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第三版) - 高等职业学校“十四五”规划生物类课程创新型特色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内容简介: |
本书围绕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应用的基础原理与实践操作技能等,具体包括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生长极其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及调控技术、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在环境治理、食品生产、生物产品生产、药品检测等领域的综合运用等有关内容。全书共设计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情景又以任务为驱动,具有显著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
作者简介: |
孙勇民,女,教授、高级工程师、食品发酵高级技师,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16年天津市最美女教师,曾获第五届天津市教学名师称号;获得天津市食品科技管理突出贡献奖、局级青年突击手、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等荣誉。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是生物、食品、医药和环境等大类专业的必修课。本书主要介绍如何运用微生物资源生产发酵产品以及防治有害微生物,包括微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菌种选育的原理与方法,发酵工艺及其控制,微生物在生物、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微生物免疫学相关技术等,为全面学习生命科学和相关技术知识奠定基础。 本书围绕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的基础原理与实践操作技能等,具体包括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及调控技术,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在环境治理、食品生产、生物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综合运用等有关内容。本书突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微生物技术及应用虽是专业基础课,但其重要功能在于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本书在讲解理论时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二,强调行动导向。本书设计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又以任务为驱动,具有显著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第三,突出强校联合、工学结合。本书第一版经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由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生物技术、微生物重点专业学科的精英团队共同编写,共享大江南北各院校的优势资源,突出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点,力求学校教学与工厂现场操作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确保了本书的实用性。本书再版时,综合各用书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使教材特色更加鲜明。 本书由孙勇民、张新红担任主编,王立晖任常务副主编,3人组成核心编写组负责大纲编写、任务分配、统一稿件、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工作。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学习情境一由王立晖、陈珊、杨爽编写,学习情境二由王志勇、范琳编写,学习情境三由孙勇民、殷海松编写,学习情境四由徐春华、许勤虎编写,学习情境五由郭建慧、曹震伟编写,学习情境六由张新红、韩艳霞编写,学习情境七由高爽编写,学习情境八由魏瑜编写,学习情境九由王伟青、刘润叶编写。在本书初版编写、再版修订过程中得到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作者所在院校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并借鉴了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较紧,加之编者水平的限制,书中可能尚存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