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
ISBN: | 978-7-300-33863-7 |
条码: | |
作者: |
乐黛云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异16 |
定价: |
¥129.00
折扣价:¥116.10
折扣:0.90
节省了12.9元
|
字数: |
30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60页
|
发行编号: | 338637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5-04-15 |
|
内容简介: |
本书首先在当时的国际交流语境中,在比较文学动态的学科定义中,回溯与描述了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现状,及其参考国际比较文学的学科设置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进而以比较文学为方法,提供了阅读鲁迅、茅盾等中国现代作家的方式和新视野。此外,还对当时涌入中国的重要理论和流派,如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新批评派、叙事学和诠释学等,做了理论介绍和文本解读示范。
|
作者简介: |
乐黛云(1931—2024),女,贵州贵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
|
章节目录: |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 比较文学的名与实 比较文学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中国文学史教学与比较文学原则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外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以前的鲁迅思想 论 《伤逝》 的思想和艺术 鲁迅属于全世界 ——— 《国外鲁迅研究论集》 前言 茅盾早期思想研究 (一九一七—一九二六年) 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艺术创新 ———为悼念茅盾同志逝世而作 《蚀》 和 《子夜》 的比较分析 二十年代青年知识分子心态的探索 ———论茅盾的 《蚀》 与 《虹》 漫谈茅盾的抒情散文 《雷雨》 中的人物性格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新批评派与小说分析 决定着表达方式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与小说分析 潜意识及其升华 ———精神分析学与小说分析 作品的框架与意象的发掘 ———接受美学与小说分析 事序结构和叙事结构 ———叙述学与小说分析 “推末以至本” 和 “探本以穷末” ———诠释学与小说分析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