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传播研究——视觉化转向中的挑战与对策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传播研究——视觉化转向中的挑战与对策
ISBN:978-7-300-33473-8 条码:
作者: 程立涛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异16
定价: ¥89.00  折扣价:¥80.10
折扣:0.90 节省了8.9元
字数: 3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334738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5-04-1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当今,人们为无处不在的图像(影像)所包围。在生活世界日益图像化背景下,国外社会思潮传播呈现出由“文本主导”转向“图像主导”的强劲态势。图像(影像)以磁铁般的吸引力及潜在的价值引导和思想操控,持续地塑造着受众的认知、思想和情感,挑战并入侵其他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空间,导致国际传播领域的话语权争夺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其最新动向和演化轨迹,准确把握国外社会思潮的主要类型、传播机理及潜在危害,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防范和化解对策,警醒大众自觉防范和抵御不良思潮入侵,有效巩固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作者简介:
程立涛,1964年4月生于河北藁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共8项,出版著作《新时期社会公德建设研究》、《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欧美波普享乐主义思潮研究》(合著)等15部,在《光明日报》《高校理论战线》《教学与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

章节目录:
导论 图像激荡下的国外社会思潮传播新动向
一、 读图时代的来临及其视觉化冲击
二、 国外社会思潮视觉化传播的挑战与对策
三、 关于国外社会思潮视觉化传播的研究现状
四、 本书的基本思路、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读图时代与视觉化转向的相关理论阐释
一、 图像的内涵、 类型与功能
二、 读图时代的缘起与动因
三、 传播媒介与知识视觉化转向
第二章 传播学视域下的国外社会思潮辨析
一、 信息传播的结构、 要素与功能
二、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的主要类型
三、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的传播学考察
第三章 从文本叙事到图像叙事: 国外社会思潮传播新动向
一、 文本叙事及其传播学特质
二、 图像叙事及其传播学特质
三、 新动向: 由 “文本叙事主导” 转向 “图像叙事主导”
第四章 图像叙事与国外社会思潮传播的运作机制和过程
一、 心理: 潜在操控情感投向
二、 观念: 诱导受众观念内化
三、 行为: 赢得特殊传播效果
四、 受众: 塑造高度凝聚群体
第五章 读图时代国外社会思潮视觉化传播的严峻挑战
一、 表层: 引发价值选择的困惑
二、 中层: 阻碍正确价值观涵育
三、 深层: 实现思想操控的企图
四、 终极: 培植代理人和传播者
第六章 应对国外社会思潮视觉化传播的基本策略
一、 坚定文化自信, 澄清价值困惑
二、 发挥图像优势, 提升传播效果
三、 精选视觉符号, 引领思潮变迁
四、 讲好中国故事, 建构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本研究遵循 “分析 批判 建构” 思路, 比较文本叙事和图像叙事各自的优劣, 结合当代经济文化和技术发展的事实分析, 论证图像主导下的国外社会思潮视觉化传播的必然性、 不可逆转性及深刻影响, 剖析图像代码与大众心理的契合、 渗透及价值塑造过程, 着眼于从心理、 观念、 行为、 主体等层面评价图像视觉化传播的利与弊, 精准把握危害的发力点和实质, 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国外社会思潮视觉化冲击、 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对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六部分, 即六章。 第一部分对读图时代与视觉化转向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阐释, 主要内容包括图像的内涵、 类型和主要功能, 读图时代缘起的背景和现实基础, 传播媒介与知识视觉化的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重点考察传播学视域下的国外社会思潮, 从传播的概念界定入手, 剖析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 结构和功能, 在简要梳理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主要类型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社会思潮与信息传播的密切关联, 强调社会思潮的实质是信息传播、 赢得受众。 第三部分重点探讨文本叙事向图像叙事的时代转向, 在详细梳理文本叙事与图像叙事异同的基础上, 重点考察二者在传播学方面的利弊以及由文本叙事主导转向图像叙事主导的现实动因, 论证社会思潮视觉化传播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第四部分是对于国外社会思潮图像化传播的运作机制和过程的考察, 主要从读图者的心理、 观念、 行为和受众认同四个微观层面, 对国外社会思潮图像传播的内在机理和过程做出考察。 第五部分主要分析国外社会思潮视觉化传播面临的严峻挑战。 遵循由外而内、 层层递进的思路, 从表层危害、 中层危害、 深层危害和终极危害四个视角剖析了社会思潮视觉化传播的巨大危害, 警醒受众关注、 重视并加以防范。 第六部分提出应对国外社会思潮视觉化传播的基本策略, 包括通过努力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实现价值澄清、 消除困惑的目的; 积极发挥图像文化的特殊优势, 不断提升优秀文化的传播效果, 抵御不良图像文化的侵蚀; 精选视觉符号、 创新图像载体,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变迁; 运用图像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向世界人民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有效建构国家形象, 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辐射力和影响力。
本研究遵循如下方法: (1) 文化符号学分析法。 图像与文本共同构成传播符号。 鉴于文本和图像的传播学特质存在差异, 本书重点分析图像作为信息传播符号如何构成和释放意义, 其能指 (符号) 和所指 (意义) 的关系以及图像符号运作所依据的文化类型, 接收者 (读图者) 的主动性、 文化共识对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性。 (2) 批判与建构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 方法论, 重点关注、 深入剖析国外图像传播的社会思潮, 把握其政治意图、 价值导向和阶级实质, 在辩证取舍的基础上建构有效的化解对策, 形成应对国外社会思潮传播的图像学对策。 (3) 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本研究涉及政治学、 社会学、 传播学、 新闻学、 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是其相互交织、 相互融合的产物, 必须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知识、 把握不同环节的理论特质和变化规律, 才能推动研究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