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自考)新媒体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含:新媒体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2024 年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自考)新媒体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含:新媒体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2024 年版))
ISBN:978-7-300-33209-3 条码:
作者: 匡文波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16
定价: ¥58.00  折扣价:¥52.20
折扣:0.90 节省了5.8元
字数: 3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332093 每包册数: 8
出版日期: 2024-08-29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媒体概论》考试大纲进行编写,教材对新媒体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最新研究,探讨了新媒体的优势、类型,用户特征,新媒体的宏观管理、微观经营,网络谣言及其管理、新媒体舆论及其应对原则等。教材案例反映了国内外新媒体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适合自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和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作者简介:
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所长;是国内最早从事新媒体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之一;经CSSCI检索,亦是论文论著被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之一。先后在日本东京、美国硅谷作研修与高级访问学者;曾应邀在香港树仁大学讲学。 2007年入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资助计划。从2007年至今担任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委员会新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担任了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2017年入选了中国人民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并入选闽江讲座教授。2020年1月评为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知网收录匡文波教授的论文3百多篇。出版专著20种。

章节目录:
新媒体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Ⅱ考核目标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Ⅳ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参考样卷
大纲后记

第一单元 新媒体理论基础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第一节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新媒体的优势
第三节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第四节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

第二章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新媒体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型

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
第一节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从受众到用户
第二节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第三节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第二单元 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
第一节网络人际传播
第二节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
第三节网络大众传播

第五章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
第一节搜索引擎
第二节门户网站
第三节电子商务网站

第六章博客
第一节博客概述
第二节微博

第七章微信
第一节微信的发展
第二节微信的社会影响
第三节微信与微博的比较
第四节微信支付与支付宝

第八章社交媒体
第一节社交网站
第二节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社交媒体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九章视频网站
第一节视频网站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视频网站对传播行业的影响

第三单元 新媒体管理
第十章新媒体的宏观管理
第一节新媒体带来的负效应
第二节新媒体的管理对策
第三节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双刃性
第四节发达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

第十一章新媒体舆论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新媒体舆论的特点
第二节新媒体舆论研究的蝴蝶效应模型
第三节新媒体舆论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第十二章新媒体舆情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新媒体舆论的管理
第二节新媒体舆情的应对原则

第十三章网络谣言及其管理
第一节谣言的演变
第二节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第十四章新媒体的微观经营
第一节网络广告
第二节电子商务模式
第三节收费服务模式
第四节新媒体行业的马太效应

第十五章新媒体中的著作权保护
第一节新媒体中著作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新媒体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第三节 “避风港”原则和“红旗”原则
第四节新媒体著作权的技术保护

第四单元 新媒体的发展: 移动信息传播
第十六章手机媒体
第一节手机媒体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

第十七章新技术与新媒体的未来
第一节人工智能会取代记者吗
第二节新闻推荐算法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片段:
Ⅳ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新闻学、传播与策划、公共关系等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
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
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其深度和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
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本课程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
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
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则包含了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
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
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
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
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 关于自学教材
《新媒体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匡文波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24年版。
四、 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它不仅明确了课程
的基本内容,而且明确了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考核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
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
要内容。
为了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每章的
考核要中一般也指明了该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6学分。

根据学习对象为成人、在职、业余、自学等情况,建议学习本课程的自学考试应考者
应充分发挥自身理解能力强的优势,结合自己的社会阅历和职业经验来理解吃透《新媒体
概论》全书的内容,全面系统地掌握当今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切忌在没有全面
系统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 1.首先按照课程章节进行快速泛读,全面了解《新媒体概论》各章节内容之间的逻
辑关系,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或逻辑思维导图。然后对课程内容的各章节进行深入、系统的
学习,注重了解和掌握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指导新媒体活动策划、创
意、传播、效果分析等环节的理论和方法,明确作为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观
念和职业思维。在理解教材逻辑结构的基础上,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一些主
要规定和重要方法,包括计算方法、分析判断方法等。 2.“新媒体概论”虽然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但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研究分
析案例的过程中应加深领会教材的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与提高自己正确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
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
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
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对各知识点分别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能
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制定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
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
规为准。
六、 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满分100分,60分及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课程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 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的难易程度要合理。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
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分值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
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有不同难度的试题,切勿
混淆。
4.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习题等。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