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法理学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法理学史
ISBN:978-7-5760-5032-5 条码:
作者: 喻中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269.00  折扣价:¥215.20
折扣:0.80 节省了53.8元
字数: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4-1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中国法理学史》第一卷叙述的重心是先秦时期儒、道、墨、法四家的法理学。在先秦诸子中,韩非的法理学既可以代表先秦法家法理学的终点,又可以代表整个先秦时期中国法理学的终点。以先秦诸子的法理学为基点向上追溯,可以发现,早期中国还存在一个更加古老的法理传统,那就是商末周初之际由吕尚和周公分别代表的法理传统。不唯如此,中国法理学的早期历史还可以追溯至尧舜禹时代的皋陶,皋陶的法理学堪称中国法理学史的起点。因而,第一卷实为从皋陶到韩非的中国法理学史。



第二卷主要叙述从汉至清的中国法理学史,始于贾谊,终于戴震。在此两千年间,中国法理学经历了蜿蜒曲折的变迁:从汉代儒家主导的法理学转向魏晋时期儒道合流的法理学,再从隋唐时期拒佛、辟道、兴儒的法理学变为宋明时期儒道佛合流的法理学,最后走向清代以重回儒家本位为指向的法理学。始于儒,终于儒,儒家与道家、法家、佛家反复纠缠,即为这个时期中国法理学史的总体走势。第二卷之旨趣就在于,描绘这个走势下的十余峰峦、百余景观、千种沟壑、万类霜天。



第三卷主要叙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中国法理学史,始于龚自珍,终于熊十力,涵盖三个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此百余年间,中国经历了多次规模不等的对外战争,以及性质各异的国内战争。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内忧与外患交织,华夏文明秩序及其背后的原理几经调整、几度转型,多姿多彩的中国近现代法理学由此诞生,且蔚为大观;把它们编织成史,即为第三卷之旨意。

作者简介:
喻中,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法理学研究,出版《法学是什么》《法学方法论》《中国法治观念》《在法律思想的密林里》《宪法社会学》《法家三期论》《法家的现代性》《论中国法的精神》《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兴起》《法律地理学》《法理四篇》等多部专著,研究论文见于《求是》《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文史哲》《学术界》等多家权威刊物。

章节目录:
中国法理学史(第一卷)

中国法理学史导论

第一卷序

第一章 中国法理学的起源

第一节 皋陶

一、德的规范性

二、德性义务的履行

三、源于天的典礼德罪

第二节 吕尚

一、功利主义

二、贤能政体

三、规范体系

第三节 周公

一、作为高级法的天命

二、明德慎罚:君主的义务

三、制礼作乐:法理见之于行事

第二章 先秦儒家的法理学

第一节 孔子

一、作为规范的仁

二、作为规范的礼

三、在仁与礼之间

第二节 孟子

一、王政:华夏早期的政体

二、王道:王政的思想依据

三、王制:王政的制度表达

第三节 荀子

一、礼论

二、法论

三、礼法论

第三章 先秦道家的法理学

第一节 老子

一、消极义务规范

二、积极义务规范

三、复合型义务规范

第二节 庄子

一、建构性的法理学

二、批判性的法理学

三、超越性的法理学

第四章 先秦墨家的法理学

第一节 墨子

一、“有法所度”之“法”:高级规范

二、“有法所度”之“法”:次级规范

三、“有法所度”之“度”:法的实施

第二节 禽子

一、质先于文:天理人欲理论之滥觞

二、舍己济物:治理天下的一种方案

三、扶弱御强:通过“守道”迈向正义

四、器以载道:技术指向的法理学

第五章 先秦法家的法理学

第一节 商子

一、法的起源论

二、法的价值论

三、法的运行论

第二节 申子

一、“言术”即“言法”:“申不害言术”新解

二、君臣关系的理性化、制度化、法律化

三、法治三环节:明法、任法、行法

第三节 慎子

一、法的本体论

二、法的价值论

三、法的运行论

四、法的社会论

第四节 韩子

一、两种道德

二、道德使法律成为可能

三、法律的概念

四、法律的实体目标



第一卷参考文献

第一卷后记



中国法理学史(第二卷)

第二卷序

第一章 汉代的法理学

第一节 贾谊

一、作为治国依据的礼

二、依礼治国与君主的制度角色

三、依礼治国的源与流

第二节 董仲舒

一、经的正式确立

二、经作为建构秩序的根本规范

三、经作为裁决个案的具体规范

四、依经治国时代的开启

第三节 王充

一、法度:德与力的结合

二、儒家人性论与法度的法理依据

三、法家功利论与法度的法理依据

四、道家自然论与法度的法理依据

第二章 魏晋的法理学

第一节 王弼

一、作为善治之本的“以道治国”

二、作为善治之末的“以正治国”

三、作为善治方略的“崇本举末”

第二节 郭象

一、作为法理命题的圣治

二、圣治的自由取向

三、圣治的民本取向

第三章 隋唐的法理学

第一节 王通

一、两种规范的划分及其理论渊源

二、作为“三代之法”的王道

三、作为“两汉之制”的法度

第二节 韩愈

一、作为治国依据的道:圣人创制的规范

二、赖以载道、据以治国的规范体系

三、依道治国:一个法理命题的源与流

第四章 宋明的法理学

第一节 程颐

一、《程氏易传》是一部“讲理”的教科书

二、《程氏易传》是一部“讲法理”的教科书

三、从《程氏易传》的法理旨趣看程颐的法理担当

第二节 朱熹

一、理是国家治理所依据的最高规范

二、直接源于理的德礼:国家治理所依据的基本规范

三、间接源于理的政刑:国家治理所依据的具体规范

第三节 陆九渊

一、典宪的理解方式

二、苛法的表现形式

三、祛苛法而求典宪之路

第四节 王阳明

一、德治为本

二、法治为末

三、德本法末的源与流

第五章 清代的法理学

第一节 王夫之

一、对老庄法理学的批判

二、对申韩法理学的批判

三、对儒家法理学的重述

第二节 戴震

一、走向“通民之欲”

二、批判“理欲之分”

三、重建“致治之法”



第二卷参考文献

第二卷后记



中国法理学史(第三卷)

第三卷序

第一章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的法理学

第一节 龚自珍

一、以源于君命的法取代源于天命的法

二、以功利本位的法取代道德本位的法

三、以公私并重的法取代大公无私的法

第二节 魏源

一、法必本于人

二、立法必本于人

三、行法必本于人

第三节 冯桂芬

一、在古为今用中寻求善法

二、在洋为中用中寻求善法

三、通过下情上达寻求善法

四、通过删繁就简寻求善法

第二章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法理学

第一节 廖平

一、在“变法之议”中寻求变法之理

二、“今古之分”中的变法之理

三、“尊抑之分”中的变法之理

四、“小大之分”中的变法之理

第二节 康有为

一、从公羊三世之理到君主立宪之法

二、从体用并举之理到物质立国之法

三、从天地阴阳之理到尊孔保教之法

第三节 章太炎

一、“古之革命”的法理依据

二、民族革命的法理依据

三、革命方略及其法理意蕴

第三章 从五四运动到20世纪中叶的法理学

第一节 李大钊

一、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法理认知图景

二、“马克思的方法”与法理学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三、唯物史观与法的经济基础

四、阶级斗争与法的阶级本性

五、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最初的中国语境

第二节 胡适

一、建构中国古代法理学的理论资源

二、中国古代法理学的起源

三、中国古代法理学的发达

四、中国古代法理学的流变

第三节 熊十力

一、礼治为本及其构成

二、法治为辅及其限度

三、以法治辅礼治的实践形态

四、以法治辅礼治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卷参考文献

第三卷后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