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行为经济制度分析(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前沿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行为经济制度分析(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前沿丛书)
ISBN: 978-7-300-31928-5
条码:
作者:
丰雷
相关图书
装订: 0
印次: 1-1
开本: 0
定价:
¥79.00
折扣价:¥71.10
折扣:0.90
节省了7.9元
字数:
2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319285
每包册数:
9
出版日期:
2024-02-27
内容简介: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国农村改革拉开了成功的序幕,成为农村改革的核心与基石,也为城市改革乃至整体经济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丰雷教授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行为经济制度分析》是一部旨在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经验与教训的著作。本书综合运用理论建模、计量检验、问卷调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及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构建了一个动态制度变迁模型,将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综合考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及其实施特征的互动关系。本书应用连续性的大规模全国调查数据及丰富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典型案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确权登记颁证改革、“三项试点”改革等),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深入探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特征和改革成效,重点分析改革过程中中央、地方、农户三者的有机互动和共生演化,并对农地使用权改革的阶段性成功及农地转让权改革的相对滞后做出解释。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吸引各种要素向乡村流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保障。本书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朝着明晰产权、稳定地权的方向前进的,以产权明晰为支撑的市场化改革正是解释“中国奇迹”的关键所在。中国的未来在于继续改革、深化改革、创新改革,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型、包容性、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丰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信息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然资源部法律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住房政策和市场调控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土地科学》《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不动产经济、统计和计量分析方法应用、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分析。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及Land Use Polic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土地与宏观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实践》《房地产经济学》等专著和教材2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和机构的科研项目数十项。曾获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现实与理论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制度变迁理论与行为经济学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辉煌与困境 第二节 行为经济制度分析的起源 第三章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理论模型构建 第一节 现实背景与新制度经济学应用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模型构建 第三节 行为经济学理论模型构建:诱致性强制性变迁的融合 第四章 农地使用权改革的阶段性成功 第一节 数据库构建 第二节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70年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第四节 “不得调地”制度改革 第五节 农户行为:农户态度及学习效应 第六节 农户行为:农地流转与决策偏差 第五章 农地转让权改革的探索与突破 第一节 农地转让权改革:效率公平权衡难题 第二节 农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中央主导的政策实验 第三节 农地转让权改革的关键:33个试点地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测算 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片段:
中国农村正在历经一场伟大的土地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历时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多来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为中国农村改革拉开了成功的序幕,成为农村改革的核心和基石,而且为城市改革乃至整体经济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而且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是中国划时代的里程碑事件,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其经验教训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中国的成功在于,不存在所谓的“中国之谜”或“中国悖论”,如果说有什么“秘诀”,那就是不断进行改革。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为主线,从动态演化的视角认真观察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初始看似偶然发生的改革,却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市场化变迁路径,即改革始终沿着市场取向、明晰产权、稳定地权的方向演进。随着渐进式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产权界定逐步清晰,法治建设逐步完善,从而为市场发育和规模扩大提供了支持机制。在市场发育完善的同时,政府绝非单纯“退出”,而是转变治理方式、提高治理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总之,弹性的中央政策制定、渐进式的地方政策实施以及具有学习效应的农户认知三者的有机互动、共生演化,体现出成功的制度变迁所蕴含的显著的“制度互补”和“适应性效率”特征。
书 评:
其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