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宏观文艺学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宏观文艺学研究
ISBN:978-7-300-33820-0 条码:
作者: 陆贵山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异16
定价: ¥189.00  折扣价:¥170.10
折扣:0.90 节省了18.9元
字数: 389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360页
发行编号:338200 每包册数: 4
出版日期: 2025-04-1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宏观文艺学研究》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思维方式,结合广度、深度、动态和关系四个向度,全面考察文艺的发生、演变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文艺根脉和文艺思潮”研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产生、演变与相互关系,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文艺思潮的内涵与关系。第二编“文艺学理系统研究”提出文艺有七大文论学理系统,即生态主义、历史主义、人本主义、审美主义、文化主义、心理主义、文本主义文论学理系统,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第三编“文艺观念间性研究”研究各种重要的文艺观念的间性关系,诸如文艺本体论以及文艺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客体性和主体性、反映论和价值论、文艺创作论和艺术生产论,深化对各种文艺观念内在联系的理解。本书对树立多向度、多层面、全景式和全过程的大视野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供了有益启示。

作者简介:
陆贵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文艺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曾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组召集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文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第一首席专家。重要著作有《艺术真实论》《审美主客体》《宏观文艺学论纲》《人论与文学》《文艺学宏观阐释》等,汇辑出版《陆贵山论集》(2卷本)和《陆贵山文集》(8卷本)。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奖:《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第六版)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本人被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和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分别授予“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突出贡献奖”和“马列文论研究终身成就奖”。

章节目录:
导论 文艺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第一编 文艺根脉和文艺思潮
第一章 文艺根脉
第一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发扬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

第二章 文艺思潮
第一节 关于人本主义文艺思潮
第二节 关于科学主义文艺思潮
第三节 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二编 文艺学理系统研究
第三章 生态主义文论学理系统
第一节 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理论
第三节 西方相关学理资源镜鉴

第四章 历史主义文论学理系统
第一节 历史结构和文艺结构
第二节 文艺表现历史精神
第三节 文本历史主义解析

第五章 人本主义文论学理系统
第一节 人民是文艺的主体
第二节 文艺表现人文精神
第三节 文艺和人的解放问题

第六章 审美主义文论学理系统
第一节 审美观念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当代中国审美观念的理论探索与实际运用
第三节 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第七章 文化主义文论学理系统
第一节 文学的文化内涵和功能
第二节 文学的文化研究和批评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阐释

第八章 心理主义文论学理系统
第一节 文艺心理的作用
第二节 文艺心理的机能
第三节 西方现当代心理学述评

第九章 文本主义文论学理系统
第一节 文本的内容与形式
第二节 文本的结构和解构
第三节 文本的叙事、接受与解释

第三编 文艺观念间性研究
第十章 文艺本体论研究
第一节 文艺本体论的内涵
第二节 文艺本体论的构成
第三节 文艺本体论的结构透视

第十一章 关于文艺的社会性和人文性
第一节 如何理解文艺的社会性和人文性
第二节 西方相关理论资源检视
第三节 弘扬新历史条件下的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十二章 关于文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
第一节 文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时代的变迁和主体的命运
第三节 坚守文艺客体性和主体性的辩证法

第十三章 文艺的反映论和价值论
第一节 反映论和对文艺的科学研究
第二节 价值论和对文艺的诗学研究
第三节 树立真理观和价值观的融合视野

第十四章 文艺创作论和艺术生产论
第一节 创作和艺术生产的二重化矛盾
第二节 审美和功利的博弈
第三节 强化文艺的历史使命

结 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