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新方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新方向
|
ISBN: | 978-7-300-33650-3 |
条码: | |
作者: |
[美]罗洛·梅[加]恩斯特·安杰尔[美]亨利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 |
定价: |
¥139.00
折扣价:¥125.10
折扣:0.90
节省了13.9元
|
字数: |
50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600页
|
发行编号: | 336503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5-04-10 |
|
内容简介: |
《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新方向》是由“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罗洛·梅与另外两位存在心理学先驱者安杰尔和艾伦伯格合作主编的一本译文集。该书首次向英语世界特别是美国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的存在心理学思想,主张存在主义是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新方向,因而被誉为美国存在心理学的“圣经”。 本书为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开启了一种新维度。这是终极问题的维度,关于人之本质及其在整体或现实中的地位问题的维度。 ——保罗·蒂利希 《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新方向》简直就是当前以英语论述存在分析的主要著作。 ——《个体心理学杂志》 对困惑于欧洲现象学家们和存在主义学家们的美国人来说,本书无疑是可用到的最好的导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 本书并未反映美国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当前风尚,而是反映了远比此重要的东西:它预示着一种未来的倾向…… ——G. W. 奥尔波特
|
作者简介: |
罗洛·梅(1909—1994),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930年获得奥柏林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938年获得纽约联合神学院神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怀特研究院和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长期工作。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及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等奖励。出版《人的自我寻求》《爱与意志》《焦虑的意义》《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存在之发现》《祈望神话》等20多部著作。
|
章节目录: |
第一部分 导言 第一章 心理学中的存在主义运动的起源与意义 第二章 存在心理治疗的贡献 第三章 精神病现象学和存在分析的临床导论 第二部分 现象学 第四章 在一例精神分裂性抑郁症病例中的发现 第五章 感觉学与幻觉 第六章 强迫症患者的世界 第三部分 存在分析 第七章 存在分析思想学派 第八章 作为生活史现象和作为精神疾病的精神错乱:伊尔丝个案 第九章 艾伦·韦斯特个案:一例人类学-临床研究 第十章 企图谋杀一名妓女 撰稿人生平简介 译后记
|
精彩片段: |
在最近几年,一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理解人类的方式之间存在着鸿沟。这些鸿沟是他们在临床上及在咨询室中看到那些处于危机之中,而且其焦虑不会由于理论疏导而减轻的人时不得不面对的纯粹的现实。对于心理治疗者来说,这些很可能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但是,这个空白似乎也表明了科学研究中不可克服的困难。因此,欧洲的许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以及这个国家中的许多人一直在自问这个令人不安的问题,还有一些人意识到了那些让人痛苦的怀疑,这些怀疑也产生于那些半抑制的和未被问及的问题。 一个这样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确信我们所看到的患者就是真实的他,能否根据他本人的现实情况来认识他;还是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种我们自己关于他的观点的投射?诚然,每一位心理治疗者都具有他自己关于行为的模式及机制的知识,而且精通于他那个特定流派所发展出的概念体系。如果我们想要科学地进行观察的话,那么这样一种概念体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关键的问题一直在于这种体系与患者之间的桥梁——我们如何能确定我们所建立的这个体系,会像它在理论上那样绝妙完美,不管怎样总能与某个特定的“琼斯先生”,即在咨询室中坐在我们对面的一个活着的、即时的现实联系在一起呢?难道不会恰恰是这个特定的个体需要另一个体系、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参考框架吗?难道不会恰恰就是因为我们依赖于我们自己这个体系的逻辑一致性,所以这个患者,或者与之相关的任何人就会逃避我们的研究,就像海洋里的泡沫一样滑过我们科学的手指吗? 另一个类似的令人痛苦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我们是否看到了那个在其真实世界中的患者,在这个世界中,他“生活着,活动着,并且拥有他的存在”,而且这个世界因为他而独特、具体,不同于我们关于文化的一般理论?很可能我们从来都没有参与到他的世界中,也没有直接地认识他的世界;然而,如果我们想要有任何机会来认识这位患者的话,我们就必须认识他的世界,而且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存在于其中。 这些问题成为欧洲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动机,他们后来发起了此在分析(Daseinsanalyse)或称为存在-分析运动。“精神病学中的这种存在研究取向,”其主要发言人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写道,“产生于对精神病学中盛行的想要获得科学理解的努力的不满已经公认的是,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作为科学主要关注的是‘人’,但绝不仅是心理上有‘病’的人,而是人本身。这种新的关于人的理解,我们应将其归功于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分析,这种新的理解是建立在这个新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即我们不再根据某种理论——可能是一种机械论的理论、一种生物学的理论,也可能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来理解人类。我想感谢亨利·艾伦伯格、莱斯列·法伯(Leslie Farber)、卡尔·罗杰斯、欧文·斯特劳斯、保罗·蒂利希和伊迪丝·维格特(Edith Weigert),感谢他们阅读了这章,并提出了许多建议。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