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
ISBN:978-7-300-33226-0 条码:
作者: [德]柏若望(Johannes Brachtendorf)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98.80  折扣价:¥88.92
折扣:0.90 节省了9.88元
字数: 36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4-10-08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在该书中,作者独辟蹊径,以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为基本线索,批判性地考察了费希特在1794,1798/99和1812年三个版本的知识学形态,指明了它们的内在的演进线索。该书指出,知识学的困境与“发展一种同时是存在论的形而上学”这一努力相关联。费希特要求,借助先验哲学的思维方式,不仅仅要去阐明其自身并不“存在”的存在者根据,而且要去推导出存在者的实存和规定。作者认为,这一要求太高,从而导致了知识学的内在张力与不断重写。作者主张,我们应该将存在论从形而上学中划分出去,存在论要自立门户。该书以其深刻的洞见,将费希特哲学放置到传统形而上学的视野去考察,不但对我们理解费希特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理解传统形而上学很有裨益。尤其是该书分析了1798/99和1812两个版本的知识学,对中文学界的后期费希特哲学研究所有帮助。

作者简介:
约翰·布拉赫滕多夫 (Johannes Brachtendorf),1958年生,中文名柏若望,图宾根大学天主教神学院教授,教席为“神学的哲学根本问题”(Philosophische Grundfrage der Theologie),兼图宾根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研究重点为形而上学、精神哲学、宗教哲学,主要著作有《费希特的存在学说》(Fichtes Lehre vom Sein. Eine kritische Darstellung der Wissenschaftslehren von 1794, 1798/99 und 1812, 1995),《奥古斯丁论人类精神的结构》(Die Struktur des menschlichen Geistes nach Augustinus. Selbstreflexion und Erkenntnis Gottes in De Trinitate,2000),《奥古斯丁的忏悔录》(Augustins Confessiones, 2005)。

章节目录:
导论
一、这个问题的论述史
1.亚里士多德的方针
2.中世纪对形而上学的规定
3.德国学院派哲学和沃尔夫的形而上学概念
4.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改革
二、费希特对形而上学的态度
三、费希特文献的新发展
第一章 作为形而上学的知识学
一、费希特的哲学模式
二、唯心论vs. 实在论——关于独立事物的难题
1.自由作为形而上学的主题
2.表象理论的形而上学意涵
3.存在论规定的可推导性——对康德的批判
4.唯心论的先验性
三、知识学作为探讨存在的理论
1.产生和效用
2.对存在之根据的追问
3.唯心论与存在论传统的关系
4.对费希特批判存在论的反批判
第二章 《知识学》 (1794)——通往形而上学之路
一、结构与主题
二、《知识学》(1794)的论证线索
1.实践部分的功能
2.线性与循环的科学模型——实践唯心论
3.想象力理论
三、《知识学》(1794)的形而上学
1.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2.作为意识的自我
3.反题-合题方法——费希特的辩证法
4.规定性:存在与自我的统一原则
5.范畴:自我与非我关系的规定性
6.“阻碍”学说
总结
第三章 《新方法》 (1798—1799)——对存在的演绎
一、结构与主题
1.自我的框架结构
2.自身规定的可能性条件
3.自我意识的建构
附释:关于费希特的《自然法权基础》(1796)和《伦理学体系》(1798)
二、作为理智直观的自我
1.陈述
2.批评
三、存在的演绎
1.“存在”作为逻辑的必然性
2.“存在”作为自由的结果
四、综合的思维——真理与现象
总结
第四章 《知识学》 (1812)——只有一存在
一、晚期知识学的一般特征
二、晚期导论性作品中“存在”的多重意义
1.《知识学导论》(1813)——关于“存在”的论说
2.无神论的争论——存在与实体性
3.《意识的事实》(1813)——存在与显象
4.费希特晚期作品中与存在论传统中的可能性概念
三、《知识学》(1812)
1.绝对者及其显象
2.幻象的创生
附释:自《知识学》(1801)起主客统一性建基于绝对存在
3.现实性
4.存在与观看——形而上学与先验哲学
总结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