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迹:中国新闻奖作品选读(1990—2022)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时代印迹:中国新闻奖作品选读(1990—2022)
|
ISBN: | 9787564960582 |
条码: | |
作者: |
高红波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2.00
折扣价:¥39.90
折扣:0.95
节省了2.1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01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4-09-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精心遴选了1—33届包括《北京有个李素丽》《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在内的43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的报道和精湛的文笔,记录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点滴细节。 相较于该类型的其他图书,本书具有五大鲜明特点: 01 权威性与专业性 作为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代表了国内新闻行业的最高水平和专业标准。选读作品能够让新闻从业者、传媒专业学生以及对新闻传播感兴趣的读者深入学习和了解优秀新闻作品的创作理念、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导价值。 02 时代记录与见证 这些作品涵盖了从 1990 年到 2022 年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生动记录和历史见证。通过阅读选读作品,读者可以回顾和梳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脉络,感受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03 教育与教学资源 对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来说,中国新闻奖作品选读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案例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优秀新闻作品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新闻传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04 写作与创作借鉴 作品在写作技巧、叙事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无论是从事新闻写作、文学创作还是其他文字工作的人员,都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学习如何更好地组织素材、塑造人物、表达观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05 激发思考与启示 选读中的优秀新闻作品往往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人生价值、职业道德等问题的深入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教益。它们不仅传递了信息,还传递了思想和情感,能够激发读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进程中。
|
作者简介: |
高红波,传播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教授,现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河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曾任河南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迄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已出版著作4部。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