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望神话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祈望神话
|
ISBN: | 978-7-300-33752-4 |
条码: | |
作者: |
[美]罗洛·梅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 |
定价: |
¥89.00
折扣价:¥80.10
折扣:0.90
节省了8.9元
|
字数: |
25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00页
|
发行编号: | 337524 |
每包册数: |
7
|
出版日期: |
2025-04-10 |
|
内容简介: |
神话是我们赋予生活以意义的方式,没有神话,生活就没有意义。 在这本令人信服的著作中,罗洛·梅广泛追溯了多元神话体系,从古老的古希腊神话,到但丁笔下的中世纪故事、欧洲传说,乃至当代美国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治疗实践中,他把这些神话与患者遭遇的梦境、产生的联想紧密相连,为那些在道德观念混沌、方向难寻的世界里摸索的人赋予意义,搭建起一套清晰的认知框架。
|
作者简介: |
罗洛·梅(1909—1994),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930年获得奥柏林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938年获得纽约联合神学院神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怀特研究院和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长期工作。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及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等奖励。出版《人的自我寻求》《爱与意志》《焦虑的意义》《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存在之发现》《祈望神话》等20多部著作。
|
章节目录: |
第一部分 神话的功能 第一章 神话是什么? 第二章 神话中的个体危机 第三章 寻 根 第四章 神话与记忆 第五章 弗洛伊德与神话之奥秘 第二部分 美国的神话 第六章 新大陆的伟大神话 第七章 个人主义和我们自恋的时代 第八章 盖茨比和美国梦 第三部分 西方世界的神话 第九章 心理治疗师和地狱之旅 第十章 培尔·金特:一个男人的爱之问题 第十一章 重访布赖尔·罗斯 第十二章 浮士德:父权制权力的神话 第十三章 歌德的浮士德与启蒙运动 第十四章 20 世纪的浮士德 第十五章 魔鬼与创造力 第四部分 为了生存的神话 第十六章 爱的伟大循环 译后记
|
精彩片段: |
神话,为这个本无意义的世界赋予了意义。神话,是赋予我们存在以重要性的叙述方式。这种存在的意义,无论是如萨特(Sartre)所认为的那样,是我们依据个体意志所赋予的,还是像克尔凯郭尔所主张的,是我们需要去发现的,结论都一样:神话是我们发现这些意义与特质的方式。神话就像房屋的梁柱:虽然从外部看不见,但它们是房子得以整合的构架,有了梁柱,房屋才能供人们居住。 创造神话,对于患者获得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所以富有同情心的治疗师都不会去压制这种行为。实际上,心理治疗在当代的诞生与勃兴,正是由我们的神话世界的崩塌所引致的。 通过神话,一个健康的社会可以使其成员脱离神经质的负罪感与过度焦虑。举例来说,在古希腊,彼时神话还能发挥重要且强大的作用,个体在应对生存问题时,就可以摆脱无法遏制的焦虑与负罪感。我们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不停地谈论真、善、美与勇气,并将它们看作人生的价值。神话也滋养了柏拉图、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去完成他们伟大的哲学与文学作品,这些著作作为宝贵的财富流传至今。 但到了第二、第三世纪的古典希腊时期,神话体系崩塌了,卢克莱修(Lucretius)b写道:“到处都有那不停被侵扰的、痛楚的心,对于信念,他们有心无力,只能在无休止的抱怨中耗尽自己。” 在20世纪,我们同样处于一个充斥着“痛楚的心”与“抱怨”的境地。我们的神话无法再赋予生存以意义,当代人面对的是没有方向与目标的生活,也无法掌控焦虑与过度负罪感。于是,人们求助于心理治疗师抑或其他替代品,如药物或者偶像,以获得自身的整全感。由此,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写道:“当流行的神话无法应对人们多样的困境时,挫折感会令人们走向神话敌视者(mythoclasm)b,进而独自追寻内在认同。” 这种“独自追寻内在认同”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一种普遍的需要,它引发了心理分析以及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各种各样的灵丹妙药与偶像的兴盛,无论这些东西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