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发酵生理学 - 科学元典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巴斯德发酵生理学
科学元典丛书
|
ISBN: | 978-7-301-35665-4 |
条码: | 9787301356654 |
作者: |
[法]巴斯德 著,沈昭文 译
相关图书
|
装订: | 精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59.00
折扣价:¥56.05
折扣:0.95
节省了2.95元
|
字数: |
180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168页
|
发行编号: | 73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4-12-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关于发酵研究的经典著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书中,巴斯德对发酵理论进行了研究、思考和总结,通过精心设计的严谨实验,讨论了酵母发酵、酒精发酵、矿质发酵等问题,证明了发酵实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生物过程,分析了发酵过程的特点、不同微生物的不同特性,对诸多反面意见进行了批驳。本书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工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提供了新的方向,并启发了医学及其他领域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正是由对微生物的研究出发,他发明了预防鸡霍乱、炭疽病、猪霍乱、狂犬病等疾病的方法,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书中还体现了巴斯德在科学上不断创新探索、孜孜以求的精神,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
作者简介: |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多个领域做出了重要成就,尤其是发明狂犬病疫苗,造福万千民众。他被誉为“科学界完美无缺的人”。 译者:沈昭文(1906—1998),生物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化学研究第一代学科带头人,多个生化分支学科研究的开创人。
|
章节目录: |
弁言/ i导读/ 1译者序/ 1自序/ 1一 酵母和氧的关系/ 1二 浸入碳酸气的甜果之发酵/ 29三 答复德国博物学家白雷弗和德劳贝二人的批评/ 41四 右旋酒石酸钙的发酵/ 47五 厌氧生活的又一例——乳酸钙的发酵/ 57六 答复李比希1870 年发表的批评/ 79
|
精彩片段: |
译者序
60年前,法德两国都卷入了战争的旋涡。当时有一位法国的学者,深感德意志的蛮横,就发了他那学者独具的戆性,将德国波恩大学颁给他的医学博士证书,原璧退还。并附一函,请该大学立刻将其除名。后来又要求加入军队,为国宣劳,终以身躯孱弱,未蒙录用。至此,他那绝不消减的斗志,就引他到实验室里,去磨炼科学的刀,准备和敌人相见于学术的战场上。不到几年,他已经完成了发酵的研究。英国的著名学者赫胥黎曾经说过,巴斯德的研究,可以替法国偿还战争赔款而有余。科学研究的价值,于此可见一斑。
巴斯德于1822年生在法国汝拉省的多勒市。他的家中已经有三代营制革业。父亲是拿破仑的兵士,曾经得过荣誉军团十字勋章。巴斯德坚强的意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有不少是遗传自其父亲。巴斯德五岁的时候,全家一起迁移至阿尔布瓦,他的父亲在那里开了一个制革作坊。巴斯德年纪稍长,就在阿尔布瓦上学。起先,他一天到晚地钓鱼和画画,对于书本和学问毫无兴趣。后来他明了了家庭里的经济状况,突然地用起功来,不久就培养起了他那至死不懈的工作热情。
阿尔布瓦中学设备简陋,巴斯德为了获得更加高深的学问,只得到贝藏松中学去。他对于化学有特别的兴趣,贝藏松中学的化学教师屡次被他彻底地查问得莫可奈何。有一次,那教师窘急万分,只得说:“先生可以问学生,学生不可以问先生。”
1840年,巴斯德在贝藏松中学毕业了。母校聘他任教师,他任职了不久,到1842年,就去投考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考取了第15名。他不满意,第二年再考,取得第四名。这回他大概多少有点满足了,立刻就开始上学。
在巴黎,他得到了几位著名的化学家的指导,专心致志地开始他那16年持续不断的化学研究。他在这一方面的最主要的工作,当然要算结晶体的辨别,这可说是近代的立体化学的根源,没有它,就没有现代的许多有价值的药品。结晶的研究,又指引他继续钻研发酵的问题。在1854年,巴斯德被任命为里尔理学院教务长。就职后,他立刻实行自己主张的纯粹科学的实业化,举行公开的关于发酵的演讲。里尔是以酿酒事业为主的,他的指导使得里尔的酿酒业在酿酒方法上改良不少。1857年,巴斯德调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理科助理主任。在那里,他又继续发酵的研究。好氧的和厌氧的细菌之发现,可算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
巴斯德的发酵研究,打破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见解。讲到这种见解的发源,要推到上古的时代。希腊名哲亚里士多德有过这么一句话:“干燥的物质变湿,和湿的物质变燥,都能产生动物。”罗马的弗吉尔曾经说过:“蜜蜂的源,是小牛的尸。”范•赫尔蒙特说:“在装满了麦的器皿里,安放少许污损的麻布。大约21天以后,麦即变成大鼠。”这种话,在当时是很有势力的。在1745年以前,没有人做过实验来证明这话的虚实。1745年有个叫尼达姆的爱尔兰神父,将含有可腐烂的物质的器皿密封,然后加热,结果仍有许多微细生物产生。他以为这已经证明了先哲的学说。1763年,意大利的神父斯帕兰札尼重做了尼达姆的实验,不过加热的时间更长。他的结论,是“自然发生”为不可能的事情。此后,试验的人颇多,但是终没有可靠的结果。到1860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这问题的答案。当时巴斯德也参加了竞赛,并永久地确定“自然发生”是不可能的。不过,仍有反对他的人说他们已经证明这是可能的。科学院就指定几个委员,当面监督他们重做各自的实验。那天巴斯德带了许多仪器到场,但是反对他的人只是空手前来,设辞说天气不适宜,请求延期。不过科学院没有答应。巴斯德当场试验,证明他的报告不虚。
不过,巴斯德最著名的工作是关于疾病的研究。他关于发酵的研究为李斯特的灭菌法和近代外科手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自己则在1865年接受了法国政府的委托,转而开始蚕病的研究。详细的情形,恕我们不能在这里多说,要晓得的是他这一次又成功了。他探得了病原,替法国保留了主要实业,免除了几百万法郎的损失。
不幸的是,他在从事蚕疾研究的时候,因患脑溢血而半身不遂。不过他的脑力并未因之俱损,可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到1877年,他又开始研究脾脱疽(炭疽)。此前已经有人疑心这病是细菌所致。巴斯德证明了这种见解,并且发明了一种预防的操作。此后他又继续研究禽兽的疾病,差不多都有圆满的结果。
巴斯德最后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是人类疾病的研究。他解决了狂犬病的问题,而直接或间接受到他的启发而发明的治疗方法,在近代医学史上也占有很高的地位。巴斯德所发明的狂犬病治疗法,是将曾患该症致死的兔子的风干脊髓种入患者或无病者的身上。在1885年,阿尔萨斯有一个叫梅斯特的小孩被疯狗咬伤,父母将其送到巴斯德处请求医治。当时巴斯德的方法只在狗身上施行过,他并没有治过人类。这一次,他极细心地替那小孩注入他预制的干脊髓,并持续注射了10天。一月以后,到应该发病的时候,小孩很健康地在玩耍,一点儿也没有疯病的表现。
巴斯德的功绩,到那个时候,已经得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颂扬。1888年,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举行开幕礼,各国都有代表到会。1895年,73岁的巴斯德与世长辞,就安葬在研究所地下室里。
这部作品是巴斯德的初期工作——发酵的研究——的结晶,也是近代关于发酵的学说的基础。我们阅读之余,可稍明了作者的奋发的精神和伟大的功绩。可惜译者的一支秃笔,不能形容十分之一。这是要向读者道歉的一点。
末了,译者还希望我国的读者都发愿做一个中国的巴斯德,磨炼出一把很锐利的科学的刀,和压迫我们的人奋斗一下。还应该注意的,是要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往直前、不顾一切的戆性。巴斯德在结婚的当天已到行礼的时间,仍在实验室里工作。后来有个友人去拖他出来,方才完成行礼。这并不是赖婚,实在就是所谓勇往直前、不顾一切的戆性。
沈昭文
1930年5月24日于杭州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