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无线电监测理论及工程实现 -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现代无线电监测理论及工程实现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
|
ISBN: | 9787560674735 |
条码: | |
作者: |
龙宁
相关图书
|
装订: |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59.00
折扣价:¥56.05
折扣:0.95
节省了2.95元
|
字数: |
280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12页
|
发行编号: | 5606 |
每包册数: |
9
|
出版日期: |
2025-1-20 |
|
内容简介: |
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无线电监测理论及工程实现方法, 全书共七章, 主要内容包括: 现代无线电监测概述,现代无线电监测总体设计技术,参数测量、调制识别和脉冲分选, 现代无线电测向原理及工程实现,无线电定位中的坐标变换, 卫星的运动, 现代无线电监测定位体制及工程实现。本书从工程设计出发,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对现代无线电监测从技术原理到工程实现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内容涵盖了无线电监测领域最新的理论及工程成果。 本书既可作为电子工程、通信工程、无线电监测、电子侦察、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 也可作为从事无线电监测、电子侦察、电子对抗等设备研发、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还特别适合作为电磁频谱、电子战等部队及国家各级无线电监测站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章 现代无线电监测概述 1
1.1 现代无线电监测基础 1
1.1.1 电磁频谱管理 2
1.1.2 现代无线电监测的目的及作用 3
1.1.3 现代无线电监测的内容 3
1.2 典型的现代无线电监测设备 4
1.2.1 固定式监测设备 4
1.2.2 移动式监测设备 5
1.2.3 便携式监测设备 5
1.3 无线电监测发展背景及趋势 6
1.3.1 典型现代无线通信网络 6
1.3.2 商业无线电监测卫星 7
1.3.3 无线电监测发展趋势 8
本章小结 9
思考题 9
第2章 现代无线电监测总体设计技术 10
2.1 现代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10
2.2 现代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处理流程 12
2.3 现代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 14
2.3.1 天线 14
2.3.2 接收机 21
2.3.3 参数测量技术 27
2.3.4 调制识别技术 29
2.3.5 信号解调技术 29
2.3.6 脉冲分选技术 30
2.3.7 定位技术 31
2.4 现代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工程实现 31
2.4.1 原理框图 32
2.4.2 系统架构 32
2.4.3 设备组成 33
2.4.4 工程实现方法 34
2.5 现代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典型技术指标 35
本章小结 40
思考题 40
第3章 参数测量、调制识别和脉冲分选 41
3.1 通信信号参数测量 41
3.1.1 频率测量 41
3.1.2 带宽测量 42
3.1.3 幅度测量 43
3.1.4 相位差测量 44
3.2 雷达信号参数测量 45
3.2.1 雷达工作参数 45
3.2.2 TOA、脉冲重复间隔测量 47
3.2.3 脉冲宽度、脉冲幅度测量 48
3.2.4 分裂脉冲合并及虚假脉冲剔除 48
3.2.5 载频、带宽测量 49
3.3 通信信号调制识别 49
3.3.1 基于假设检验似然比的调制识别算法 51
3.3.2 基于特征提取的调制识别算法 51
3.3.3 基于机器学习的调制识别算法 56
3.4 雷达信号调制识别 57
3.4.1 相位差分 57
3.4.2 特征参数提取 59
3.4.3 雷达信号调制识别算法实现 59
3.5 雷达脉冲分选 60
本章小结 62
思考题 62
第4章 现代无线电测向原理及工程实现 64
4.1 幅度测向原理 65
4.1.1 最大信号法 65
4.1.2 最小信号法 65
4.1.3 幅度比较法 66
4.2 干涉仪测向原理 67
4.2.1 一维干涉仪 68
4.2.2 二维干涉仪 70
4.2.3 相关干涉仪 72
4.3 空间谱测向原理 74
4.3.1 MUSIC算法 74
4.3.2 ESPRIT算法 86
4.4 现代无线电测向系统的工程实现 97
4.4.1 总体设计 98
4.4.2 详细设计 98
本章小结 101
思考题 101
第5章 无线电定位中的坐标变换 102
5.1 无线电定位中的常用坐标系 102
5.1.1 地心惯性坐标系(i系) 102
5.1.2 地球坐标系 103
5.1.3 当地切平面坐标系(n系) 105
5.1.4 载体坐标系(b系) 106
5.2 坐标变换的数学基础 106
5.2.1 坐标系原点平移 107
5.2.2 坐标旋转 108
5.3 无线电定位中的坐标变换 117
5.3.1 地心惯性坐标系(i系)与地心地固坐标系(e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118
5.3.2 地球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119
5.3.3 当地切平面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126
5.3.4 ECEF坐标系与ENU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127
5.3.5 ECEF坐标系与NED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132
5.3.6 当地切平面坐标系与载体坐标系之间坐标转换的旋转矩阵 135
本章小结 136
思考题 136
第6章 卫星的运动 138
6.1 开普勒三定律 138
6.1.1 开普勒第一定律 138
6.1.2 开普勒第二定律 139
6.1.3 开普勒第三定律 139
6.2 卫星的轨道参数 140
6.3 卫星星历的计算 141
6.3.1 卫星位置的计算 141
6.3.2 卫星速度的计算 143
本章小结 145
思考题 145
第7章 现代无线电监测定位体制及工程实现 146
7.1 测向交叉定位体制 147
7.1.1 定位模型 148
7.1.2 定位精度分析 149
7.1.3 定位精度仿真 151
7.1.4 定位精度仿真的MATLAB程序实现示例 153
7.2 时差定位体制 160
7.2.1 定位模型 161
7.2.2 定位精度分析 161
7.2.3 定位精度仿真 162
7.2.4 定位精度仿真的MATLAB程序实现示例 163
7.3 单星测向定位体制 169
7.3.1 定位模型 169
7.3.2 定位解法 171
7.3.3 定位精度分析 176
7.3.4 定位精度仿真 178
7.3.5 定位精度仿真的MATLAB程序实现示例 179
7.4 双星时差频差定位体制 184
7.4.1 定位模型 185
7.4.2 定位解法 186
7.4.3 定位精度分析 190
7.4.4 信号采样时间的最优选择 191
7.4.5 定位精度仿真 194
7.4.6 定位精度仿真的MATLAB程序实现示例 195
7.5 三星时差定位体制 206
7.5.1 定位模型 206
7.5.2 定位精度分析 208
7.5.3 定位精度仿真 212
7.5.4 定位精度仿真的MATLAB程序实现示例 213
7.6 相位差变化率定位体制 222
7.6.1 定位模型 222
7.6.2 定位精度分析 224
7.6.3 定位精度仿真 226
7.6.4 定位精度仿真的MATLAB程序实现示例 230
7.7 多普勒变化率定位体制 244
7.7.1 定位模型 245
7.7.2 定位精度分析 246
7.7.3 通信、测控信号高精度定位对信号特征及平台的要求 250
7.7.4 定位精度仿真的MATLAB程序实现示例 252
7.8 现代无线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工程实现 257
本章小结 259
思考题 259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260
参考文献 270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