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科能力建构及测评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科学学科能力建构及测评研究
|
ISBN: | 978-7-5760-1040-4 |
条码: | |
作者: |
王祖浩 等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108.00
折扣价:¥86.40
折扣:0.80
节省了21.6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4-03-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中国当前综合、分科两种不同形态的科学课程为背景,重点探讨:科学学科能力是什么;用什么工具能有效测出学生的科学学科能力;科学学科能力发展现状和问题是什么;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能力等。上述一系列研究将为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修订、科学学科能力的测评、“能力取向”的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科学学业水平标准建构及质量监测提供方法论依据,有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我国中学科学教育中学科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
作者简介: |
王祖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长期从事化学课程研制与科学能力测评研究。先后担任第一、二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全国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主编;教育部中考化学命题质量评估组组长;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杂志副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化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科学学科能力表现及测评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科学素养:科学教育转型的标志
二、能力培养: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三、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永恒追求
四、能力表现:学业成就标准的核心
五、能力教学:有效教学的实践诉求
六、能力评价:教育评价的本质回归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学科能力界定的研究
二、关于能力及其测量的研究
三、关于学科能力表现标准的研究
四、国际科学能力测评模型简介
五、我国关于学科能力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价值
一、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评述
二、科学学科能力测评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科学学科能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一节 科学学科能力相关概念解析
一、学科能力
二、科学学科能力
三、科学学科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四、科学学科能力与思维的关系
五、科学过程能力
六、证据推理科学能力
第二节 科学学科能力测评的理论支撑
一、学习进程理论
二、Rasch测量理论
第三节 科学学科能力测评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第三章 科学学科能力建构:综合与分科视角
第一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要素分析
一、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能力要求分析
二、各国科学课程中学科能力要素比较及启示
三、科学学业水平测试的能力因素分析
第二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建构
一、科学学科能力要素的确定原则
二、科学学科能力要素的筛选
三、科学学科能力水平层次界定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要素确定
一、化学学科能力要素分析
二、化学学科本质及特殊要求分析
三、化学学科能力模型与要素
第四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学习进程建构
一、符号表征能力学习进程建构
二、实验认知能力学习进程建构
三、模型思维能力学习进程建构
四、定量化能力学习进程建构
第四章 科学学科能力测评工具开发及优化
第一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测评工具
一、测验工具的开发程序
二、测验工具的编制过程
三、测验工具的质量检验与优化
第二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测评工具
一、测验工具项目的设计
二、测验工具的质量检验及优化
三、其他三种能力两轮测试数据对比
第五章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测评及差异研究
第一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的总体分析
一、测试的基本情况
二、不同年级学生总体科学学科能力比较
三、两地学生总体科学学科能力比较
四、不同性别学生科学学科能力比较分析
第二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分项的年级比较
一、不同年级学生科学概念理解能力比较
二、不同年级学生科学符号表征能力比较
三、不同年级学生科学模型建构能力比较
四、不同年级学生科学实验思维能力比较
五、不同年级学生科学定量计算能力比较
第三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分项的地区比较
一、两地学生科学概念理解能力比较
二、两地学生科学符号表征能力比较
三、两地学生科学模型建构能力比较
四、两地学生科学实验思维能力比较
五、两地学生科学定量计算能力比较
第六章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测评及差异研究
第一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的总体分析
一、化学学科能力测评研究的被试
二、不同年级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比较
三、不同性别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比较
四、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比较
第二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分项的年级比较
一、符号表征能力比较
二、实验认知能力比较
三、模型思维能力比较
四、定量化能力比较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分项的性别与学校层次比较
一、不同性别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二、不同层次学校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第七章 科学过程能力的表现性测评工具开发
第一节 科学过程能力的研究框架
一、科学过程能力测评的研究视角
二、科学过程能力测评的研究思路
三、科学过程能力测评的研究框架
第二节 科学过程能力的发展进程研究
一、理论基础:学习进程的研究
二、科学过程能力发展进程的构建
第三节 科学过程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
一、科学过程能力前测工具开发的思路
二、第一轮试测结果:工具质量分析
三、测试工具的修正与再试测
第四节 科学过程能力测评工具设计
一、科学过程能力测试的内容载体
二、科学过程能力的主要测评工具
第八章 科学过程能力的表现性评价及差异研究
第一节 学生科学过程能力的初始水平
一、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的初始水平
二、学生探究过程设计的能力的初始水平
三、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的能力的初始水平
四、学生基于证据解释的能力的初始水平
第二节 基于科学过程能力发展进程的教学干预模式
一、SPADP教学模式的特征
二、SPADP教学模式的结构
三、教学干预工具的构建
四、教学内容载体的选择
五、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六、SPADP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的区别
七、SPADP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学生科学过程能力的发展水平
一、科学过程能力及其子能力的发展路径
二、SPADP教学干预效果分析
第四节 科学过程能力的表现性评价研究总结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第九章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框架模型构建
一、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框架的初步构建
二、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框架的修正
第二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测评工具研制
一、测评工具的研制思路
二、测评项目的设计
三、测评工具的检验
四、测评工具的修正
第三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表现特征的分析
一、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测评的过程
二、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测评研究结果
第四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的开发与评估
一、证据推理科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二、证据推理科学能力的两大影响因素
三、证据推理科学能力影响因素的模型界定
四、证据推理科学能力影响因素的测查
五、测量模型的参数估计与适配检验
第五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的修正与应用
一、模型修正与模型质量
二、模型的复核效化
三、模型的调节效应
第六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测评研究总结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