学:此地与此时的游戏(马丁·泽尔)第一节 “显现”的含义与构架第二节 审美感知情境及其意义第三节 假象与真实第四节 贡献与不足附录:前卫艺术的挑战与显现美学的应对第二章 气氛美学:身体性空间感(格诺特·伯梅)第一节 基本问题第二节 什么是气氛第三节 置身与出窍第四节 气氛的制造第五节 贡献与不足附录:显现美学与气氛美学异同辨析第三章 自然美学:身在、气氛与布景(格诺特·伯梅)第一节 突破与渊源第二节 自然——重新定义第三节 气氛——理解自然的新视野第四节 风景园林———自然审美的典范 附录:当代德国自然美学概况76第四章 力的美学:“能够不能”的模糊经验(克里斯托弗·门克)第一节 力的内涵第二节 力的关系第三节 力的变奏第四节 力的意义第五节 贡献与不足第五章 装置美学:作为剧场的艺术 (尤莉安娜·雷本蒂施)第一节 “装置”作为一种美学范式第二节 剧场性:装置的“反思性-执行性”结构第二节 媒介间性——装置的二元张力第三节 场所特定性:装置的构建潜能第二部分 当代感性学新问题第一章 在此:重新理解艺术之“美”第一节 “美”的据斥第二节 美的重回——当代德国美学的路径第三节 在此状态——一个新的分析第二章 不确定性:重新定位审美经验第一章 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第二节 重新界定审美经验第三节 重审传统美学视域第四节 结论第三章 图像时代的听觉审美第一节 当代听觉文化危机第二节 听觉萎缩的根由第三节 听觉的重要性,及建议第四章 味觉审美的可能性辨析第一节 “口味”与“趣味”的渊源第二节 “趣味”与“口味”的分裂第三节 调和的可能:迈向味觉审美第五章 体育运动的艺术潜质第一节 基于体制理论的论证第二节 比较方法带来的辩护第三节 立足审美概念的判定第六章 艺术作为显现事件第一节 “艺术界”第二节“概念艺术”第三节 从事物到事件第四节 艺术事件的特殊性第七章 作为哲学现象的审美经济第一节 幸福论伦理学的颠覆第二节 感知即存在——审美经济的本体论革命第三节 点石成金的符号学第四节 批判视野中的审美经济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