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诗的女神:中国女性诗歌史(现代卷)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诗的女神:中国女性诗歌史(现代卷)
ISBN:978-7-301-34877-2 条码:
作者: 孙晓娅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89.00  折扣价:¥84.55
折扣:0.95 节省了4.45元
字数: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376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4-05-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中国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但在中国诗歌史上,男性文人士大夫或现代知识分子一直为诗歌创作主体,而作为镜像共生的女诗人和女性诗歌则长期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五四”以降,越来越多优秀的女诗人“浮出历史地表”,了解女性诗歌创作的发展历程,挖掘其生成史、接受史和传播史,爬梳和整理相关的一手文献资料,总结现代知识女性的诗艺探索,变得至关重要。
本书选取冰心、林徽因、陈敬容、郑敏等具影响力的中国现代女诗人及其代表性诗作进行研究,以点带面,力图还原中国现代女性诗歌的经典化历程和丰富的历史成因,探察她们的审美旨趣、诗性感悟、情思向度、史家定位乃至超卓的诗艺成就和传奇人生,勾勒出近现代文化语境中女性诗歌的创作群像,展现中国现代女性诗歌发展的整体面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孙晓娅,女,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城学者,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现任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学术专著五部,曾在《新华文摘》《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鉴定等级为“优秀”)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多项。
丛书主编
黄怒波,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章节目录:
目 录
导论:中国女性诗歌的流变及经典化历程 / 1
1.“林下风”与“闺阁气”:作为文人士大夫文化镜像的女性诗歌
2. 创作转型与主体确立:现代女性诗歌话语的建构与衍生
3. 性别自觉•日常碎片•智性介入:多元语境中女性诗歌的探索与突破
结 语 / 27

第一章 “诗的女神”之馈赠:冰心 / 29
第一节 中国新诗的“芽儿” / 33
1.“新女性”与“诗的女神”出场
2.“隆隆的回响惊醒了我的诗魂”
第二节 “零碎的思想”:开小诗之先 / 48
1.《繁星》《春水》的艺术特色
2.“情绪的珍珠”:“小诗的流行时代”
第三节 “爱的哲学”与“五四”新女性 / 61
1. 个体与人类的恩慈:从母爱到人类之爱
2. 从童年的歌者到旋涡里的青年
3. 自然之美与宗教精神的交融浸润
4. 虚无的感伤主义:“爱的哲学”之瑕疵
第四节 “真”与“美”:建设“诗的王国” / 86
1.“心灵的笑语和泪珠”:文贵求“真”
2. 澄净而优美:飘逸着神性和温柔之光
3. 略显单薄的美:一道独异风景线
结 语 / 107

第二章 “一身诗意千寻瀑”:林徽因 / 109
第一节 “徽音冠青云”的传奇人生 / 114
1. 传统与新式教育合璧
2. 北平名媛的野外勘测
3. 逃难流离与“士”之精神
第二节 承袭与酬唱:“焕发出美感的辉光” / 129
1. 情思变幻•美感形象•视觉意象
2. 酬唱应和与文本互渗
第三节 移步现实:“追求超实际的真美” / 165
1.“街角”的“微光”和“小楼”
2.“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
第四节 新诗现代性的自觉实践:“细致飘渺的彷徨” / 171
1. 从“山河的年岁”中品读生命内质的流动性
2. 戏剧性与镜头游弋下的“抒情我”
结 语 / 185

第三章 在新鲜的焦渴中创造:陈敬容 / 187
第一节 生命的歌吟与映照 / 189
1.“叹息我从未翻起过一朵浪花的平凡的生命”
2. 从蜀中“皓月”到现代生命的“窗”
3.“在荒凉的西北高原做了一场荒凉的梦”
4. 给予的热望
第二节 现代意象的建构与中西和弦的美学实践 / 213
1. 丰沛的感悟与独立人格:现代意象的建构
2. 波德莱尔的影响:在翻译和创作之间
3. 古典诗美的烛照与现代性追寻
第三节 践行“丰满”的生命诗学 / 228
1. 生命意识的多重交响
2. 不绝求索:向晚的精神向度
第四节 力的合奏:“美女的温柔,猛虎的力” / 244
1. 语言:“鸟翅扇起涛声”
2. 意象:“感情是一条鞭子/ 生活是一阵雷”
3. 节奏:“奔去,奔去/ 迎着扑面的风沙”
4. 延伸:“向边缘外的边缘”
5. 溯源:“痛苦—— 一个炼狱”
结 语 / 279

第四章 中国诗坛常青树:郑敏 / 281
第一节 “不可竭尽的魅力”:中外诗人的影响源流 / 283
1. 诗性萌芽:中国诗人的影响
2. 决定“写作的重要色调”:西方诗人的影响
第二节 “静夜里的祈祷”:智性的泉源与写实的象征 / 299
1. 开拓新诗现代化道路:西南联大诗教资源
2. 感性与知性互为表里
第三节 “灵魂中的思绪正奔腾”:在时代烽烟中雕塑思想 / 309
1. 沉潜着灵魂的意象
2. 观物与结构:诗的磁场
3. 凝视:“在一个偶然的黄昏”
第四节 “不谢的奇异花朵”:“归来”后的探索 / 331
1.“无意识”与“不存在的存在”
2. 语言观与女性意识:重建“文化国土”
3. 古典与后现代融汇:《诗人与死》及后期诗学构建
结 语 / 359

后 记 / 361

精彩片段:
导论:中国女性诗歌的流变及经典化历程

中国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其艺术体式和审美内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诗歌作为民族心灵和个体情志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载着绵延久远的中华文明,记录了历史文化的变迁,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是中国文学史中最具生命力和代表性的文学形态。在中国诗歌史上,无论是以“抒情言志”为传统的中国古代诗歌,还是现代主义诗潮导向的新诗,男性文人士大夫或现代知识分子都是主要的诗歌创作主体,而作为镜像共生的女诗人和女性诗歌一度被湮没在诗歌历史长河之中。
一直以来,女性诗歌的概念边界都比较模糊,广义地讲, 女性诗歌即女诗人的诗,狭义而言,女诗人写作中表现的“性别经验”和诗歌的“性别”特质,才是“女性诗歌”的基本条件。数千年来,中国女性诗歌经历了上古时代的高地、中古时代的低谷,经过近古的明清直至现代与当代,走过跌宕曲折的创作历程,直至当下,女性诗歌创作日渐繁盛,呈现出纷呈迥异的发展状态。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